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融媒讯(李万全)回望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段淳朴而充满生机的岁月,生产队里的一片老菜园,静静地躺在俺家东邻的怀抱中,成为了儿时记忆中一抹不可磨灭的绿色。这菜园里,豆角轻垂如帘,茄子紫亮诱人,韭菜翠绿欲滴,还有那玉米菜、大葱、大青菜等近十种蔬菜,竞相生长,郁郁葱葱,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让人心生欢喜。
那时,生产队特别重视这片菜园,特意派遣了两名经验丰富的菜农,他们日复一日,辛勤耕耘,用心呵护着这片土地。队里对他们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认可,每天按照八分工分的标准给予计酬。在那个计划经济盛行的年代,我们大队下辖七个生产队,俺所在的第四生产队,约有两百多口人,家家户户都靠着这工分来维系生计。集体统一耕种、统一收割、按劳分配、统一管理的模式,虽然简单却充满了力量,让整个村庄都沉浸在一种和谐而有序的氛围中。
菜园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生产队自给自足的需求,更是社员们改善伙食、增添生活乐趣的重要来源。每当菜园里蔬菜丰收之时,生产队总会适时地给社员们分发一些新鲜的蔬菜,让大家在忙碌之余也能品尝到来自大自然的馈赠,那份喜悦与满足至今仍让人回味无穷。
然而,岁月如梭,时代在变。随着责任田承包制的实施,这片曾经属于集体的老菜园也悄然发生了转变。它不再只是生产队的专属领地,而是成为了群众们的自留地,每个人都可以在这片土地上播种自己的梦想与希望。而那口曾经为菜园抗旱浇地立下汗马功劳的水井,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被填平,成为了过去式。
如今,站在平顶山新城的高处回望那片老菜园所在的地方,已是一片繁华与喧嚣。但在我心中,那片郁郁葱葱的菜园、那些辛勤耕耘的菜农、那些充满欢声笑语的分发蔬菜的日子,都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永远镌刻在我的记忆深处。它们是我对那个时代最真挚的怀念与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