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内刊的那些人和事(组诗)
陈昌华
深圳内刊的风景
——深圳出版业协会舒欣秘书长告诉我,各行各业登记在册的内刊已近400家......
绝不因为,我当过
宝安风主编
更不因为,我也是
一个内刊人
是文化深圳的总编出的题目
我才写下这篇命题作文
1994,东方风来
内刊像是雨后春笋
名正言顺的泱泱大观
还有更多的悄悄进村
它的存在说明了它的合理
恰恰折射出了这座城市的文明
无法和那些正规军相提并论
内刊充其量还是一群散兵游勇
但各庄都有各庄的高招
内刊也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同样有光鲜亮丽的包装
同样有吸引眼球的新闻
同样有煞费苦心的策划
同样有精彩绝伦的美文
许多的内刊脱颖而出
不少的内刊确有水平

不可否认,也有
一些内刊自生自灭
也有一些内刊苦苦支撑
新陈代谢是大自然的规侓
优胜劣汰是竞争的缩影
实事求是,内刊的日子
过得还可以
凭心而论,叫一声内刊
还有些沉重
谁都知道这是个烧钱的行当
打这份工从来也不轻松
有人戏言,内刊是
老板的名片企业的花瓶
我们自知,内刊是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没有谁妄自菲薄
人都有自知之明
内刊是一种默默坚守
内刊是一种薪火传承
内刊是一种文化担当
内刊是一种社会责任
别问我从哪里来
不算英雄也莫问出处
不管你在哪里干
庙大庙小也是一方神圣
不用自嘲,我们
没有赚钱的能耐
不要讥讽,我们
缺乏发财的本领
既然敢下海,哪个
不是自断了后路
孔雀东南飞,哪个
不喜欢海阔天空
我来了,义无反顾地
从岸上下海
我们来了,认准了
在这片土地耕耘
海纳百川的江河
又多了一朵浪花的奔腾
我们自豪,我们的内刊
引起企业内外的关注
我们骄傲,深圳的内刊
叱咤着全国内刊的风云
且不说人文情怀的万科周刊
也不说有些异类的宝安风
暂不表,一枝独秀的平安报
莫惊诧,后来居上的华侨城
一流的企业,未必有
一流的内刊
但一流的内刊,一定是
一流企业的化身
张贤亮如日中天时
曾预言,中国的文化复兴
可能会在企业
其实并不言过其实
看看万科的攻城略地
看看宝安的资本运营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树大了必然要招风
后生可畏的老莫,曾把
内刊比作老板的后花园
尽管是个玩笑
但谁也不否认
每一份内刊都是企业的喉舌
每一个编辑都在各显其能
也有熬出的主编
坐上了高管的交椅
也有普通的编辑
转行了企业的中层
没有文化的军队
是一支愚蠢的军队
没有文化的企业
也必将一事无成
条条大道通罗马
但罗马绝非一天建成
内刊需要厚积薄发
内刊编辑更需要
板登一坐几年冷
让我们在自己的
一亩三分地劳作吧
来日方长,天道酬勤
相信未来,绝对不会
亏待你的收成
2016年11月9日

老韩
一生办过八份报纸
不知可载入吉尼斯史册
最牛X的是指名道姓
批评第一把手
仅这一笔,已可写进
中国新闻史册
都说他走过的桥
比我们走的路多
都说他吃过的盐
比我们吃的饭多
他却总是一端酒杯
只承认喝的酒
比我们喝的水多
就不说他在位时的
那些过五关斩六将吧
单单退休后的
好汉不减当年勇
就令我们谈虎变色
年过花甲策划民企上市
赚的银子超过半生的总和
古稀之年还在做风投创投
老骥伏枥仍继续耕耘收获
如今已经年逾八旬
还在沪深两地四处奔波
经过不算太短的人生
见过不少厉害的角色
只能说他一天
也没淡出过江湖
只能说他还在
延续不老的传说
上回小聚,两人畅饮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他告诉我85岁休息
我半信半疑,到时再说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活法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选择
就像我这不才的老朽
总沉湎于不使劲的笔墨
面对老韩的能耐和酒量
我都自愧不如无话可说
老韩摆摆手笑言
这些都不足挂齿
关键看你想要什么
我突然想起前苏联的
一本小说,你到底要什么
我敢说,我们那代人
许多人都曾经读过
但包括我却未必懂得
但我以为,老韩肯定读过
老韩早就真正地懂得
2017年3月30日

又见鼎湖山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肇庆鼎湖山见证了深圳出版业协会年会的二十年。
故地重游
又到肇庆开年会
不见不散
又登这座鼎湖山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重逢深圳内刊人
湖不在深有龙则灵
再会主编众神仙
九龙鼎前合个影
快门一按二十年
哪个老家伙一声喊
二十年后还是一条好汉
众人闻言一声叹息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
当年合影的
只来了一个三人团
一年一度
岁岁年会花相似
不忘初心
老友新朋话从前
流水的是一茬茬编辑
坚守的是铁打的营盘
往事如烟
吹散了苦辣酸甜
重新出发
相约在九龙鼎前
庆云寺里许个愿吧
祝內刊人岁岁平安年年团圆
2020年12月17日

