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思想家和实践家孟国泰先生在“从个体出发新教育”体系中,提出了教育的“新五乐”,即:体乐、情乐、智乐、创乐、和乐。对于“智乐”的内容,他是这样表述的:注意集中、观察敏锐、记忆快准、思维灵动、想象宽广。现就“智乐”内容,创作小品文系列(十)——打开思路,就打开了出路。
孟国泰先生说:思路思路,思考就有路。很多问题,找不到答案,找不到出路,就是因为总是以“死”的脑筋想问题,以“死”的眼光看问题,而不是用变化发展的头脑和眼光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面对问题,当我们积极思考,打开思路,就打开了出路,打开了人生的奇妙、惊喜和成功。
一、假如木已成舟怎么办?
一次,朋友问我:“一件你不情愿的事,假如已木已成舟,你该怎么办?”
是啊,一件自己不情愿的事情,已经木已成舟了,难道还能让舟还原为木头吗?难道还能让事情回到原来吗?于是,我说:“只有自认倒霉呗。”
朋友说,为什么要自认倒霉呢?为什么非得去纠结舟无法回到木头呢?既然“木”已成“舟”,为什么不勇敢地正视“舟”,反思总结,另辟蹊径呢?或者干脆驾着“舟”,勇毅前行,去“漂洋过海”,把它作为我们人生的“交通工具”,不是更有利于我们去跨越“人生之旅”,抵达成功的彼岸吗?
细细想想,朋友说得在理。假如“木”已成“舟”,就别再纠结于已逝的“木”,而是正视现实,汲取教训,另寻新“木”,创造新“品”;或者干脆利用现有的“舟”,去展望未来,开创一片人生的新天地,迎来人生至乐。
二、假如生米煮成了熟饭怎么办?
有一句俗语,叫生米煮成了熟饭,意思是指事情已经做成了,不可能再改变了,也就是说,事情已经到了无法再逆转、无法再挽回的地步。是啊,生米都成了熟饭,熟饭还有可能再回到生米吗?
但我们为什么要让熟饭回到生米呢?为什么要在一件不可逆转的事情上去逆转呢?在一件不可挽回的事情上去挽回呢?为什么非要向后看而不向前看呢?向前看,哪怕生米煮成了熟饭,也会看到前途和希望。
生米煮成的熟饭,熟饭就成了最后的结果吗?当然,如果你向后看,要想熟饭回到生米,熟饭便是不可逆转不可挽回的结果,但倘若你能向前看一步,向前想一步,也许,你就会看到,就会想到至少三种结果:一是直接开“吃”,吃饱上“路”;二是送给需要的人;三是把“熟饭”酿成醇香的“美酒”。这样,不仅利用了“熟饭”的本来价值,而且还大大提升了“熟饭”的超值价值。
所以,哪怕“生米”煮成了“熟饭”,事情并不是就已经成了死局,只要你还有正视现实、向前看的勇气,你就能看到机会,看到前途,看到希望,找到人生之乐!
三、假如豆子卖不出去怎么办?
犹太人有句名言,没有卖不出去的豆子。卖豆人如果没有卖出豆子,他可以把豆子拿回家,加入水让它发芽,几天后,卖豆人可以改卖豆芽。如果豆芽卖不动,那么干脆让它长大些,卖豆苗。而豆苗如果卖不动,再让它长大些,移植到花盆里,当做盆景来卖。如果盆景卖不出去,那么就再次移植到泥土里,让它生长,几个月后,它就会结出许多新豆子。一粒豆子变为成千上万粒豆子,这不是一种更大的收获吗?
人生就像一粒豆子,只要不断地向前看,就会充满无数的机遇,千万不要因一时挫折或遭人冷落而放弃自己、看贬自己,只要你在努力地改变自己、发展自己,你人生的旅途就会充满无限的机遇。
再难、再困窘、再不顺,也要正视现实,向前看,不要堵塞了思路。正视现实,向前看,才能看到希望,看到机遇;只要不堵塞了思路,就能找到出路。一个正视现实的过程,一个向前看的过程,一个打开思路的过程,就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惊喜的过程,一个充满收获和成功的过程。

黄小平简介
江西新余人,被网络和报刊称为“中国小品文大王”,创作小品文万余篇。已出版文集12部,发表、转载文章8000多篇次,作品被100多种文选文集选录,不少作品选录中小学语文课外读本和中小学语文试卷阅读分析及作文素材。多篇作品选录全国语文教材。为《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报刊签约作家。
责编:铁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