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大树精神
张百川(湖南邵阳)
天生万象,地生万物。我对树有一种深深的情感,一种别样的喜爱。
小时候喜欢绿树成荫,可以在大树下尽情嬉闹玩耍;青少年渴望自己长得玉树临风,风流倜傥;中年时盼望自己能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为家庭为儿女遮风避雨;及到老年,每个人无不希望自己落叶归根,安享静谥的田园生活。
所有树中,我又更喜大树。三十多年生活奔走,走南闯北。见过不少大树古树。如黄山迎客松;浙江安吉银杏;嵩阳书院二将军柏;河南鄢陵甘罗古柏;还有老家农村的二棵古椆树,一棵古松树,一棵巨大无比的古香樟。
说起老家的古树,那里满是儿时幸福的回忆,满是快乐的记忆。小时候和玩伴经常爬上椆树摘椆粒,可以炒着吃,可以打豆腐吃。在古柏树下玩耍,玩打仗和捉迷藏。遇上谁家小孩不好带养,便要到古松树上寄名。奉上香果供礼,焚香磕拜,事后这些供果自然成了孩子们的美食。遇上谁家喜事喝酒有人醉了,大人便带着小孩来到古樟树下。摘下樟树嫩叶,洗净让人嚼下,可用樟树皮洗净煮汤,服之醉酒者立醒,此法极妙。

我喜大树久时,我观大树久矣,进而发现大树身上具有很多优秀的品质与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于人生于事业大有裨益。每当我遭遇人生低谷或遇上不开心不快乐之事,我便用大树精神鼓励鞭策我克服困难继续砥砺前行。
一是向上生长。
树始终向上挺拔生长,天空是树成长的方向。接近蓝天,长向天空。人不也一样吗?从小向上生长,向上成长。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抱定向上的心态,一定能克服千难万险,人的一生就会积极向上,有所作为。
二是向阳习性。
凡是太阳照射的方向,树枝树叶就格外繁茂。因为有了阳光,树叶就产生光合作用。故而生长更好,树枝更多,树冠更大。其实一个人何尝不是如此,要喜阳,要阳光。正所谓:积极的人象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象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
三是日积月累。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棵树不太可能一二年长成参天大树。人也一样,不可能一日成长为大人,也不可能一日事业便获成功。事业就象女儿怀孕,要十月怀胎,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个人生长与事业成长同样要靠日积月累,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夜暴富。所以,人要学会耐心,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就是这个道理。
四是扎根向下。
一棵参天大树的长成,离不开良好的土壤,发达的根系。否则提供不了大树生长需要的土质土壤;没有深深扎根下去,就会经受不住大风的考验,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没有深深扎根下去,经受不住大雨的冲刷。山洪暴雨不管他,札根深土格外牢。人也一样,小时候不打好学习的基础,高考时十有八九考不出理想的成绩;人生没有打好经济基础,成家立业又是何等的艰难;企业没有打好管理基础,经营何谈基业常青。年轻人最怕爱一行,干一行,应该学习大树,努力扎根向下,深耕行业,干一行,爱一行。只有经过行业职业的日久研究沉淀,才有可能做到岗位的能手,行业的专家。毛主席讲: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就是要扎根基层,扎根现场第一线。
五是挺拔正直。
要长成一棵参天大树,通常都是树干挺拔正直,否则无法长成那么高。人也一样,人生立世,要以善良正直为本。不可歪门斜道,心理阴暗,算计他人,品格败坏;做人要正直坦荡,做事要光明磊落。大丈夫的一生,应遵循:与人良善为根本,行当正直品自高。
六是反哺孝根。
大树枝繁叶茂,固然离不开根系的发达与汲取营养。等到肃肃秋风刮起,树叶发黄脱落,自是落叶归根。又变成树的肥料养分,反哺孝根,让树更好地成长。一个人何尝不是这样?父母是树根,自己是树干,子女就好比是树枝树叶。祖辈积德与勤劳,就会为我们打下良好的基础,自己才能更好地学习成长为树干,子孙才能枝繁叶茂。如果子孙对父母祖辈不孝顺,就不可能孝根,事业就会受阻,就象树的枯痿一样,事业不好也是迟早的事。
七是自我价值。
大树全身都是宝,绿树成荫,可供人休息;待到花开季节,可供人欣赏;树干可以造纸建房打家具;树枝可以做柴火;树根可以做树雕,做茶几;就算大树枯痿倒下,照样可以当柴烧。
八是毅力非凡。
松柏等常青树象征坚贞不屈和毅力非凡,它们还是长寿的象征。人们经常讲:“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人生也是一样,会经历各种挫折,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要向大树学习,做到坚贞不屈和毅力非凡。跌倒了爬起再来,要有屡败屡战、不服输的精神;要有爱拼才会赢的干劲。
人有悲欢离合,树有春夏秋冬。四时景色各异,古今诗赞连连:写春天杨柳:碧树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写夏天树景: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林阴阴正可人。写秋天松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写冬天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从大树看人生,令人感悟良多,受益良多。有人讲,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但我认为:人生如树,树如人生。

作者简介
张美春,湖南邵阳,笔名张剑锋、张百川、禾嘉读书郎等。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邵阳市作协会员,《青年文学家》杂志社理事。学生时代曾任学校文学社社长,工作后任国企和外资企业部门经理,现供职于浙江某企业总经理。先后在《光明日报》、《湖南日报》、《湖南商报》、《青年文学家杂志》、《中国诗林》、《邵阳日报》、《邵阳晚报》等纸媒和《都市头条》、《当代作家》、《作家文选》、《三湘四水文学网》等各个公众号文学平台上发表散文、诗歌、赋文、通讯类作品上百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