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玉英
深情缅怀,永恒活着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七十五年前臧克家纪念鲁迅先生的话。七十五年后的今天,同样也适用于深情缅怀五月诗社的亲人陈国胜老师。
陈国胜老师,是早期加入韶关五月诗社的成员之一,是深圳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在海内外报刊发表大量诗歌、散文、评论。2011年出版诗集《天亮的时候》,电视纪录片《一起走过的日子》获国务院外宣金桥奖;《夏日的信》《芒夏》《风吹麦浪》《告别年代》等微电影作品先后获全国及省市级大奖。笔耕不辍,硕果累累。
陈国胜老师年轻时凭着自己的实力,从粤北韶关调入深圳工作。几十年如一日,心系故乡,关心五月诗社的文朋诗友,关注五月诗社的发展,极少缺席五月诗社的大型活动。一年前的6月11日,他却不幸因病逝世。在去世前二十多天,五月十八日,陈国胜老师从微信发给桂汉标老师已编好的《仰望蔚蓝》诗文书稿,委托桂老师全权运作出版发行事宜,并当即叫他爱人张宇汇给桂老师三十万元。桂老师见这么多超过此书出版发行费用的金额,立马表示尽快运作书的出版事项,剩下的二十五万元则倡议设立一个面向粤北文学作者和五月诗友的“陈国胜文学奖”。陈国胜老师在微信语音通话中立刻表示赞成,并于第二天又交代爱人张宇又汇来五万元作为专项出版发行费用……他对故土的爱,对文学的情,对后生的激励,无声化作落地的行动。在他逝世后两个多月后,桂老师不负生命重托,成功编辑、运作出版了陈国胜老师的遗作《仰望蔚蓝》,并雷厉风行地在武江区图书馆成功举办了陈国胜老师追思会暨首届“陈国胜文学奖”颁奖典礼。
他想为文学撑一把伞的爱如涓涓细流,滋润了粤北山区的每一位执笔追梦者,感动了无数执笔为剑书写畅快人生的文学爱好者,照亮了许多在底层孜孜不倦奋写的草根作家的文学之路。他离开了这个世界,却把一片纯粹的蔚蓝留在每一个怀揣着文学之梦的爱好者心中。他永恒地活在我们心中!
文学为桥,奖扶乐昌
用“陈国胜文学奖”组委会负责人桂汉标老师的话来说,第二届“陈国胜文学奖”花落乐昌,是因为乐昌市作家协会主席吕眉洁老师对文学的一片赤忱之心,感动了桂老师,也呼应了陈国胜老师热爱文学、助力文学、提携后进之情。
去年,在政府资金困难,又要严格管理协会社团的背景下,乐昌市作家协会新任主席吕眉洁老师毅然决然,独自出资三万元,网络申请、填表盖章、协调沟通,忙前跑后地完成了乐昌作协的注册,让乐昌作协能名正言顺、合法地开展各项活动。还多次垫资开展会员采风征文、作家书屋挂牌等活动。众所周知,作家协会主席只是虚职,并无报酬。吕眉洁主席凭借着一腔纯粹热血的文学梦,借力多方资源,迅速组织会员编辑出版山水诗韵丛书,出资出力,盘活了乐昌文学氛围,让乐昌作协会员、文学爱好者有参与感、有获得感、有归属感。
正是吕眉洁主席务实派的干事风格,感动了桂老师,决定第二届“陈国胜文学奖”交由乐昌作协承办,旨在帮扶乐昌作协开展活动,激励乐昌作家积极创作,助力乐昌作协繁荣发展。
同一种心怀的人,同一种深沉的爱:以文学为桥,让蔚蓝更蔚蓝。
感人颁奖,仰望蔚蓝
仰望蔚蓝,是心灵的呼唤,是爱的荡漾,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经过“陈国胜文学奖”组委会、韶关五月诗社、乐昌市作家协会的通力合作,7月14日上午九点半,乐昌市作家协会全体会员会议暨第二届“陈国胜文学奖”在乐昌碧桂园凤凰酒店二楼九峰厅顺利举行。出席的嘉宾有:乐昌市人大副主任王昭良先生;韶关市作家协会主席荣笑雨先生;中国作协会员、中国著名诗人,陈国胜文学奖基金负责人、诗的红三角编委会主编桂汉标先生;韶关国企作家协会主席、五月诗社副社长罗明生先生及夫人;浈江作家协会副主席,五月诗社创作部部长唐学连女士;全国多家自媒体主编廖志伟先生;韶关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陈继良先生;以及乐昌作协原主席吴伟老师。到场的还有第二届“陈国胜文学奖”优秀成果奖的获得者巫锦清、余路根、李爱凤及悦读山水诗韵丛书评论获奖的龙玉兰、詹伟锋等代表;还有从长沙前一天赶回来第一个当场的乐昌作协会员丘志梅夫妇,从坪石镇赶来的郑俊生,从沙坪镇赶来的谢锦良,以及市区的会员杨宝英、王超杰、张春玲、谷音、伍世娟、余玉英、王雪梅、韦胜利、黄元招、廖学峰、白春明、邓新娣。
会场布置简洁而庄重,在吕眉洁主席的组织下,本次颁奖典礼由丘丘主持。在主持人简洁的开场白后,又简单隆重地介绍了到场的各位嘉宾。接着吕眉洁主席上台介绍了第二届“陈国胜文学奖”开展情况。她首先代表乐昌作协对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感谢,其次简单阐述了第二届“陈国胜文学奖”开展背景及感谢“陈国胜文学奖”组委会、五月诗社和桂汉标老师的信任及对文学帮扶的情怀,将第二届“陈国胜文学奖”留在乐昌,倍感荣幸。最后表明这次悦读评论征文活动得到了广大文学爱好者的支持,不仅本地会员积极参与,还有其他县市区的作者投稿,更有其他省的作家投稿,比如一等奖就花落贵州大学教授曹源先生。本次活动辐射范围广,作品多,也不乏优秀评论文章,征文效果较显著,也很好地激发了本地作者悦读评论的热情,促进了写作水平的提高。
