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头条号
标签
下载APP
所在区域:
区
取消
提交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标签
首页
\
文学
\ 北京头条《青波访谈》之再访孙国臣先生-作者:青波-编辑:李诗音-北京头条-今日头条-环球同步
北京头条《青波访谈》之再访孙国臣先生-作者:青波-编辑:李诗音-北京头条-今日头条-环球同步
精华
热点
24-07-11 21:33
6760
阅读
关注
饱蘸翰墨写春秋
——再访中国书协会员
吉林省弘华书画院名誉院长
扶余市书画院院长
著名书法家孙国臣先生
路,就在孙国臣的脚下延伸
雄鹰翱翔,要有搏击长空的翅膀,而不断追求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艺术功力、高超的艺术水准,就是孙国臣先生金色的翅膀。 正因为如此,孙国臣先生在漫长而曲折的书法艺术之路上,始终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虔诚跋涉,他就像一架不知疲倦的机器,始终不停地高速运转着。
是的,路就在
孙国臣
先生的脚下延伸,那么,他到底走的是一条怎样的路呢?
孙国臣略有所思地告诉我说:我是从上小学开始学习书法的,那时候老师让我们每个人准备好一个小磨盘,一支小毛笔,每星期语文课有一节课学习毛笔字,老师指导我们学习写字,并告诉我们,说书法是中国文化艺术,自古以来,书法就是每个中国人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从那个时候起,我就坚持学习书法,直到今天。
那么,孙国臣先生习书的动力究竟是什么呢?又是如何在取得众多成绩之后,还能潜心创作,并能始终保持对书法艺术的执着追寻和满怀激情的呢?
孙国臣思索片刻后告诉我说:爱好就是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论学习任何知识,如果你自己喜欢,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可以支撑你孜孜不倦地去追求,使学习成为一种享受。人的思想认识和体会是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和发展的,同时对艺术的体会和理解,也会发生变化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感悟、不同的领悟,甚至每天都会有所变化的。
孙国臣接着说:书法艺术体现的是一种心境,体现的是一种感情,也体现了对某种事物的理解,其独特性固然是艺术成熟的标志,但需要坚实的基本功作为支撑。对于我个人而言,在艺术方面,我还深深地感受到目前还没有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还在不断的锤炼自己的功力,当然,这也包括书法艺术本身需要的基本功,文学素养以及对事物的深刻认识等,所有的这些,可以说都是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因此也就产生了艺术创作中形式的多样化,以行书为主。同时,我觉得艺术本身并不是固定发展的,需要在创作中发展,在发展中创作,在创作和发展中不断地完善自己。
叙述到这里,孙国臣先生仿佛陷入了片刻的沉思之中,接着孙先生向我讲述了多年来书法创作的心得体会。他说:多年来的学习书法和创造,也有一些体会供大家参考。首先,从思想上主观上说,应该做到以下四点:
一是喜欢和兴趣很重要,学习书法,非一日之功,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做任何事情,首先都要培养兴趣,从兴趣和喜欢开始入手,往往都可以事半功倍的。喜欢书法,热爱书法,感兴趣,这是学好书法的前提。在此基础上,还要勤学苦练,苦中有乐,才能其乐无穷,否则很难坚持下来。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悟性,而悟性往往是在兴趣中产生的,当然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成熟。
二是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尤其是初学时,要保证天天练习,包括看与读、读与写、写与想、想与悟、悟与成,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曝十寒。
三是端正态度,用平常心来对待,不能急于求成,要养成并能够形成好的学习习惯。
四是多交流,多参加各类展事活动,对照他人找差距,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只有比较,才能取长补短、博采众长、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孙
国臣先生进一步强调说:在此基础上,还有客观方法上的四点也很重要,一是拜师,特别是拜名师,我当初上小学时,就是向我的老师鲁凤祥学习书法,我在读初中时,就是向我的语文老师王国勋和我的体育老师王孟威学习书法,尽管他们不是名师,但老师是我的榜样,是他们带我走进了书法这块领地;二是要了解书法的相关知识,包括笔画、笔顺、间架结构、笔法、墨法、章法等等,当然还有传统文化、诗词歌赋等文学知识;三是要选帖、读帖、临帖,一定要选择好的字体,阅读好的字帖,临摹好的字体,比如我很重视读帖和临帖,就连旅游景点和寺庙的牌匾和榜书对联等也都不放过,拍照后就进行临摹;四是创作,临摹是为了创作创新,要临好帖,临进去,更要临出来,如此才能创作创新,从而写出自己的风格。总之,要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学书要先做人,以品为先,只有修身在德,不断净化自己的心灵,陶冶良好的情操,其书法才会立德得法,神采飞扬,为大家所喜爱。
在谈到如何理解和看待继承与创新二者之间的关系时,孙国臣先生说:严格地说,继承和创新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在文化发展进程中应该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没有很好的继承,就不可能有创新,继承在前,创新在后,否则即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叙述到这里,孙国臣先生还结合书法创作中背后的趣事和难忘的经历,一道与我们进行分享。
孙先生说道:其实,每一个艺术家的作品,都有一种思想感情寄托在里面。比如,2022年的春天,那时正值疫情严重,我们都居家防疫,不得走出家门,立时近两个月的时间。于是我就自创了一幅书法作品,“一壶美酒乐滔滔,居家防疫志不挠,待到疫去花开日,亲朋好友愁自消”。写出了亦乐亦愁,期待疫去,亲朋再相聚的急切心情。
孙先生接着说:又如2022年的端午节,通过朋友介绍,我们扶余市书画院的几位艺术家,与扶余市新洋丰化肥有限公司老总们相聚相识时,我自创了一首诗和书法作品“身在异乡为异客,适逢端午结新朋,来日方长常相聚,举杯共饮问前程”。
可以说,写出了端午节身在异地结识新朋、举杯言酒、增进友情、 憧憬美好未来的热烈场面。通过这两幅书法作品,说明了艺术源于生活,创新出自于传承,书法是表情达意的艺术(待续)。
查看全文
支持作者
给作者一点鼓励,您的鼓励是原创的动力!
更多
最新评论
3.00
5.00
8.00
10.00
20.00
30.00
50.00
100.00
200.00
其他金额
返回
打赏
最新
换一换
热评
更多
人气
更多
相关阅读
写评论...
取消
确定
https://www.zdwx.com/news/show_3694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