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消失的“棒棒"
李东川

【一江夕阳】李东川摄
在落日余晖的江面上,我看到了驶过千年的船帆,和穿过千秋岁月传过来的雄浑苍凉的号子。
——作者的话
2024年5月30日,一则小视频引起了不小轰动,据网名“三毛印记咖啡馆"的小视频制作者介绍,这条视频受到了全网广泛关注,点赞播放量上亿。
重庆的八个“棒棒”,当他们八人用棒棒抬起1600斤送到“三毛印记咖啡馆"的窑炉,喊出了“棒棒号子”时,入夜的山城被这号子声震撼了。
他们的整齐步伐随着号子声一起回荡在老街上,老街的门面和街坊邻里纷纷驻足在自家门前,看着这久违的场景。
“三毛印记咖啡馆"位于重庆南山黄桷垭老街的尾段,就在三毛故居的旁边。
通过视频我这才知道三毛居然是重庆人,(三毛,本名陈平,祖籍浙江省定海区,出生于重庆市南岸区黄桷垭)以前我还真的不是太清楚。
只是那时觉得一见了三毛的照片便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可能这一方面源于我出生于重庆,自然有了种地域上的亲近感,然而最重要的是一种“缘分”吧。
还记得佛说的这句话,大意是:一眼就喜欢的人,从来都不是颜值,而是似曾相识的感觉,前世未了的情,来还今生的债,爱不得,舍不得,你喜欢的,再看一眼还是会喜欢。
由对三毛的喜欢,爱屋及乌般的喜欢上了“三毛印记咖啡馆",能在数以千万计的视频中刷到她,也是一种缘分吧。
“三毛印记咖啡馆",取这个名字的应该是一个文化人,这名字给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恨不得马上走近她。
“三毛印记咖啡馆"不光选址选的好,就紧靠着“三毛故居”,其所在的“黄角垭”街区更是千年的茶马古道,是重庆非常有名的历史文化街区,地面都是老青石板路,青石板路经过千年岁月打磨,泛着暗青色的光泽,透着厚重的岁月沧桑。
在这个古老的历史文化街区,突然在夜间传出早已逐渐淡出重庆人记忆中的“棒棒号子”,该对这老街的居民们产生一种多么大的心理震撼啊!

入夜,当八个“棒棒″抬起一干六百斤窑炉,突然喊出了“抗吆着吔,抗吆着吔,抗哟依儿嘿哟,担不起哟抬不起哟干脆回家嘿哟″的号子时,这条街上的人们被强烈的震撼住了,纷纷走岀家门,惊奇地看着这久违的场景。
记得1982年我们一家三囗从宜宾探亲返回山东,我们在重庆朝天门码头准备乘江轮到武汉。
当我们走到码头石阶往下望去时,只见码头上刚下船和准备上船的人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在陡峭的台阶上穿流不息。
“哥子,要棒棒不”,一位操着重庆口音的棒棒问道。
只见他头上裹着白帕子,上身着一件布坎肩,脚蹬一双草鞋,一副典型的川人打扮。
那个年代,每次探亲往返时,都会带不少地方特产,回四川带苹果、煎饼、大葱。返回山东时则带橘子、五粮液、泸州老窖、茉莉花茶等。
这些沉重的东西,要在平地上行走,还能对付对付,但这陡峭的码头台阶上一步步往下跨,那可真是要命的苦差事。
“多少钱?"我问。
“10元”
我头也不抬,拽着儿子,叫着爱人就要往下走。
那“棒棒″一看急眼了,忙不迭地说:“哥子,你可以还价啊。″
我也不搭理他,只顾埋头往下走。
他追在身后说道:“哥子,5元行吧。″
我一听停下脚步,他一看马上到前把我提的、背的货物接过去,三下五除二就扎在那根三尺竹棒棒上了。
我还没来得及反应,他就在台阶上蹦跶着朝下奔去。
我的心一下慌张起来,心想他可别把我的东西挑跑了。
我赶紧把儿子抱起来和爱人朝着下面跑去。
刚开始还看到他的身影,不一会工夫,他就消失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了。
我们赶紧往停船处赶,当我们赶到登船处时,只见他早已停在那里在向我们招手打招呼呢。
只见他满头大汗,一脸憨憨的笑容,我塞给他10元钱,他赶紧从身上掏钱,我一看说不用找了。
我这是为了他的真诚实在多付给他5元的。
他也不客气,说了声:“哥子,谢了”,作了揖转身就汇入人流中去寻找新的雇主了。
八个棒棒抬着1600斤窑炉,喊号子的视频一下打动了大家的心,勾起了大家的纷纷回忆——
有人留言:
“号子声一响起 眼泪都飙出来了”
“听着听着眼睛湿润了……不知道为什么”
有人感叹:
“小时候我爸抬石头就是这样吆喝,一声声吆喝中撑起一个家,供养我读书。”
“我外公抬电线杆子也是这样吆喝 从马路抬到山上 真的很厉害”
“勒也是地道的重庆话,勒也是地道的重庆棒棒,本该在其他人都享受的年龄,而他们却还在辛苦的挣钱,勒就是重庆棒棒的生活”
有人思绪飞扬:“这又是谁家的父亲,又是谁家的儿子?”
有人感慨:“现在能看到的棒棒没有年轻人了,都是中老年,再过几年可能就没有了”
当我看到这些“棒棒”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喊着带有几分苍凉的号子时,我的思绪一下被带进了巴山蜀水的苍凉宏大、辽阔悲壮的历史中了。

