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游平罗乡村即景(下平六麻)
于金奎(宁夏石嘴山)
黄河岸上起芦花,稻麦渠沟坐钓家。
挂露千畦红枸杞,催颜百亩绿甜瓜。
风熏灶畔羊羔肉,水浸窗台豇豆芽。
湿地涟漪灰鹤舞,荷塘远影落栖霞。
2024.7.13.
这首《七律·游平罗乡村即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生动的乡村画卷,展现了宁夏平罗地区特有的自然风光与乡土风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一、画面生动,意境悠然**
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如“黄河岸上起芦花”、“稻麦渠沟坐钓家”,通过“芦花”、“稻麦”等典型元素,勾勒出一幅幅生动具体的田园风光图。同时,“坐钓家”一词,让人联想到悠闲自在的乡村生活,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
**二、色彩鲜明,对比强烈**
“挂露千畦红枸杞,催颜百亩绿甜瓜。”这两句诗中,“红枸杞”与“绿甜瓜”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不仅展现了乡村田野的勃勃生机,也通过色彩的碰撞,增强了画面的视觉效果,使读者仿佛能亲身体验到那片土地上的丰收景象。
**三、生活气息浓郁,人文关怀浓厚**
“风熏灶畔羊羔肉,水浸窗台豇豆芽。”这两句通过描写乡村日常生活的细节,如烹饪羊羔肉、培育豇豆芽,展现了一种质朴而真实的生活状态,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这种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细腻描绘,体现了诗人对乡村人文关怀的深厚情感。
**四、动静结合,诗意盎然**
诗中既有“坐钓家”、“灰鹤舞”这样的动态场景,又有“红枸杞”、“绿甜瓜”这样静态的物象,动静结合,相得益彰,使得整首诗既有静谧之美,又不乏生动之趣。尤其是“湿地涟漪灰鹤舞,荷塘远影落栖霞。”这一句,将自然景观与生物活动巧妙融合,不仅描绘了一幅动人的生态画卷,还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浪漫的气息。
综上所述,这首诗以其细腻的笔触、丰富的意象、生动的画面和深沉的情感,成功地捕捉了平罗乡村的独特魅力,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丰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是一首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