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福之山一一均福山
作者:黄志坚
均福山,一个非常好的名字。福山之好地,大福人均享。
这是座宏伟的山!英雄的山!胜利的山!大福的山!深情的山!
仅以此文敬献给红军长征出发九十周年,告慰在此山战斗过和牺牲的红军先烈们!
一一题记
在中央苏区赣南的东北部兴国县与吉安市泰和县、青原区郊界的崇山峻岭中,森林茂密、树种繁多、古树掺天、盛产珍贵野生药材、蛇兽野果众多、人烟稀少、山青水秀的连绵纵深大山一一均福山。
均福山原本属兴国县贺堂公社齐分、大龙、均竹与北胜大队交界中心,与泰和县小龙、白云村毗邻。主要山场近一千四百公顷。大跃进期间县里以当地山民为依托,把全县影响比较大的“右派”、“反革命”分子等集中到山上来。建立林场、垦殖繁育、造林封山。后又充实了少量“走资派”、“臭老九”及五七大军。这批老革命、老同志在政策落实后,基本摘冒、平反。他们以场为家,在屈辱中奋斗、在困境中拼搏,把青春与赤胆献给了党、把事业与生命献给青山绿水。
经过数十年的营林改造,封山育林,这里确实林竹葱秀、翠绿起伏、树种繁多、空气清新、欣欣向荣。1997年被评定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我与此山很有情缘,记得退伍待安排时.,我的一位发小加战友的父亲就在均福山林场当党委书记。借走访战友之机第一次上山探源知初。关于这里是赣南森林覆盖率最高,有很多原始森林、风景秀丽,称之为“赣南小庐山”。地委、行署退休的领导们时常光顾此山,也是老红军长征干部的避暑圣地。为此,我感觉到了均福山是座神圣的有福之山。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因工作关系,我应均福山林场场长的盛情邀请第二次上山。
当进入辖区时,一段弯曲上坡的路林绿荫挺拔、夾山竹林青翠鞠躬,阵阵朦雾迎面而来,富氧小气候自然把你带入了原生态的森林、迷人仙境中。这也难怪会令这么多人向往、慕名而来!
当年有赣南行署计委在此建立的培训中心,可容纳百多人的宾馆。山上茂林翠竹、茶园飘香、优美环境、夏暑凉爽;加上高厨精煮巧炒的山珍菜肴、山泉泡茶让人垂涎三尺,回味至今。
三年过后的暑期,我随系统主要骨干,集中在均福山培训了四天。在当时能来均福山参加学习是比较高档奢侈的、令人羡慕的。这是我第三次来登上均福山。
退休后,每到入伏之时,我都会陪同母亲上均福山小住半月或全度暑期。 随着连年暑期常住的缘故,对均福山的人文、历史、地理、环境有了更多、更广、更深的了解。
去年初夏,受崇贤乡党委、政府邀请,我参于了《红色崇贤》故事选编的撰写工作。时常主动地去山上山下寻找感动。大龙村里有过二十多位红军留下的女人们,自觉组成的坚守坚贞连,为牺牲的丈夫们尽孝长辈、抚育二三代、撑起了数十个家庭、赓延红色血脉续燃香火;齐分村杨梅排上有二十三位.军烈士的父母亲,在村口盼等当红军的儿子回家,守望了半个多世纪;齐分村红军医院驻扎地的几代村民们,坚持传承为无名革命烈士守灵、祭扫九十多年……被多少可歌可泣动人的故事感染着、感动着,常常使我泪目梗喉,使我更加感受到这座山的厚重亲切与雄伟壮丽!也增进了我对这座大山的深厚情感与敬仰之情!
