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晚上七点三十分,柳叶溪古村落有个国乐专场音乐会。不是专门要去看看的,而是在一朋友的圈儿里看到的,误打误撞过来的。
其实之前来过几次,并写了两首词:《雨霖铃》山中幽谷。柳叶村落,清风几许。茅舍欢声笑语,留恋处,鸳鸯飞瀑。往昔事难回首,独自上高楼。思悠悠,满眼清翠,雾霭沉沉见细柳。情到深处无缘由,芭蕉旁,举杯邀疏竹。何时共剪红烛?月圆时、山野小庐。天命之年,光阴怎能白白虚度。万千激情不再有,归路可知否?《满庭芳》柳叶溪畔,一抹白云,楚风扶摇山林。且停征途,草庐内千樽。多少仙家往昔,再回首、暮霭沉沉。闲庭外,叠泉飞瀑,碧水绕孤村。
逍遥在此刻,相视无语,午夜时分。红灯笼、半黄台小客栈。今宵别何时见?青衣衫、滴滴泪痕。动情处,将进酒也,天边月一轮。
我们到边时,音乐会还没开始,在草地上摆各种珀斯,或四仰八叉的歪倒在草地上,闭目养神;或故作深沉,仰望星空,那会儿星星是不见的;一切似乎都很宁静,三三两两的人儿,轻声细语的,怕惊扰了旁人的清梦。
好多年没这么认真的坐在桌旁,品着香茗,聆听着竹笛和二胡带来的美妙旋律,不禁陷入沉思,忆起上世纪九十初在湘西一县城求学时,一月朗星稀的夜晚,在校园的操场上,巧的是那会儿正好停电了,我们围成一个大圆圈,来自吉首大学的实习老师在中央,给我们弹奏了几首古筝曲,印象深刻的是古筝曲《渔舟唱晚》,此曲的曲名取自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里:“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中的“渔舟唱晚”四个字,诗句形象地表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舟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
旁有烧烤摊摊儿,烟雾缭绕的,不时有送各种水果的,头顶上有无人机在拍摄,还有拿着不同的拍摄工具的忙碌人儿。多首曲目比较熟悉,情到深处,不禁跟着哼唱起来;或是口哨吹了起来。
用手机记录下这美好瞬间。一首曲目一段,三五分钟,不长,或急或缓,或高或低,娴熟的技法,方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意思了。
当热浪渐渐远离,月亮穿过白莲花般的云朵,诉说对山谷的思念,悄没声儿的,停在那一泓碧水湾时,抬头仰望天空,清清的山泉水呀,轻轻的拍打着我的脚,洗去俗世的尘埃…… 情到深处,岂能无热情似火的舞蹈?开阔地带,翩翩起舞弄清影,月下独酌醉花阴。
夜半时分,寂静的山村,我独自坐在滚水坝上,月已偏西,等待着夜空中最亮的星出现。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上放光明,好像许多小眼睛……在与大自然的对话中,我似乎回到了谷堆旁边,在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虽然平时各忙各的,许久不曾联系,但是重要的日子,我们都记得,丢千工也要前往,一声呼唤,必有应答,就像现在,坐在一起,聊聊过去,也记得约着下次我们要追寻诗和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