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赤足的日子
文/ 铁裕
赤足在原野,品味大自然的温馨;
抬头仰望着,那壮丽的景象感受那种柔情;
在阳光下面,悄然而惬意地享受着一种安详与宁静;
足踏泥土上,和花草亲密接触和张开双臂迎接大自然的馈赠。
有很长时间了,我没有赤足。因此,逐渐忘记了赤足的滋味,忘记了踏在泥土上的感觉,也忘记了昔日乡村那种带有芬芳的气息。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要感受一下那种接触大地母亲的亲切与温暖。于是,就带着孩子回到故乡八仙营。
故乡虽称不上人杰地灵,但风景还算不错。四面环山,中间有一个平坦的田坝,就像一个小小的盆地。稀稀疏疏的村落沿着一条沙沟连缀在一起,就像一串串黑色的葡萄。而山野的纵横连绵,如那洒脱、飘逸的草体经文,使故乡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然而,最是那深黄的泥土,让人感到亲切、自然。使人想触摸它,参悟它,也想感恩它。
我们在靠近田野的一端脱掉了鞋子走着,村民们感到奇怪的是:天又没有下雨,地又不湿,这城里的一老一少,怎么赤足而行?人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儿子好像有点不好意思,也受些受不了啦,就说:“爸,有人在取笑我们”。
我对孩子说:“没事,农村人谁没有赤过足”?我们一直往前走,只感到脚板有些发热、刺痛。地上的小石子摁起了一个个小窝、红点。我说“:儿子,你感受到这种滋味了吗?在过去,我也是赤足而行,成天在地里干活。无论天阴下雨,都得下地劳动,不然吃什么?那种苍白、凄苦的日子也是一天天熬过来的”。
我看着儿子在认真的听着,又说:“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无论人生、读书、种地,都是一回事。都要从头开始,都要经过苦磨、奔波、奋发,才会有收成”。
儿子懂事地点点头,我又说:
只有通过赤足,才会将那无尽的荒凉领略;
只有赤足走路,才知鞋子是祖先的一种伟大的发明;
只有亲近土地,才会真正的去体验丰富的生活和感悟多舛人生;
只有不断行走,才会知道人生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也是一种修行。
正说着,村里的马二爷过来了。他认出了我,笑呵呵地说“:你这是干啥子?领着娃娃找罪受”?
我说“:马二爷,我是带他来走一程泥土路,知道什么是酸甜苦辣呀”。
马二爷说∵对,现在的娃娃哪里知道这生活的艰辛”。
我叫儿子看看马二爷的脚板,只见整双脚长满了老茧,厚得连刺都戳不进去,还绽开一条条裂子,如山野里的沟壑纵横一般。儿子看了,竟然感动得泪流满面。
他说:“爸,我知道什么叫艰难的生活了”。
是啊,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应该说是幸福的。出门大多是乘车、坐船、坐飞机,即便是在地上行走,但感受不一样。
我想:我们还是应该回味一下昔日那苍白、虚弱的岁月,那种苦难的历程。也许会提醒我们,别忘了生活中会随时出现意想不到的困难、逆境、挫折,才能正确面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不正是给我们一种人生的启示吗?
赤足行走,可以感受一种生命的力量;
赤足跌坐,可以嗅着那泥土中的一缕缕芳芬;
赤足奔驰,可以感受到双脚的力量无畏地向前行进;
赤足自然,可以感受这一刻是多么的自由自在而是与世无争。
赤足走一回泥土,回味一下昔日悲凉、凄苦的日子,我们才会坦然面对人生。
赤足行走在泥土上,那是一种对大自然的感恩;
赤足在地里耕耘着,可以感受到每一块土地的柔和与温馨;
赤足在原野上奔跑,可以用满腔的激情与土地接吻或是释放灵魂;
赤足于金黄土地中,可以释放生活中的压力可与大地母亲拥抱可以回归自然做个勤劳的人。
2024年7月15日。

作者简介: 铁裕 云南人笔名: 一荒玄。系《散文阅读》专栏作家,《作家前线》《世界作家》《霖阅诗刊》《江西作家文坛》《仙泉文艺》等多家平台的特邀作家。1996年开始散文创作,先后在《柳江文学》《华商时报》《合肥日报》《中央文献出版社》《清远日报》《工人日报》《边疆文学》《昭通作家》《昭通文学》《昭通日报》《中国青年报》《鹤壁文艺》《文苑》《乌蒙山》《作家驿站》《世界作家园林》《网易》《名家访谈》《一点资讯》《凤凰新闻》《首都文学》《作家》《江西作家文坛》《中国作家联盟》《中国人民诗刊社》《湖南写作》等报刊、杂志、平台发表诗文五千多篇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