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孟郊的《游子吟》有感
沈汇丰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751- -814)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我国香港地区曾经做过一个比较广泛的问卷调查,题目是:你最喜爱的十首唐诗是什么?调查结果后来公布在海内外的报刊上:孟郊这首<游子吟>赫然排列在十首唐诗的榜首,然后依次才是:李白(701—762)的《静夜思》,李绅(772—846)的《悯农二首》,李商隐(812—858)的《登乐游原》,王之涣(688—742)的《登鹳雀楼》,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杜牧(803—852)的《清明》,白居易(772—846)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贺知章(659?--744?)的《回乡偶书》等等。孟郊的这首五言古风在这次问卷调查中得票最多,不仅胜过盛唐和晚唐的大小李杜,也胜过中唐的元白,更胜过唐代近三百年间两千多个知名和不知名的诗人,在近五万多首唐诗中脱颖而出。
孟郊一生困顿,到了四十六岁才考到一个进士,但是由于当时宦官专权,朝政腐败,战乱频乃,孟郊很迟很迟,才得到一个薪俸很薄的溧阳尉。据说还是当年知名度很高的大文豪韩愈极力向朝廷推荐的。到了这时候,他才有能力养得起自己的母亲,他于是计划着接已经年老的母亲来溧阳供养,于是他含着辛酸的眼泪快乐而幸福地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并传颂千古的游子之歌。孟郊这首五言古风,又称新乐府诗,只有六句,纯用白描直抒胸臆,表达了他内心无比强烈而真挚的感情。这首诗是孟郊心灵的呼唤,是孟郊的孝心和真善美的集中体现。所以诗味极浓极浓,感染力极大极大。
千年之后孟郊的故乡——浙江省德清市特地在市中心,建设起一个很美很大的孟郊公园,在道路中心高高地树立起孟郊的青铜立像,并设立了一个游子节,每年在游子节期间都有很多的海内外游子前来德清,祭拜孟郊、洽谈生意,由此大大地活跃了德清的文化生活和经济生活。由此可见诗人之功,功莫大焉;一首诗之功,功莫大焉。这是1200多年前的孟郊永远不可能梦想到的,也是历朝历代所有倾心赋诗作词的人永远不可能想象得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