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刘春龙(龙行天下)
4月27日,2004年“春光杯”生态文学大赛颁奖典礼后,组委会邀请当代文学大家、多栖作家、文学常春树石英老师做专题报告。
(石英老师授课照)
石英老师出生于1934年8月,少年时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直做机要密码电报工作。解放后,考入天津南开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一直从事文学编辑工作。先后任百花文艺出版社副总编,《散文月刊》主编,天津作家协会副主席,《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高级编审等职,现为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津贴。
九十岁高龄的石英老师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娓娓道来。石老师首先谈了自己的革命经历,接着谈了自己的创作经历。可概括为两句话,半个多世纪革命史,七十余年创作史。2024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窗外那片树林:石英情感散文选萃》。
(听老师授课)
石英少年参军,从事的密电工作锻炼了他的超强记忆能力。因为连年的超强度工作,二十多岁的石英便被确诊为肺部严重疾病,不得不开始半年多的住院治疗。
出院后,石英被选派整理革命战争时期密码电报的整理编辑工作,进一步接触了大量保密文件,为他后来从事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生动的素材。
(我和山东烟台的曲荣静编辑与石英老师合影)
1956年,因人才极度短缺,中央决定十万干部上大学。石英考入南开大学中文系。在上大学期间,应邀创作《五四运动在天津》《三个座谈会与一本书》《不灭的火焰》三本书,以石英笔名发表作品,成为少年时期的当地知名作家。此后笔耕不辍,他共创作八十余部作品,逾1800万字。
老师谈创作体会的两句话,令我印象格外深刻。首先,意境、意韵、味道是文学创作中最可贵的东西,是文章的内核。在今年的生态杯文学大赛中,自己用心用情描写了纵横五千余公里的大河黄河,记录了上下五千年的文化黄河,讴歌了建国以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生态黄河,创作了《黄河交响曲》长篇诗作,应该是贯彻了老师谈的意境、意韵和味道,得到了评委老师的充分肯定。最终在全国六千多篇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今后,自己仍要贯彻这一创作思想,争取创作出更多有温度、有深度的好作品。
其次,老师谈到,重情、重恩、重真本,是贯彻终生的主线。解放前上学受辱时邻居温暖的话语,战斗中小连长爱护的声音,批斗时一位同事温情的眼神,编辑老师的一顿饺子,革命烈士的坚贞不屈等等,都深刻镌刻在自己的脑海中,既是创作的素材,更是一个人立身做人的根本。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重情友谊长存,重恩感激美好,重真本乃做人的根基。人做好了,事情就不会差到哪里去。做老实人,短期可能会吃亏,但长久来说,不会吃大亏。先做人,再做事。
幼时,贫寒的家境磨炼了自己不屈不挠的性格。同学们垫付的五分钱团费,借阅的新书,资助的几斤饭票等,令我终生难忘。真性情,重感恩,使自己感觉到,人间处处有温暖,人人皆有可学之处,世界遍处有美好!
只问耕耘,莫问收获。坚持重情、重恩、重本真,向优秀的专家老师学习,讲意境、求意韵、重味道,彰显自己特色,不懈笔耕,自己的文学之路将越走越宽广!
作者简介:
刘春龙,笔名、网名龙行天下,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创办网易《人生如歌》圈子,出版《旷谷如歌》作品集,主编《馨语如歌》文集。
编辑:知音识曲
都市头条“中国经典文学”栏目发布优秀稿件,投稿微信136064580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