近水远山 (十八)
——“文革”红卫兵徒步长征那点事
文/魏少华 诵/梦锁清秋
十八,韶乐
终于走进韶山冲了,那是一个冬日的傍晚。我们来不及放下行李,决定先去看看毛主席的故居,我们站在对面山上的松林坡向前方眺望,那是一座普通的农家小院,土木结构,坐北朝南,白墙灰瓦,成凹字形,院落后面是一片葱茂的竹林,堂屋前有用青石板铺地的晒坝,晒坝前下方是一块水田,一条东西大道从院落前通过,大道坎下是一方较大的荷田,有数级石梯坎延伸到荷田里。夕阳给眼前的田野、林木、房舍披上了一层金灿灿的外衣,院落四周丘嶺起伏,松柏青苍,风景如画,气韵宏达。
相遇一位在松林前晒太阳的白发白眉的老爷爷,我们上前问好,老爷爷眯起眼睛露出笑容,几根白眉从眼角弯垂下来,活脱一位老寿星。他自称也姓毛,还比毛主席早出生十多年,现已年近九旬,我们喊他毛老爷爷,他爽声大笑,连连应允。
毛老爷爷面色红润,口词清晰,由于经常给参观的人群作讲解,说得一口稍杂有湖南味的普通话。听说我们是在北京接受过毛主席接见后,又从四川全程步行了两千多里路,星夜兼程赶到韶山冲的红卫兵长征队,他马上从椅子上站立起来,热情地招呼我们,兴致勃勃地当起了讲解员。
毛老爷爷捊了捊白胡须说,你们知道韶山的来历吗? 见我们摇头,他饶有兴趣地打开了话匣子: 这韶山的“韶”字啊,大有讲究呢!韶是指三皇五帝时期虞舜在皇宫演奏的乐曲名字,称为“韶乐”。传说舜帝南巡时,到了现在的韶山这个地方,被优美的自然风景和纯朴的民风所吸引,不想走了,于是安营扎寨,就地举办了大型的音乐演奏活动。主要演奏了在皇宫才能演奏的大型音乐~韶乐,美妙动听的乐曲声传向四方,不但这山乡僻壤的黎民百姓从未听见过这种美妙的仙乐,就连这里的山山水水都被陶醉啰!大山里的凤凰闻声飞来伴舞,四方八面的鸟儿们齐聚这片山丘,跟着韶乐一齐合唱呢!一时间天地一体,日月同辉,热闹非凡,连天上的神仙、地下的土地公公都赶来倾听享受,与民同乐;但是,那些个牛鬼蛇神、恶魔小妖却是躲的躲、逃的逃,根本就不敢现身。因为韶乐有降妖伏魔的法力,是平安祥和的仙乐,能抚慰人心,能化生万物生长,能使黎民百姓享乐太平呀!由于韶乐的演奏,这里就被取名韶山,而且每隔数百年,就会天地放光,音乐再现哟!你们信不信?反正我相信!
毛老爷爷说得神釆飞扬,只听得我们精神振兴,意气风发,将两个多月来风雨兼程的辛劳苦痛忘得干干净净。
当我们赶到接待总站登记安排住宿时,只剩下两个床位了。戴班长说,我们四人就登两个床位吧,我们一路走来,很多时候都是两个人睡一张床,互相挤一挤还暖和点。
韶山的住宿点,全是由竹木临时搭建的二十余处大棚,这些大棚全都搭建在韶山冲的田地山林间,连冬水田里的水都被放干了来搭棚。据说最小的棚也能住好几十人,最大的棚能住两百余人。棚中一般安设有两排或三排通铺,不分男女住在一个大棚里,每个大棚都有一男一女两名工作人员24小时轮班执勤。那时节虽然人多而杂、来自不同的地方,年龄性情各有不同,但大家却能彼此谦让,很少有发生矛盾的事情出现。
戴班长作了分工: 由两人登记整理床铺,另两人到厨房大棚去排队凭介绍信领取晚攴~一人一个大馒头,配有少许当地的辣味咸菜,清而香的稀粥和开水却是24小时满足供应,但只能用自己带的碗、杯去舀。
(待续)
作者简介:魏少华,铁路退休职工,喜欢旅游和看书,好运动和涂鸦,也喜欢写几句顺口溜自娱。
主编简介:尹相秋 (网名梦锁清秋)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中国联墨双修副总编;《清秋文轩》总编;《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今日头条》认证编辑。2020年中国互联网首届朗读大赛获得优秀奖。2022年10月荣获国际中文朗诵《金梅花奖》三等奖,有百余篇散文发表在网络平台。朗诵作品三千余首;配音秀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