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色神农溪
作者:向光辉
今晨散步,我再次拾级而上,登上烈土陵园,映入眼帘的依旧是由贺龙元帅题铭的“中国人民革命烈士纪念塔”和静卧在两旁的烈士公墓。
翠柏掩映,晨曦静谧,塔墓安祥,虽然清静但不失庄严!伴随着鸟儿的歌唱,灵气在晨风中飘扬。
我坐在石级上,听着神农溪的涛声,眺望着鳞次栉比的高楼,车辆川流的街道,公园里舞道的人们以及和与旭日争辉的路灯。如今这样美好的生活画面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不由地心情沉重,儿时祖父讲述的一个个红军故事和《神农溪风云》中记载的革命烈士的战斗场面历历在目,热血涌动!
神农溪,长江支流,发源于神农架南麓,蜿蜒60公里,在巫峡出口注入长江。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她是一条流淌着苦难的河流!这里崇山峻岭,土地贫瘠,交通闭塞,军阀割据,贪官污吏,土匪猖獗,恶霸地主,封建思想一起枷在劳动人民的身上,几千年来,世世代代生活苦难,生灵涂炭!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因此,这也成了中国人民革命的摇篮,是无数先烈和人民用鲜血染红过的河流,说得上是一条血溪。
在中游绵竹峡的东边,有一个叫五道垭的地方,有一处宽敞的民宅。1926年8月6日,在宜昌求学且早己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黄大鹏、黄大祯两兄弟和侄儿黄盛学三人回到家乡,看到官场腐败,社会黑暗,苛捐杂税繁多,民不聊生。于是,以给母亲六十岁生日祝寿和自已婚宴之机,以党的宗旨多次大力宣传和发动群众,团结起来,拿起大刀,还联合原有的民间组织“神兵队”,合并为“大力会”,反对国民党县政府以“复验红契”方式来盘剥人民的孽行,于1928年3月18日,与张华甫一起,发动振惊全国的“巴东暴动”。浩浩荡荡300多人,冲进县衙门,杀死县长高安圻等6名官吏,夺取政府大印,建立人民委员会,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压迫,反剥削,反封建的人民斗争在神农溪两岸骤然兴起。
这一举动可是惊动了大江南北所有的官府、军阀、地主。谁要争夺他们的利益,那当然是要打击的。于是,县国民党政府大量组建“民防团”,一是镇压“大刀会”,二是到处大置搜刮民脂民膏。地方恶霸地主为保护自已的利益,招兵买马,组建自已的“家丁队”,地方小军阀张国修、宋大湘怕干不过“大刀会”,投靠四川大军阀杨森、刘湘,以增强自己的势力和地域。就这样,在这以神农溪为中心方园几百公里的土地上,从1926年12月至1931年12月短短5年间,上演了几百场压迫和反压迫,剥削和反剥削的殊死战斗,5000多名党员群众血洒战场,但在共产党坚强正确的领导下,在贺龙军长的指导下,广大受压迫剥削的劳苦大众不怕牺牲,奋勇刹敌,足迹遍布神农溪全境和江南大部分地区,全县17个乡镇中有14个乡镇,占全县60%的面积成为苏区,最后联合秭归、兴山、房县以及保康部分地区的农民起义军,形成了鄂西革命根据地。
尤其是神农溪流域,以黄大鹏为领导的革命队伍“大刀会”,受到党的高度重视。1929年12月,按中革特委指示,命名为中国工农红军鄂西游击大队,1930年5月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49师。后来贺龙军长于1931年4月,由湘西北上来到巴东,面会黄大鹏,给予高度的肯定和赞扬,并把鄂西游击大队收编于红三军,番号为教导二师,黄大鹏任师长,并留下师政委涂美中,参谋长周英,以及30多名精良士兵和大批武器弹药,就这样,由一支游击队变成了真正的中国工农红军。
这是一支由共产党领导的一切为了广大人民利益的正义之师,这是一支敢于打硬仗打巧仗,不怕流血牺牲的钢铁之师,这是一支爱护百姓保护百姓的仁意之师!