为什么人们如此神往、眷恋、投身于均福山呢?因为这里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光荣的革命历史,有着勤劳善良的人民。
还因为这里有独特的地理环境,离县城近只有48公里,平均海拔800米、森林覆盖率达81%。山上全年平均气温在24c°左右,.长年云雾缭绕、夏秋如春、富足氧吧。
以均福山为中心的古绿红色旅游景点甚多:兴国第一高峰大乌山海拔1204.5米,一脚踏三县,山上古寺始于唐代、留有文天祥的“永镇江南”、解缙题的“进步登天”、邹元标题的“乌山仙境”等古迹。登上山顶一览大好河山。
第二高峰覆笥山海拔1125.5米,古寺、古墙始建唐代,传说神奇。称之为兴国祖山。周边的九万山、爱情谷、龙下瀑布、老虎岩等自然景观任人游玩。
以春赐福茶场为主体的多个红绿白茶种植产业园,让人应不接瑕、忙碌不完、陶然醉氧、迷不舍归。你可以去体验采茶、做茶的辛苦与快乐;你也可以去领略、分享茶农业主那份丰收的喜悦;你更可以在茶园任何地方拍抖摄影;你还可以用山泉水泡上一壶当地茶,去品味泉与茶天然合一的甘甜芳香。
神情高涨之时,不妨沿红军小路去体验当年红军走过的崎岖山路、战场险要,顺手抓起一把红土是先烈的鲜血染红;到万寿宫内耳充目睹当年的战况战绩;再登大龙山上赡仰毛主席铜像、攀沿至“崇贤暴动”雕塑群上博览群峰、腑视大地缤纷、乡间炊烟、江山美景、定会心潮澎湃。
爬山辛劳、息汗之余。去贺堂茶叶小镇转游一番,选一个家土菜馆品尝客家美食风味。然后,带着家人到白石村里的静岚山赋民宿或齐分避暑山庄住上几晚;佛教人士也可登上覆笥山古寺供上几柱高香,品种烦多的素食免费等着你,想过几天清静、凉爽日子即可在此住下。还可多处择季风餐露宿,享尽太美均福。
在这么美好的大自然里,你会情不自禁地去亲近它、拥抱、融合它。
当你身处原野间、山谷中、小溪里、山路上会不由自主参与爬山、观羊、牧牛、听鸟、闻蝉、抓蟋、捞鱼、翻蟹等乐趣无穷的活动;也可以户外哟嗬回荡、放声歌唱、拉琴自享、灵感创作、写生素描、大呼深吸、采花盆景、挖草配药。
还可根据季节进行户外体验和现场釆购活动,别有一番情趣:春挖山笋、喜摘艾、学认药草、拨野菜;夏采香菇、摘桑椹、精选西瓜、田间购香稻;秋釆苞米、收南瓜、自摘野果、买茶油;冬购牛羊和猪肉、腊鸭腊鹅好美味,高山芋薯更香甜、学挖冬笋情趣高,冰山雪地不用找。乐在深山健肌体,味留舌尖尽山珍,愉悦心境情高尚。
以白云山、方石岭为主战场的第二、三次反“围剿”遗迹及红色故事引人入胜。
有陈毅元帅号称的东井冈贯穿着均福山,东西走向北延的整个方圆数十里内,群峰屹立试比高、千沟万壑深峡谷,高山屏嶂好打仗、林木茂密更隐蔽,地势险要易防守。毛泽东主席利用这块区域、地形地势和群众基础好,亲自指挥了二三次反“围剿”都以红军胜利而告终。并檄扬文字留下了不朽功勋与辉煌诗篇。
一九三一年夏秋毛主席在均福山的北部和东头不到二十里地的群山之间分别写下了两首气势磅礴、战地黄花的诗词:
渔家傲
反第二次大“围剿”
毛泽东
一九三一年 .夏
白云山头云欲立,
白云山下呼声急,
枯木朽株齐努力,
枪林逼,
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
赣水苍茫闽山碧,
横扫千军如卷席。
有人泣,
为营步步嗟何及!
在均福山北部的白云山写下此诗词庆贺第二次反“围剿”的胜利。
没过数月蒋介石不甘失败,再增兵至三十万对中央苏区红军实行第三次围剿。在均福山的东头方石岭,毛主席以惊人的韬略和指挥才能再次获得收关大捷,速迅地粉碎了敌人的第三次“围剿”。于是,主席再次写下:
方石岭大捷
毛泽东
一九三一年秋
并进长追夺伟略,
胜风久欲昏河岳,
三十万人齐呈虐,
情更恶,
三门主义烧杀掠!
英勇红军凭肉搏,
红旗翻动白旗没,
地动天摇风雨跃,
雷霆落,
渠魁今日应活捉。
在漫漫地历史长河里。这座巍巍高山留下了多少壮丽动人的故事;在悠悠的现实美景中,这片深深的土地给人民带来无数地福音。历史与现实足以验证了均福山是座:宏伟的山!英雄的山!胜利的山!大福的山!深情的山!
二0二四年七月十二日
于江西兴国县均福山
作者简介:
黄志坚、江西兴国县人、中共党员、红军后代,退休干部。历经从农下放、从军服役、从商多企、从政数职、从文繁艺。发表新闻、散文、小说、诗歌、调研文章九十余万字。荣立军功三次、作品获奖若干。曾骋为中国管理科学院特约研究员,现骋任为《现代作家》副主编。
“伟大征程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577621.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