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届“长江杯”汉语文学擂台赛征稿作品大展: 邱平
观电影《火热的青春》有感
文/邱平
央视6频道首播的电影《火热的青春》,值得一看。该电影从一个知青的视角,提出了重新评价文革时期知青下山下乡运动的命题。从一个特定的视角看,文革时期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给历史留下了伤痕。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两个不同的侧面,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也有两个不同的侧面。关于知青的文学作品,大多数以写伤痕为主。例如,《蹉跎岁月》、《孽缘》等等。同时,也有从一个侧面写知青追求理想的佳作问世。例如,《今夜有暴风雪》。该作品中有一个女知青在知青即将返城的冬夜,在边防哨位上站成了一个冰雕,此冰雕升华了知青的形象,说明知青是有理想的一代人。电影《火热青春》,用一系列蒙太奇镜头,简述东峰山农场二分场知青修路的故事,再现了知青“火热的青春”。
《火热的青春》肯定了知青献身祖国建设的豪情和敢于牺牲的壮举。赵卫国为排除哑炮壮烈牺牲,他是当之无愧的革命烈士。沈建东在水库大坝即将崩溃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跳到库底,炸开一个泄洪闸,保护下游广大群众的生命安全。看到这些镜头,我热泪盈眶。这样的镜头,把《火热的青春》推向高潮,引起观众的共鸣。
总之,《火热的青春》用真实的细节赞美了知青无悔的青春。不管在哪一个年代,不论做什么事情,献身祖国建设的青春都是值得肯定的。
作者简介
邱平,男,苗族,生于湖北利川。中共党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研究生毕业,文学硕士。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会员,恩施州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小说选刊》《诗神》等媒体。出版诗集《毛泽东的足迹》《巴山云雨》《竹影集》、随笔体文学评论集《仰望星空》。论文获中国教育家协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多次获得中国诗歌协会等单位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