当“三毛印记咖啡馆"主理问师傅们为什么要选择当棒棒?时,结果他们的回答简直出乎她的意料:为了自由。八位师傅也有说开心的说平等的公平的,但他们所说的这一切都是以自由为前提的。
视频录制者,“三毛印记咖啡馆"主理兑现了她一开始的承诺:要把棒棒们抬进咖啡馆烤出来的第一炉披萨请八位棒棒师傅品尝。
当棒棒们吃着刚烤出来的披萨时,视频录制者、“三毛印记咖啡馆"主理问棒棒师傅一个问题:你们为啥子要选择当棒棒?
她说当时在她脑子里曾经有无数个答案:他们干棒棒是因为家庭,因为孩子,还有其它很多原因.....
“三毛印记咖啡馆"主理说:然而他们的回答真得很出乎她的意料。
第一个棒棒回答的第一句话竟然是:为了自由。
这个回答不仅出乎视频录制者的预料,也出乎我这个观看视频者的意料。
其他棒棒有说开心的,有说平等的,有说公平的,而他们所有的这些回答,都是以追求自由为前提的。
当“三毛印记咖啡馆"主理问最后一位也是年龄最大那个棒棒时,他回答的第一句话依然是“自由”。
他更具体地阐述了他理解的“自由”,他说:如果我不想做事情时,可以自由自在地去玩去耍。
于是我想:从棒棒们嘴里说出来的“自由”,不仅是他们的愿望,更是这座城市的性格——他们“炮仗”一样一点就着,敢爱敢恨的性格不正是其内心自由的外在反映吗!
我不知道这是否与重庆曾在中国的特殊地位有关,也许那个特殊时期真得会留下一些特殊的因子——比如那些“南渡北归”的先生们:他们是否也把“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遗留在了这片热土上。
“三毛印记咖啡馆"这个记录棒棒抬窑炉、喊号子的视频,让我知道了在她旁边的“三毛纪念馆”;知道了这条曾经的“茶马古道”叫“黄角垭”的重庆老街;记住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又再现的这八位棒棒和那个夜晚响彻山城的“棒棒号子”。
还有曾经在这条江上那已经消失的“川江号子”......
同时也让我记住了这位有情有义的“三毛印记咖啡馆"的女主理,她不光兑现了让“棒棒师傅”吃从他们抬来的窑炉烤出的第一炉披萨,还给八位棒棒师傅开出了一人四百元,共三千二百元的劳务费。
我要真心感谢“三毛印记咖啡馆"视频拍摄者为我们留下的珍贵的历史资料。
它让我萌发了一个念头:为了追念三毛,为了追溯这些正在消失的人和声音,我也一定要专门去重庆南山黄桷垭老街的“三毛印记咖啡馆",来上一杯咖啡,在落日余晖的下午,透过落地玻璃窗,沉浸在透岀岁月沧桑闪烁着熠熠光泽的茶马古道上,让自己的思绪在无边无际的时空中自由翱翔。

【山魂】 李东川摄
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就应该跟最好的人,最美的事物,最芬芳的灵魂倾心相见,跟有趣的人一起度过。唯有如此才不负生命一场。
—— 尼采

【神圣会悟】 于受万画
2024年7月12日

投稿热线:13325115197(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