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红色黄村》编辑组深入康禾采编
来源:河源史志
2024年7月9日至12日,《红色黄村》编辑组赴东源县康禾镇开展革命史实挖掘和资料收集工作,深入全镇11个行政村,先后访谈当年参加革命亲历者和烈士后代及知情人士,采集了《岁月留痕》等大量珍贵的史料和图片。
黄村、叶潭、康禾镇原属黄村地区,解放以后才析置。由河源市委党史研究室主办编纂《红色黄村》,是深入挖掘我市红色资源的一次重要行动,致力于打响康禾、黄村、叶潭等地红色历史品牌,扩大黄村地区(康禾、黄村、叶潭镇)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力,助力东源县乃至河源市“百千万工程”深入开展,推动河源高质量发展。
康禾镇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丰富,红色故事较多。如1925年,共产党员刘琴西和钟子怀到康禾(曲龙)筹建了河源县第一个农民协会,1926年,他们在曲龙成立了河源县第一个党支部。1927年广州起义失败后,起义部队整编为红四师,在师长叶镛和第十团党代表徐向前的率领下,经河源县前往海陆丰,期间抵达康禾宿营休整。1933年,原红十一军军长古大存率军北上江西途中,在紫金河源交界处与国民党反动军队爆发激烈战斗,不幸受伤,曲龙党支部书记赖民带领游击队员,将古大存转移到康禾白鸠坑石坳屋后隐藏疗伤。1948年5月,中共九连工委河东分工委指示我武装部队避敌锋芒,康禾雅陶埔坎村的民兵按党组织指示,开展阵地阻击战,成功牵制敌人,为黄村总部转移赢得宝贵时间。
在入户采编过程中,编辑组亦挖掘到许多珍贵的红色故事。如1948年,康禾若坝村缪观全与缪观南在劳作时遭遇敌军,被胁迫带路,二人暗自协商后故意带错路,指认对面为共产党军队,致敌军自相残杀,伤亡惨重,后二人被敌军杀害,成为烈士。此事以“鬼打鬼”的故事流传于若坝村老人的口中。在陈坑村,编辑组采访到100岁的游击队员缪桥星,老人虽听力下降,但编辑组通过书写的方式询问革命往事,他谈及自身经历依旧思路清晰、谈吐清楚,为黄村地区党史研究留下了珍贵的口述史料。
△编辑组与康禾镇镇委、镇政府负责人参观原河源县第一个党支部旧址
后续,编辑组将深入黄村镇及相关地区,继续挖掘党史资源,扎实推进《红色黄村》史料搜集采编。据悉,《红色黄村》已进入边采编边整理边写作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