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药煮性
董美春
盖在药罐子上的纸一揭开,药气像冲关似的,一窝蜂滚出来。赶紧把脸埋到腾起的药气里,腾腾的药香迅速扑满脸部,直到热气慢慢散尽,抬起头,取了菜刀把药汁从罐子里倒到青花瓷碗里,冷却少许时间,再一口气喝完,顿时口里苦,心里爽。下午重复一遍。晚上,熬第三道汤连渣泡脚,然后暖暖和和爬上床,不几分钟安然入梦。
许久没有耐耐心心自己熬中药了。这次因为脚伤禁足,出不得门,乃一心一意围着药罐子转,伤情日益见好,性情也踏踏实实起来。
坐在厨房里的小板凳上,盯着灶上的火、罐子里的水和手机上的时间,看火候,听水声,把时间,闻药香,喝药汁,泡双脚。不急不躁,不紧不慢,迟几分钟不晚,早几分钟不早,又有事在手不无聊。
上月的今天早晨,我被后面来车轧伤脚背筋膜。医生为我开了一些药,停产在家,自己调理。
西药简单,喷服并用。
中药要熬制,程序复杂。医生说,如果怕麻烦,可以代熬。我没有同意。
本来,一辆两吨重的车从脚背上压过,没有把我弄残更未弄死,实乃万幸中的万幸,要么是前辈子修来的福,要么是祖宗积了德,才逃过一场劫难,何其幸运啊!朋友戏谑说我洪福齐天,真的如此。假如致死,已为土中人,便无后话。倘如致残,车子入了第三方责任险,有足额赔偿,可是,于一个残废者来说,钱再多,人生依旧残缺。
如今,只小伤,情况已然最好。但小伤也是伤,不能小觑。那么,一切于伤有益的事,不能嫌麻烦,要亲力亲为,还要专心致志,手到眼到鼻到心到情绪到,方对得起这份福报。
于此,熬药这等重要事情,岂能假手于人?
一来,避免新的伤害。慢慢长日,坐在家里,总得做些事,不然,日日盯着手机看,久了,车祸没有弄残我,手机会把眼睛颈椎腰椎折腾出病来。手机如鸦片,毁人身体不带怕的。要保护健康,就先从少玩或不玩手机做起。我们老了,各项器官功能频临极限,不可复制,不能再生,悠着点使用是最大的保护。
二来,求最佳药效。中医治本,既缘于对症下药,也因为综合施治。五味入五脏,苦味入心经。煮出来的药汤、升腾的药气、用过的药渣,物尽其用,各有疗效。就连熬药的器具、煮药时的心情,都影响效果。中医,是中华文化瑰宝,几千年来,保护和保证着华夏儿女的健康,对世界文化贡献卓越,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凭证。就我而言,中医治愈了我许多顽症,诸如便秘、鼻炎、色斑等,都是中医解决的。我因此成为中医坚定追随者和捍卫者。随时随地,只要条件允许,便现身说法,热烈宣传中医。我家里我村里我小区我单位我网络,都成为我的宣传阵地。现在,轮到为自己治疗,浸药熬药喝药闻气泡脚等程序一样不能少,一步不能省,严格遵医嘱,才不愧为中医粉丝。
三来,治心疾。中医的美学意义在于,身病心疾一起疗。孔圣人告诫我们,要一日三省。我是凡人,难得做到。但经常反省,还是做了。此生,无论怎么学习和努力,本事本领难再提高。能改进和加强的,是沉不住气、坐不住的毛病。看书如此,练字如此,做家务如此。有时,刚进家门就想着出去溜湾,宁愿去小区大门口风吹日晒与人瞎扯淡,也不愿在家里久待。很想趁着眼睛未老花以前多读点书,但是翻开这本又想那本,翻开那本没读几行又想起另一本,就像猴子掰玉米,掰一个丢一个。我渴望把字练好,知道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但惭愧的是,刚坐下不久,屁股上就好像长了钉子,站也不是坐也不是。这样嗨嗨打打许多年了,依然还是伴食宰相,长进不大。我清楚地知道,是心浮气躁所致,致力改正却收效甚微。此次禁足养伤, 是治心的最佳机会。从熬药开始吧,亦步亦趋,静静守,慢慢候,磨砺心性。
先用三倍的冷水把药浸入罐中一刻钟,开大火煮沸用小火慢熬二十余分钟,放入辅药再熬五分钟熄火,把罐子放地上,掀开纸盖闻气十余分钟,冷却二十余分钟,到喝完,前后一个半小时。早晚各一次,心无旁骛。
喝完药后,也许是自己精心熬制的缘故,好像做了一件大事一样,心里轻松明快。静坐片刻,沙发好像软和了许多,不再挫屁股了;书桌似乎也生了一些魔力,吸引我去亲近。便探起左脚,移步书房,想利用这段时间,完成去年就该完成的一项文字工作。
2024年6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