在主持人的倡导下,参会人员全体肃立,向陈国胜老师遗像致敬以示感谢。气氛立刻变得庄重,在场的每一人都怀着崇高的敬意对陈国胜老师进行了深切的缅怀。因为没有陈国胜老师的蔚蓝大爱,就没有今天这场颁奖典礼。
缅怀结束后,在主持人高昂洪亮的声音下,典礼进入了激动人心的颁奖环节。首先颁发的是第二届“陈国胜文学奖”优秀成果奖,获奖者分别是巫锦清、李爱凤和余路根,在舒缓的轻音乐中,主持人依次朗读了颁奖词。并邀请嘉宾王昭良先生、荣笑雨主席、桂汉标老师为他们颁奖、合影留念。三位获奖者依次发表了获奖感言。年已七十的巫锦清说:“一个人来世上走一朝不容易,不能就这么轻儿放弃自己曾经的理想追求,就想要留下点自己曾经来过这世上走一朝的痕迹,正所谓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还分享了自己小说创作的秘诀——靠生活的积累和沉淀。李爱凤则表示:非常感谢乐昌市作家协会和陈国胜文学奖基金会,感谢桂汉桂老师、吕眉洁主席为执着前行的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如此高的、宽阔的平台。也感谢家人长期对她写作的支持以及自己的不懈努力和追求。她还表示继续努力,永远在路上,以创作更优秀作品回报关心帮助她的人。作为最年轻的获奖者余路根,有感而发:自己从事互联网行业已有十多年,这其中有起有落,经历过各种挫折和磨难。但他的信念从未改变,那就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文学文字的执着追求。发言赢得了掌声雷动,引起了每一位参会者的共鸣,对文学的热情如音符拨弄着每一个爱好者的心弦。此刻除了鼓掌祝贺,还是鼓掌祝贺。
典礼继续颁发了第二届“陈国胜文学奖”悦读评论一等奖一名,由曹源先生摘得桂冠;二等奖三名,获奖者分别是彭长江、朱佩锋、黄清;三等奖五名,获奖者分别是伍世娟、龙玉兰、王忠一、马怡林、詹伟锋;优秀奖六名,获奖者分别是粟立新、余进文、谢锦良、谭春燕、崔东鸣、洪俊欣;入围奖9名,获奖者分别是沈沧海、杨宝英、廖虹、郑俊生、黄元招、温梦文、马婷儿、丘志梅、白春明。嘉宾一一为他们颁奖,并拍照留念。
典礼来到了对陈国胜老师缅怀畅聊的环节。首先上台的是荣笑雨主席,作为陈国胜老师的前同事和前邻居,在他的深情怀念中,我们了解陈国胜老师热爱生活、与人为善、关心时事等性格。荣主席一边回忆了和陈国胜老师相处的往事,一边又包含泪水语带哽咽地表达一年前没参加陈国胜老师追思会的遗憾。所以今天必须要来,必须要来为陈国胜老师蔚蓝无私的文学之爱鼓与呼。接着桂汉标老师上台接过话茬。在他对“陈国胜文学奖”成立背景的深情述说中,我们再一次感受了陈国胜老师的人格魅力和坚定的文学信仰,在生命的最后,不忘反哺文学,反哺粤北山区文坛和五月诗社,为家乡的文学爱好者撑出一片蔚蓝天。
在接下来的诗文朗诵中,余玉英抑扬顿挫地朗诵了温梦文诗歌作品《致第二届“陈国胜文学奖”暨“乐昌作协山水诗韵丛书”颂歌》,“不负诗人作家的责任与使命/不负陈国胜老师的期许与嘱托/响应桂老师的号召/让指尖的笔在文字的天空展翅翱翔!”。伍世娟则有感而发、如歌如泣地朗诵了自己在蔚蓝天空下阅读陈国胜老师遗作《仰望蔚蓝》的感想,情到共鸣处,不禁哽咽。唐学连声情并茂地朗诵了桂老师献给第二届“陈国胜文学奖”颁奖典礼的诗歌《致敬逐梦人》,“看我们以笔为剑,信念领航;大变局的时代已波谲云诡,正该让风骨坚挺,心履铿锵。”
在这种正能量的感染下,主持人也不禁分享了他的感受:爱,让文学变得纯粹蔚蓝。喜欢仰望蔚蓝的陈国胜老师也值得他、值得在场的每一位仰望。
最后典礼在热烈的掌声、祝贺和感谢中圆满结束。所有参会者都移步酒店门口拍照留念。
传承同一种爱,让蔚蓝更蔚蓝
文学的天空,因为陈国胜老师无私的爱,而变得蔚蓝清澈。而陈国胜老师的善举,也让我们明白了,但我们有能力的时候,不妨适当地为他人撑一把伞,就像桂汉标老师长期坚持文教扶贫行动,几十年如一日的关注帮扶基层文学发展,不遗余力地发现、培养、提携文学年轻力量。又如乐昌作协吕眉洁主席大爱无私,举一人之力发展地方文学,为乐昌文学繁荣发展无怨无悔。
同一种格局的人,同一种纯粹的爱:以文学为桥,让蔚蓝更蔚蓝。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让我们秉承陈国胜老师的遗志,书写这个伟大的时代,说好中国故事,做好中国人,不仅仅只是让文学的天空蔚蓝更蔚蓝!
2024.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