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腾万凯
提及广宗县张葫芦村的“扣碗”,实则为婚宴过后的一道主食,亦被称作“八大金刚敬佛爷”,民间名曰“九大碗”。
回溯至清朝年间,一位告老还乡的御厨,在途经河北邢台张葫芦村时,恰逢村里有大户人家正在置办酒席,宴请四方宾朋。这位御厨远远地便嗅到了酒席的香气,加之连日赶路未曾好好用餐,瞬间食欲大增,于是主动登门道贺。
一番寒暄客套之后,老御厨表明了自己的身份。村里的几位大厨听闻其乃来自京城的御厨,顿时精神一振,毕恭毕敬地将他请至厨房。老御厨毫不吝啬,就炒菜的用料、火候等厨技予以悉心指点,还传授了一套“扣碗”的主食烹制之法。
酒足饭饱,临行之际,老御厨方才吐露,这套扣碗原名“八大金刚敬佛爷”,亦称“八大金刚抬佛爷”,乃是慈禧太后老佛爷最为钟爱的一道御宴。正因其拥有这一手艺,这位御厨在慈禧老佛爷跟前颇受青睐,只因年岁渐长,方才告老还乡,离开京城。
此后,张葫芦村的结婚宴席极为讲究排场,宴席尾声的主食“扣碗”更是别有一番风味与讲究,归根结底,乃是得益于这位告老还乡御厨的倾心传授。 详细说来,张葫芦村的这一“扣碗”实则为九个大碗。其中五个大碗为“扣帽碗头”,另外四大碗为汤碗。五个“扣帽碗头”分别是方肉、黄沙肉、条子肉、扣丸子、杂烩(后来以黄焖鸡取而代之)。四碗汤分别是紫菜汤、西红柿蛋汤(甜)、水汆丸子汤、金针木耳肉丝汤。
尤其这五个“扣帽碗头”,其制作过程极为讲究。需先将食材自小碗底部开始摆放,装满且摆放整齐后置于笼屉中蒸至特定火候取出。而后将大碗扣于刚刚蒸好的食材之上,大厨师傅凭借娴熟的手法将扣着大碗的小碗反转过来,最后取下小碗,放上预先调配好的佐料,便可上桌。
由于大碗中的食材原本是由小碗扣着蒸熟的,故而五个“扣帽碗头”呈扣碗之态,故而得名“扣碗”。
待到酒席撤下,主食上桌之时,端盘子上菜之人会先将这五个“扣帽碗头”以十字状摆于八仙桌上(中间一碗,前后左右各一碗),接着换另一位端着四碗汤碗之人,将四碗汤放置于十字状的四个角落,恰好是九大碗,呈现出八个碗环绕中央一碗的格局,故得名曰:“八大金刚抬佛爷”或“八大金刚敬佛爷”。
现今,每逢村里有新人成婚或举行重要庆典,“八大金刚敬佛爷”依旧是宴席上不可或缺的主食。祖祖辈辈历经多年,它见证了无数幸福的时刻,也将持续传承下去。相信终有一日,它会成为河北邢台广宗县的一项文化遗产,成为饮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瑰宝。【作者简介】腾万凯简介:腾万凯:字 嘉佩 笔名:三“品”男士。汉族,河北邢台广宗县人,1978年九月出生。诗词吾爱网高级文客。短文学网高级文客。三一文学原创网唯美散文版版主。中华诗词网高级文客。广宗县作家协会(理事会)理事、副秘书长。广宗县地方文化研究者。中华《易经》文化理论研究者。台湾曾仕强《易经》讲解研究者。 著名诗人,作品以散文、唯美散文、唯美爱情散文诗为主。代表作有《夏天和蚊子的故事》、《河北广宗张葫芦村的神话故事》、《腾万凯讲易经》、《闲语文人话书生》、《端午·觅诗魂》、《以诗论人生》、《我多想》等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