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荣办校记
肖家坡学校门皇甫川第一所完全小学,其校董有三,皆为肖家坡人。其一曰李建荣。
建荣者,居肖北村,为关中大儒牛兆镰关门弟子。时牛才子门讲学于蓝田县三里镇五里头吕氏庵,建荣远涉灞水听课,需牛才子另一弟子,阳庄大寨人,人称“姚麻子”者,背负方可过河。给先生拜年亦复如是。牛才子家过年收礼,乃弟子自行置点心于礼房,饭后于院中大笸箩(pu lan)亦自取蛋蛋馍作为回礼即可。
建荣年幼,为牛才子所喜。牛才子曾亲书一中堂赠于建荣,文革时被抄家,遂散落于民间,后为长安某一人家所得,其名不详。
建荣祖居合阳李家村,移居皇甫川肖北,相传有十八代之久。其先人以卖铡刀为生,人曰"撒铡刀”。撒者,乃本年可不收钱,明年来售时,收钱可也。
其先人虽穷,诚实善良。故被本地一户人家看中,娶妻生子,另立门户。祖坟在骆驼岭和孙坡交界之处。世代经营,遂置产业。有老屋、新房、前院、后院马坊、药房、花园等,辉煌于一时。
建荣曾祖,行医于渭北,颇有名气。当地百姓曾送万民匾,以及木板对联,今尚存。其父为风水师。
建荣家有,又受教于牛才子。后遂赵寿山幕僚,驻扎陕南,因水土不服,复返西安,经人推荐,为《老百姓报》账房先生。时李敷仁为该报社长,故二人结识。建荣后又至某个学堂任了教席,与省教育厅执事钱百印有交。其父过世后,钱百印为礼宾先生。
时村中人,欲办学堂于村中,遂寻至建荣处。建荣乃组织相关人等,勘寻地址,募集资金。几经周折,终择村里大庙做了学堂。期间,建荣持钱百印便笺,见闫懋山。闫时任蓝田教育科长,见建荣与钱交厚,遂批准建校诸事,调拨先生。并为学校亲笔题写了一副对联,“县立蓝田第十完小”的校牌,还题了为民前锋的匾额。几近开学,没有合适人选,闫临时兼任了校长。此为肖坡完小建校之初。
建荣办校,秉牛才子门风,以培养人才为要,有家贫不给付资者,便免之,故多留口碑于世人。
建国后,建荣因家有,订为地主成分,文革便受冲击,批斗致残,神癫长期卧床。
其孙曰李耀锋,亦受其祖之累,史家寨高中不能就读。时有小寺人曰杨哲,昔日就学于肖坡,家贫,得免学费,又住建荣家里。杨哲后为长安县教育局人事科长。耀锋父找至杨哲,得其方便,耀锋辗转救学于杨庄中学,五星中学,引镇中学,后国家改变教育政策,耀锋于1979年,考上大荔师范。
耀锋毕业后,曾任教于聚庆中学。张坡村有友家过事,耀锋上门。席上有知旧事者,见耀锋至,虽发须皆白,拱手让座。得知其建荣孙,毕座起立,恭恭敬敬,耀锋立,众不落敢坐。
主人家亦云,昔日其父早年多受建恩惠,方读书有就。耀锋此日所受礼遇,前所未有。昔日随其祖多年受累,心有怨气,此时方知其祖遗德。
余修皇甫川教育志,知本川现代教育从无到有,发展不易。肖家坡学校又曾为诸校之首。建荣创校之功,不得不传。是以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