五代一路
——致参加深圳市出版业协会2020肇庆年会的各位同仁。
三个五O后,两个六O后
两个七O后,两个八O后
还有一个九O后
十个人五个年龄段
开年会走着一条路

(图说 来自二组的五代一路)
从宝安风、天地、特区报
到特区文化、龙岗文艺
从盐田文艺、深圳警察
到民企时代、注册建筑师
十个组员轮番登场
每个人都在光宗耀祖
陈李赵刘虞何张李赖邢
每个姓都有自己的家谱
源远流长走到了今朝
走出了一支内刊的队伍
十仙过海各显其能
男女老少都有自己的招数
都是深圳內刊人
有着一个大同的称呼
干的都是一种活
走着一条小异的道路
一年到头各忙各的
每逢年会才见庐山真面目

(图说 生日快乐十二月)
有了协会搭建的平台
就有同仁精彩的演出
为了一年一度的交流
为了难得一聚的相处
二组也是协会的缩影
哪一年不是五代一路
2020年12月19日

大奚
——致蛇口消息报第三任主编奚尚仁
大奚不大,年纪
和我不差上下
记得一起论过岁数
只差没掏身份证核查
在企业报刊的圈子里
为数不多的老嘎嘎
大奚有才,一支
蛇口消息报的主笔
不用恭维妙笔生花
他和历任总编薪火相传
让一份企业报名扬天下
大奚豪爽,一喝酒
当仁不让的老大
光着膀子卡拉0K
唱的啥歌记不住啦
一众兄弟目瞪口呆
这个东北汉子真是潇洒
大奚下了,二线的
日子知足常乐
见面少了,偶尔也会通通电话
笑声还是那么爽朗
话语还是有啥说啥
也曾相约见面聊聊
不喝酒了喝点茶
大奚退了,先去了海外
和老婆女儿全家团圆
船到码头该歇歇啦
这一去中断了联系
偶尔听协会的秘书长说起
见面少了多了点牵挂
大奚走了,听说他生病之后
立下遗嘱,把自己那份财产
留给了老爸老妈
还听说他把部分的藏书
送给了一个老朋友
那一刻双方都心照不宣啦
大奚远去,内刊的主编
不知换了多少茬
只有几个老江湖小聚
都会发出一声叹息
大奚走得太早可惜啦
2023年9月1日

铁打的协会流水的内刊
铁打的协会
流水的内刊
三十年千锤百炼
三十年水滴石穿
三十年薪火传承
三十年我心依然
三十年前的小苗
早已枝繁叶茂
三十年前的蓓蕾
早已百花争艳
三十年前的小路
早已越走越宽

那曾经沧海的水珠
早汇入源远流长
那涛声依旧的浪花
已各领风骚数年
那来去匆匆的同仁
今何在地北天南
老江湖只留下传说
新主编正掀开新篇
一部深圳内刊史
几多苦辣和酸甜
百舸争流小漁村
沉舟侧畔过千帆

三十年陈酿
酿不尽过眼云烟
三十载春秋
不过弹指一挥间
铁打的营盘继续打铁
流水的内刊涛声不变
2024年5月6日

走好自己的路
——写在2024年6月18日深圳出版业协会三十华诞之际
光阴荏苒,多年的媳妇
终没熬成婆婆
岁月匆匆,流水的内刊
仍属边缘部落
虽无正规军的番号
拉出来却是个顶个的角色
但存在既为合理
有耕耘就有收获
在深圳30年的出版史上
内刊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在这块一亩三分地里
各庄自有各庄的特色

内刊人和内刊从不枉自尊大
内刊和内刊人更不妄自菲薄
无论季节怎样交替风云变幻
我们和母体都一样顽强存活
在这个群雄竞争激烈的年代
母体跟我们都环球同此凉热
《万科周刊》曾风靡五湖四海
《宝安风》也一度吹向了全国
更有《深圳警察》和《文化深圳》
早青出于蓝而满园春色
几百家内刊如雨后春笋
既有铁打的营盘也有匆匆过客
在传媒日益网络化的今天
内刊也面临着挑战抉择
但内刊人自有内刊人的坚守
在大浪淘沙中绝不退缩
看啊!在三十华诞的庆典上
八仙过海各显英雄本色

风雨兼程有三十年一路同行的前辈
春华秋实有三十年继往开来的后者
老中青三代內刊人济济一堂
三十而立是条波澜壮阔的长河
绚丽多彩的风景已成过去
前方的道路依然漫长曲折
这是昨天和今天的握手
这是历史和未来的会合
这是心灵和心灵的碰撞
这是重逢和遇见的欢乐
天下内刊都是一家人啊
风雨同舟携手并肩一路走过

走好自己的路吧,我的兄弟姐妹
干好自己的活吧,各位左邻右舍
就让这庆功的美酒加一次油吧
向着新的目标继续长途跋涉
我们每一个内刊人都深深懂得
而立之后还有花开花落四十不惑
2024年6月1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