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旗袍丰韵王红军
几次朋友相约,参与拍摄旗袍节,区域海选汇演与走秀比赛;这个服饰也象征着华夏民族特有的文化底蕴。90年代开始,传统文化逐步开始回归,影视文化、时装走秀表演、选美带来的影响,也风行国内。旗袍被誉为中国国粹,女士的国服。喜欢穿旗袍的女人,大多数静默沉思,优雅迷人。
很多人认为旗袍发源地是满清服饰的延续,这只能对一半。从相关史料考证,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后世的袍服与深衣有着一定的关系。深衣与袍服颇有差异,前者上下分裁,效果相当于把上衣下裳连成一体;而袍服不分上下,随着当时审美感提升,袍服被接纳为稳定服装。汉代是深衣制袍,汉代起用于朝服。袍服式样历朝历代有变化,唐代变化圆领裥袍,都是典型式宽身袍服,明代演变为直身款式。这些服装都是上层人士及文化人休闲服装,不是劳动的服饰。
在辽、金、元、清少数民族政权统治时期,合身的袍服都一度扮演着服饰的主角。特别满清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开始算起已统治296年时间,袍服成为满清典型服饰。1911年辛亥革命风暴骤起,推翻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同时也把传统的礼教俗理与风俗观念放在一边。最早的满清女子旗袍有:单、夹衬绒和丝棉袍之分,特点腰宽松、平直、袖口宽大,衣长至脚踝。到清后期,“元宝领”十分普遍,盖住脸腮碰到耳,旗袍各种花纹都有。
民国时期,曾被称为冒险家的乐园-----魔都上海,又是妇女寻求解放的重镇,加上西洋文化的影响,旗袍一扫清后期矫饰风格,展现简洁淡雅,体现女性的自然之美。上世纪二十年代末旗袍在上海开始盛行,因为宋美龄曾穿花至棉袍出现在阅兵观礼台上,也引领了旗袍兴起。三十年代旗袍改良了加长两边叉开高,显示女性的三围曲线美。四十年代中期,旗袍缩短衣长、降低领高、袖长短于肩下2一3寸,有的没有袖子。
张曼玉主演的《花样年华》里26套婉约幽雅的旗袍,把东方文化底蕴淋漓尽致地诠释了。衣与人一样都靠缘分,80后90后会认为纱裙飘逸,认为旗袍没有礼服的华丽,但旗袍展现给人优雅端庄。
我是位背包客,时常光顾江南水乡各大古镇。印象中三月,旗袍总是出现在江南的古镇景区内,那江南的女子与游客,都会穿上丝绸的旗袍,撑着一把油纸伞,穿行于水乡幽深的白墙青石的巷陌里拍美照,一举手、一投足、尽显女人的妩媚,烟雨江南雨丝,细细地飘散着,朦胧中萦绕而来的是清香的紫丁和未名的暗香,让你不知不觉沉醉其中……
回眸民国的时光:宋庆龄、宋美龄、胡蝶、张爱玲、阮玲玉、林徽因、陆一曼等,现代女星:陈数、张曼玉、汤唯她们是旗袍的化身,也是旗袍的代言者。宋庆龄姐妹俩重要场合都穿旗袍,不仅自己爱穿,抗战期间宋庆龄曾把旗袍赠给海伦·福斯特·斯诺是《西行漫记》的作者斯诺的遗孀。
此书记录了他与毛泽东在延安窑洞时期的会晤。一九三一年海伦第一次去上海时,年仅二十三岁。海伦的好友波莉在全美到处为中国为“工合”筹款,宋庆龄得知后送了她自己的旗袍,并嘱咐波莉在全美各地演讲时穿上。斯诺夫妇到达菲律宾继续为中国为“工合”筹款,后波莉将旗袍又送给了斯诺夫妇。海伦•福斯特•斯诺在临终前最大遗愿,托人把旗袍送归中国。在1998年3月17日,58年后,这件漂亮的旗袍从美国回归中国,回归到了北京后海北沿46号《宋庆龄故居》。
旗袍也映衬了春华秋月,装饰了女人,成就了女人。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评过:身着旗袍的女人,是古诗词熏陶出来的美;旗袍是有灵性的东西,能闻到岁月沉香和时代的气息。
连云港籍著名诗人、作家孔灏先生点评:女人穿上旗袍淡雅脱俗,尽显大家闺秀的文静,也连接着文明与艺术。
连云港籍著名作家吕秀彬老师点评:女性穿上旗袍,如穿越时空,让人焕然一新,将美洒向人间。
现代女性的衣柜里,应多一件旗袍。它能衬托着你凹凸有致的身材,让你的美丽更加出众。但前提是,只能丰,不能肥,也不能太瘦。如今,旗袍已经演变为融贯中西文化的新式款型,成为中国女性标准服装,也是中国文化的一种象征。
旗袍,是女人一生中不可或缺的一件衣服。它能让一个女人焕然一新,它能穿越时空,它能让人感受到文明与艺术的交融。让我们一起,穿上旗袍,感受这份穿越时空的东方丰韵吧!
旗袍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的外观,更在于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作为一种传统服饰,旗袍经历了多个时代的变迁,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从清朝的马褂,到民国时期的旗袍,再到现代的新式款型,旗袍在不断地演变中,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融入了现代时尚元素,成为一种融贯中西文化的服饰。
旗袍的流行,也反映了我国女性地位的变迁。在封建社会,女性地位较低,服装主要以束缚为主,而旗袍的出现,打破了这种束缚,强调女性的曲线美,体现了女性独立、自信的精神风貌。随着时代的发展,旗袍逐渐成为女性优雅、知性的代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喜爱。
此外,旗袍还成为我国对外交流的桥梁。在国际舞台上,旗袍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服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了外国人对我国文化的了解和认同。许多外国名人也曾纷纷尝试旗袍,将其作为一种时尚单品,由此可见旗袍的魅力所在。
然而,旗袍的魅力并不仅仅在于它的外观和历史文化内涵,更在于它所传递的一种生活态度。穿着旗袍的女性,往往能够感受到一种与时代同步的自信和优雅。旗袍修身的剪裁,要求女性保持良好的身材,从而激励着女性追求健康、美丽的生活。同时,旗袍的穿着也注重场合和礼仪,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尊重他人的人文精神。
总之,旗袍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服饰,它既展示了东方女性的优雅和柔美,又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种象征。旗袍的魅力在于它的外观、历史文化内涵、生活态度以及对外交流的作用。让我们共同传承和发扬旗袍的魅力,让这种穿越时空的东方韵致继续在世界范围内散发出独特的光彩。

作者简介:王红军、曾用名王子,江苏连云港市海州区板浦人,业余喜读各领域书籍。爱好登山、器械运动、旅行、摄影、美食。敬仰文学,擅用文字与图片抒发情感,追求文学里蕴藏的哲理与美好。在文学的世界里,聆听先贤的低语,感受岁月的沉淀,共享文学的盛宴。中国摄影网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网会员,江苏摄协会员,江苏摄影特约采编,连云港市镜花缘研究会会员,连云港市新闻摄影学会会员,连云港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连云港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海州区民协副秘书长,连云港市文物保护学会会员,连云港市武术协会会员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