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征路上的信仰之光
——纪念红军长征 90 周年
文/白勇
在浩渺的历史长河中,有一条蜿蜒曲折的路,它见证了中国工农红军的英勇与无畏,承载了中华民族的信仰与希望。这条路,就是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路。这是一段充满艰险与困苦的征程,是人类意志和信仰的伟大见证。
在纪念红军长征90周年的节点上,我们回望那段波澜壮阔的历程,不禁为我们的先辈们那种坚定的信念所感动,为那份坚不可摧的信仰之光所震撼。
长征路上,信仰是红军战士们心中的北斗星,指引着他们前进的方向。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恶劣的自然环境,红军将士们凭借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克服了重重困难,经历了无数生死攸关的时刻。爬雪山,那刺骨的寒风和稀薄的氧气没有阻挡住他们坚定的步伐;过草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缺衣少食的困境未能击垮他们的意志;飞夺泸定桥,面对敌人的枪林弹雨,战士们勇往直前;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激战天险腊子口,一次次的战斗展现出红军指战员的智慧与勇敢。正是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让红军们在这些艰难险阻面前毫无畏惧,最终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回首往事,岁月悠悠。英勇的红军们之所以能够完成长征这一伟大壮举,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心中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坚定信念和理想。这种信仰燃烧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国家谋昌盛的熊熊烈火。他们深知自己的每一步前行,都是为了打破黑暗的枷锁,为人民带来光明和希望。这种无私无畏的精神信仰,成为了他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雪山草地、沼泽河流,每一次翻越都是对信仰的考验,每一次前行都是对信仰的坚守。正是这份信仰,让红军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最终走向胜利。
长征路上的信仰之光,不仅仅体现在个体的英勇与坚定上,更体现在整个红军队伍的团结与协作上。在长征途中,红军将士们同甘共苦、生死相依,他们用信仰铸就了团结的堡垒,用信仰凝聚了胜利的力量,无论是“四渡赤水”的智勇双全,还是“飞夺泸定桥”的惊心动魄,都彰显了红军将士们坚定的信仰和强大的战斗力。这种信仰,让红军在面对艰难险阻时能够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可以说,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不可能完成这个空前壮举的。
新的时代,我们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家安全面临诸多挑战,作为军人,我们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筑牢理想信念之塔更加重要。因为,虽然时代变了,但革命军人所具有的精神品质和价值追求永恒,信仰之光只会越来越亮。
回望过去,我们不禁要思考:在新时代,信仰之光是否依然闪耀?答案是肯定的。新时代的我们,同样需要坚定的信仰来指引前行的方向。这种信仰,不仅是对国家、对民族的忠诚与热爱,更是对个人理想、价值的追求与坚守。强军路上,我们要像红军战士们一样,始终保持坚定的信仰,勇敢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特别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像当年的红军战士一样,坚守理想信念,不忘初心,接续奋斗,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携手共进、砥砺前行,将信仰之光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无论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还是在科技前沿不断探索创新,我们都要用信仰来激励自己,不断追求卓越、超越自我。同时,还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让信仰之光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芒。
长征路上的信仰之光,不仅仅是一种历史记忆,更是一种精神力量。它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环境如何变化,只要我们始终保持坚定的信仰和追求,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与挑战。
长征的胜利,是信仰的胜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新征程中,我们军人们一定要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让信仰之光在我们心中永远闪耀。用我们的忠诚和热血,铸就新时代的钢铁长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
白勇,陕西宝鸡人。60后,1978年12月入伍,毕业于西安陆军学院。在部队任职30余年,陆军大校军衔。与人合撰《外军特种作战联合支援》、《多样化军事行动特种侦察作战问题研究》两部专著。曾荣获全军科技成果进步二等奖、三等奖。有数百余篇散文、诗歌、杂文被军内外报刊杂志和各类平台刊用。代表作和艺术简历被《中国近现代名家集》收录。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北京散文家协会会员。
“伟大征程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征稿链接https://m.booea.com/news/show_3577621.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