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人的奔跑》 作品连载
第二章 霁时语札记
陪着孤独一起疗伤
作者:李 霁
主播:言 心
“蓝调” 是村上春树小说的特质,只有这部类似传记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完全改变了我对他的印象。颓靡,忧伤,迷乱而幻象的背后,是一份专注、自律、低调而节制的人生。 他写作,一字一字地累积情感;他跑步,一步一步地丈量冷暖。当然无论是写作抑或跑步,契合他心性自由扩散的波纹,契合他内里与生俱来的伤感。他一定爱着,视写作如生命,那些激情与平淡的对抗,那些现实与梦想的较量,那些踌躇与刚毅的转换……所有这些心灵的密语,通过文字找到出口,通过跑步得以坚韧。
(村上在波士顿参加马拉松) 他呼吸在写作和跑步之间,以体魄的康健去承受笔端的万种落寞。无形的伤,其实更难以愈合。他喜爱独处,他说:“ 我这个人是那种喜爱独处的性情,这种倾向从年轻时便一以贯之,始终存在于我的身上。就同活着一样,并非因为有了结束,过程才具有意 义。”他这种不太以独处为苦的性情,就像一个人在跑步,不需要竞技对手,完全是一个人的事情,是向心向深处的进发,也是自醒自彻的叙述。
(村上在冰岛泡温泉) 提到作家究竟该健康地活着还是颓废地活着,他说:“世俗的观点都是艺术家等同于不健康或颓废者,而看到一个作家过再正常不过的日子,别人会怀疑他到底是不是真的作家。写小说乃是不健康的营生,如欲处理不健康的东西,人们就必须尽量健康。这就是我的命题。甚至说,连不健全的灵魂也需要健全的肉体。” 所以,他坚持跑步,他不抽烟,他晚上十点睡早上五点起,他强健的体能完全可以对抗写作中的负荷。
(村上是个棒球迷)
在写作,这是忧郁的一种选择;跑步,这是自我的一种超越。他写到一次跑完马拉松后的情景:“我终于坐在了地面上,用毛巾擦汗,尽兴地喝水。解开跑鞋的鞋带,在周遭一片苍茫暮色中,精心地做脚腕舒展运动…… 这是一个人的喜悦。体内那仿佛牢固的结扣的东西,正在一点点解开。” 其实,这体力耗尽后的松弛和类似于成就感的内心情致,如同写完一部小说,长长地舒出的那口气,很快什么也没有了。第二天,依然是这般疲惫,依然是这般轻松。
写作,跑步,成了他最擅长的哲学。他是这么表达他的性格: “我那个人的、顽固的、缺乏协调性的,每每任性妄为又常常怀疑自己,哪怕遇到了痛苦也想在其中发现可笑之处的性格。我拎着它,就像拎着一个古旧的旅行包,渡过了漫长的历程……我心中对它怀有某种依依不舍的情感。”我说我喜欢这本书,在于作者和读者都会在字里行间找到了一种宁静和回归,都在获得某种精神愉悦,开启期待已久的人生模式。
生是有限的,幸福也是有限的,但都不及独立坚持,因为它是无限的、解化的,与无尽的忧伤相投合的,一个人没有尽头地重复过往,才是生命最高的蜜酒。
如果我们没有身临其境,永远不会知道期待实际上是一种伤痛。人的一生究竟会有多少次期待?我想,一个人有多少次爱就会有多少次吧。一个人如果在最悲伤的日子里依然有爱、依然有爱的能力,这个人是幸福而富足的。 我期待我是这样的人,在期待中我继续向前走去,怀着忧郁或者喜悦,辉映着宽容与气度、辽阔与浩瀚。我只怕这积存的山丘,会如流沙在手中一粒一粒散尽。写作可以伴着跑步一径前行,我可以陪着孤独一并疗伤。
作者:李霁,秦皇岛市文学创作院院长,秦皇岛市作家协会主席,河北省作家协会理事。《海韵》杂志执行主编。国家二级作家。著有散文集《一个人的奔跑》。作品曾入选《全国知名作家走进秦皇岛》《当代人》《散文百家》《河北作家》《中国自然资源报》《河北日报》等。报告文学《大山里的牧羊人》荣获河北省文联“喜迎党的二十大——新时代 新征程 新故事”主题文学征文一等奖,并入选2022年度河北文学排行榜。策划主编了《秦皇海岳》小说散文诗歌卷、《木兰花开——第一书记扶贫手记》《潮水在倾情咏唱——走进北戴河新区》等文集。
主播:许志杰,网名:言心,河北秦皇岛市人,市妇幼保健院退休职工。喜欢运动和朗诵,现任“秦皇岛头条”主播,愿在诵读声中寻求快乐,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并以朴实、自然,声情并茂的诵读,为传播秦皇岛乡土文化尽力发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