三枪吓退地方民防团,千人鏖战国民党正规军,“24勇士冲卡门”,“两支半枪闹革命”,杀死国民党第五师副团长王馨荣。二战罗溪坝大力削弱四川军阀东扩的嚣张气焰,枝子岭战役打残民防团首领张嗣臣,童家坪激战民防团,缴获40多条枪支及大量弹药。五路出击荡平地方黑恶势力,保护人民财产生命安全。反击国民党“清乡”行动,斩杀地方团防头子谭先开,等等众多精彩战役。
顾大家舍小家,赢大局弃小节,为保护贺龙军长率领的红三军向东进行战略转移,在“巴、兴、归”苏区要死死拖住四川军阀刘湘追剿红三军的一个旅的兵力,并且还要绕乱国民党武汉行营尾随红三军的一个旅的行动计划。作为一支不足千人的农民军队伍,任务该有多重,难度该有多大,可想而知,这不光只是勇气能解决的问题,而是智慧与决策的考量,即要迷惑敌人,打击敌人,又要最大限度的保存自已的实力。教导二师在黄大鹏周英等多位领导精心策划下,巧妙地与敌人周旋,以放弃自己的大本营万仙洞,并牺牲了200多人的沉痛代价,才为红三军赢得向东转移的最佳时间。
1931年11月,贺龙军长指示教导二师要尽快削灭地方民防团,打通“巴、兴、房”根据地的交通要道,12月6日,黄大鹏率领部队直捣民防团老巢二淌垭,在战斗快要胜利结束时,被敌人子弹击中头部,壮烈牺性,年仅24岁!就这样,一位年轻优秀的红军指挥员,永远的陨落在他深爱的神农溪边!教导二师也因为伤亡太大,敌兵太多,为了保存现有实力,除留下一批有地下战斗经验的同志化整为零遍洒整个苏区,为今后长远战斗,留下革命火种,其余的数百人由胡荣本、宋文明、潘兆麟带领,在水池领黄大鹏墓前作告别后,向北经小当阳过木鱼坪入房县与红25师会合后奔向洪湖革命根据地。
后来黄大鹏烈士于1958年被国务院表影为“湘鄂西十二大革命烈士”之一,1982年又被中共党史学会列入中共党史人物500名之列。
由他创建的红军队伍, 战时拿起武器是勇士,闲时放下武器是能耕善种的农民。依据党的纲领在苏区军民团结,人人平等,买卖公平。并大力进行土地革命,没收土豪劣坤的田地房屋和财产,按需求等级分给老百姓,使苏区的老百姓真正做到“耕者有真田,居者有其屋”。据祖母讲,她的娘家三兄弟,在1930年就分得一头耕牛和一些农具。
我家就住在神农溪中游一个叫小河口的地方,与九孔岩平行,相距不足一华里。据祖父讲,解放前此处的9个岩洞中,常年住着一群乞丐,最大的70多岁,最小的7、8岁。大概是1930年初夏,一个叫黑娃子十几岁的乞丐,饿得实在不行,跑到姚家滩一个王姓大地主的田里,偷刨生洋芋吃,被家丁逮个正着,遭到一顿毒打以后,还剁掉三个手指头,昏死后被丢在路边。然后,被路过的红军通信兵救起,背回九孔岩,并采集草药为其疗伤,并把身上的干粮和两块银元也给了他,连姓名就没留下,只说自已是红军,然后,踏着夜色朝五道垭方向走去。
数日后,伤已全癒的黑姓子,执意只身去五道垭寻找红军,但最后在甘家坪才找到红军,并虚报年龄参加了红军,一年多后,黑娃子带着红军队伍,来到姚家滩打败地主的家丁,杀死地主,没收全部财产,除带走一部分作为军用物资外,其余的全部分给当地老百姓和九孔岩的乞丐们(我家就分得一袋稻谷)。并带走4个同是乞丐的伙伴,从此,再也没回来过。
1937年,国共进行第二次合作,全国进入全民抗战时期。国民党以此为借口,到处抓壮丁充军。外出当脚力(背夫)的祖父被国民党抓去,押到东壤口当勤务兵,说起来是兵,其实也就是彻底失去自由的背脚子,除偶尔在码头上搬运一次军用物资外,其余大部分时间跟随国民党团防队到乡下背运他们搜刮的民脂军膏。时常吃不饱饭,病了不医,更不用说发军饷。
祖父有个非常严重的癫痫病,一发就倒地全身抽搐,口吐白沫,人事不省。一次在乡下背运东西回到营房已是后半夜,祖父癫痫病突发,室友毫无办法,长官不理,天亮时祖父仍未苏醒,毫无人性的长官直接按排人用单架抬到后山上埋掉。也不知是掩埋者看到人还没死,有意浅埋,还是懒于体力,反正祖父苏醒后在坑里还能呼救,被路人用手刨开泥土救起,背到一个小岩洞里,喂水喂食物,直到能说话,才问祖父为什么被人活埋?当得知祖父的真相时,此人恨得用拳头直砸自已的膝盖,然后用手给祖父僵直的腿作了一阵按摩,直到祖父能行走,当得知祖父的家远在神农溪小河口时,他毫不犹豫的取下身上的干粮袋并在身上掏出十几个铜钱递给祖父,叫祖父做回家的盘缠。祖父当时感动得失声痛哭!一再问他名字和住址,好时日后拜谢!他说:你也是受压迫受剥削的穷人,再不要给腐朽国民党做事,要记住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穷人团结起来一起革命,一起抗日,才能获得解放,记住:你就叫我“革命同志”。说完就转身离去。
后来祖父怎么也没找到这位“革命同志”,只知道他是黄大鹏的部队在转移时留下来的红军。
1949年,神农溪流域来了人民解放军,祖父为了报恩,背着自己编织的草鞋和干粮,到界岭和界河一带寻找解放军,但因战场严酷和地方的不确定性,始终没见到解放军,成为祖父一生的遗憾!
沉思的我,突然感觉脸上灼热,猛的惊醒,太阳已经晒到我头上。我信步走下台级,回头仰望伫立在苍松翠柏间孤寂的烈士塔,内心无比敬仰而又倍感落寞!再看看如今这繁华的社会,人们正在享受着国家富强的红利,安居乐业,歌舞升平!初心不忘,民族复兴,我们是不是应该敬畏历史,勿忘国耻,面对为建立新中国而牺牲的成千上万的先烈们重新做点什么!回家的路上,我在苦苦的思索……!
作者: 向光辉,网名若愚,高中,自由职业,湖北巴东人。湖北省恩施州作家协会会员,《世界文学》优秀签约作家,首届【白鹭杯】文学大赛“百佳作家奖”获得者。曾在《白鹭文刊》《鄂州周报》《齐鲁文学》《天府散文》《中国乡村》《你好巴东》《峡江布衣》等媒体,发表过多篇散文和诗歌。
“伟大征程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征稿链接https://m.booea.com/news/show_3577621.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