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 制 情 绪
文/杨舟平
人类的情绪犹如大千世界中千奇百怪的动植物,千姿百态,微妙多变。其中有好多种情绪是美好的,甚至是人活着的意趣所在。譬如初恋时内心的隐隐激动与朦胧期盼,对远方亲人的默默牵挂与由衷祈祷,对“另一半”的柔情与忧怨,对往事的缅怀与感伤,骨肉间的牵肠挂肚与怜惜疼痛,朋友间的真诚关切与生死相托,“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人间真情-----难以想象,人类如果没有了种种情愫,没有了适度地情绪释放,只剩下正确的理智,冷静的表达,木然的表情,人生将变得何其枯燥乏味,人间将变的多么单调冰冷!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情绪其实也是把双刃剑,美好的情绪能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有滋有味,失控的情绪又是人身上埋藏的一种很危险的东西,它甚至可以毁灭原本美好的人生。
君不见,有多少人,一生忽略了用理智的缰绳控制情绪的野马,一辈子凭一时冲动,凭意气用事,痛快倒是一时痛快,但却造成了多少彼此的深刻伤害和懊悔,招致了许多惨重的难以挽回的损失!有的人,因为受了上司一点不公正的批评,便情绪冲动,拍桌子瞪眼,甚至动手,愤然辞职,一走了之,从此丢了工作,生活漂泊无着,一步步陷入困境;有的人与配偶发生点矛盾,便愤然离婚或一时赌气扭身而去,一去杳无音信,他年相逢,已是“人成各,今非昨”,隔河相望,愧悔莫及!有女人于怨愤无奈之时,摔碟砸碗,撒泼打滚,找领导告状,上大街泼骂,拼个鱼死网破,不让我活好,你也甭想好活,其后果两败俱伤,亲者痛仇者快。有人因小事而拳脚相加,结果小事演变成大祸,酿成一连串苦果,一辈子脱不尽干系。人之鲁莽情绪失控至此,令人扼腕。同样的悲剧,古代有,今天有,绵绵不绝;乡间有,城里有,盈耳塞目。
不单是小人物,大人物也常常犯同样的错误,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三国时,刘备闻知关羽父子被吕蒙所杀的凶讯,急火攻心,不顾大局,尽起蜀国七十余万大军,欲杀奔东吴报仇。大将赵云谏阻,刘备不听;谋士秦宓苦劝,刘备欲将其斩首。诸葛闻知,即上表救秦宓,并言:“……愿陛下纳秦宓之言,以养士卒之力,别作良图,则社稷幸甚!天下幸甚!”刘备向来对诸葛亮敬重如师,言听计从,这一回却掷表于地,说:“朕意已决,无及再谏!”大有一股不顾一切的拼命劲头。刘备这一举,是蜀国从蒸蒸日上走向衰落末路的开始,也是蜀吴联手抗魏大局破裂的征兆,最终导致蜀吴被曹魏各个击破的发端,可谓非常不智。此后虽有诸葛亮的惨淡经营,苦苦支撑,但终于回天无术,蜀国走向灭亡。
大家熟知的清末重臣林则徐有一句著名的座右铭“制怒”。这一座右铭不仅体现了林则徐从小受到的家庭教育,也贯穿了他的一生,成为他自我警醒和自我约束的重要信条。林则徐青年时把父亲林宾日亲自书写的“制怒”二字悬挂于书房之上,意在时时提醒他、克制他的暴躁脾气。步入仕途后,他又亲手书写“制怒”二字牌匾挂在厅堂,将这一理念深化,用以时时警策自己,终成一代名臣。由此,我也想到了我自己,虽已近花甲之年,但也常常会感到“怒不可遏”,每当此时,我立刻默念三声“冷静冷静再冷静”,我的情绪很快得到平复,然后一笑置之,淡定面对,效果出奇得好!
大至国事,小到家事,多少人间悲剧、惨剧、闹剧,皆源于关键时刻的失误、错误决断;而这些致命的失误,又源于人一时情绪冲动,不理智,不成熟,以致“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可见,失控的情绪确为人生的一个蒙面杀手,这个杀手藏在人们心里,人们往往对它不经意,缺乏警惕,等醒悟时已悔之晚矣。
拿破仑说,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人人都懂大道理,却难以控制小情绪。不成功,不是因为懂得少,想不到,往往是因为缺乏控制力。本事要大,脾气要小。人生充满着波折和变数,人的情绪不可能不变,但要想人生更美好,控制情绪乃首要。
2024年7月12日修改
作者简介:
杨舟平,陕西凤翔人,高级法官。中国法官文联理事,中国散文学会、陕西省作家协会、省国学会会员,宝鸡市作家协会理事、凤翔区作家协会主席,获市以上文学奖项数十次,首届中国丝路散文奖、第三届“六维”宝鸡作家协会散文集奖得主,《今日头条》等数家平台专栏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情关风月》《一城烟雨》等。作品多篇入选省级中学语文辅导教材、成为多省市中考语文试题解读文章。作品多次被《人民文摘》《海外文摘》《人民司法·天平月刊》《中国妇女》《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法制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人民法院报》《陕西日报》《杂文报》《宝鸡日报》《散文选刊》《延河》《美文》《秦岭文学》《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凤凰网》《腾讯网》《中国作家网》等平面、网络媒体发表或转载,共计150余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