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人间烟火 赶盛福大集专栏04
走,赶集去
王云霞
周六上午,宋主席一声吆喝:走,赶集去!我急忙放下手里的稿子,应声直奔盛福大集而去。
赶集对我来说,是发自内心的欢喜。以前,我在野外工作。每当工地周边村子有大集,同事都会吆喝一声:走,赶集去。
赶集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情。买多买少是其次,关键是感受人间烟火气。你看那卖鸡蛋的大娘,蹲在路边,笑嘻嘻瞅着你。你就会想到她家房前屋后刨食散步的鸡。想到大娘端着瓢,到鸡窝里捡鸡蛋的情景。看到一位嘴里缺了牙的大爷,坐在羊汤摊的矮桌前,抿一口小酒,喝一口羊汤,就会想到他可能刚卖出一篮子杏,几个南瓜,或一堆豆角。也可能是城里的儿子寄来了生活费,或小孙子考上了重点高中。想到他年轻时出过的力,淋过的雨,生下儿子的欢喜和凑不齐学费时的忧虑。大集就是一个小社会,在集市上,你可以看到社会的角角落落。
我爱赶集。每天晨练时,我都喜欢从小区附近的菜市场走过。曾经写过一首诗,来表达当时的心境。“我从人间路过,看这遍地烟火。”后来觉得太矫情,也就作罢。
妈妈也爱赶集,每次来济南,都要我陪她去赶八里洼集。长长的集市,从这头走到那头,又从那头走到这头。顶花带刺的黄瓜,紫莹莹的茄子,鲜嫩的豆角,养心又养眼。挑几样带回家,就像把乡野,把菜园搬到家里。
我查了一下导航,盛福大集离我家有17公里。为了不让宋俊忠主席久等,我决定骑电动车去。
赶到花园东路与崇华路交叉口,远远就看见集市一角,立着一个高大的铁架子,上面焊接着盛福大集几个大字。
这是《都市头条》举办的“食人间烟火,赶盛福大集”采风活动。同行的作家中,既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也有省市级会员。百万网红大咖、《齐鲁林之云》赵林云教授的拍摄团队也赶来助阵。
文友们聚齐了,大家兴致勃勃地走进盛福大集。盛福大集比我以往见过的集市大多了,可谓名副其实的大集。270多家商户,从肉食生鲜,农副产品,服装鞋帽到生活小商品应有尽有。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市场决策者做不到的。
我夹在拥挤的人流中,边走边看。同行的作家中,早有人忍不住美食的诱惑,跑去品尝鸭脖了。我问了一下煎饼的价格。同样的煎饼,一斤比别处便宜一块钱。我是吃着煎饼长大的,自然不肯错过。我寻找着麦子煎饼。卖煎饼的小姑娘说,你来晚了,麦子的早就卖完了。
这才上午十点多钟,怎么就卖完了呢?
小姑娘说,四点多钟就开市了。天热,人家都喜欢早来。考虑到后天我要带小外孙去海边度假,买了一斤小米煎饼。
拎着煎饼往回走,看见有打烧饼、卖火烧的。一时冲动又想买,想想放冰箱里十天半月,肯定没有新出炉的好吃。劝自己还是从海边回来再买吧。
走到海鲜、活禽宰杀摊位,我发现这里没有印象中农村大集那种脏乱差和难闻的气味。又想起刚才走过的熟食摊,竟然没有一只苍蝇。问了市场的工作人员才知道,宰杀生禽的摊位,都安有地下水道,地面上不允许出现污水。每晚夜市收摊后,所有的垃圾,当晚必须运走。盛福大集的地面全部经过硬化,不给卫生留死角。
两排摊位间的通道上,人来人往。我走走停停,不时被路边新鲜的瓜果蔬菜吸引着,什么都想买。偶尔遇到被人流冲散的文友,手里都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开车来的文友,更是发挥优势,把后备箱塞得满满当当。
赶集的日子真好啊。只有走在这接地气的集市上,才感觉自己真实地活在人间。
“食人间烟火,赶盛福大集”。通过这次采风,让我了解了盛福大集,也让热爱赶集的心,有了归依。

作者简介:
王云霞,中国散文学会、中国电力作家协会、山东省作家协会、山东省散文学会、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鲁迅文学院学员。中国华能集团评委库成员。《国杰律师》杂志主编,国杰文化沙龙发起人。
文字散见于《大公报》《文艺报》《人民日报·海外版》《辽河》《意林》《天池小小说》等报刊。有作品获全国征文一等奖,中国华能集团特等奖。作品入选多部文集。有作品被《读者》《青年文摘》《小小说选刊》等转载。著有散文集《跑步穿过黑松林》。
2024年7月14日星期日 济南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