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铁道兵史诗
写在前面的话:在铁道兵成立70周年前夕,由铁道兵公众号创作组集体创作的《英雄铁道兵史诗》,历经两个月的打造锤炼,和大家见面了。这是一部以叙事诗的形式记述和吟咏铁道兵光辉历史的作品,全诗以传承铁道兵传统和弘扬铁道兵精神为主旨,循着铁道兵三十五年走过的历史足迹,通过二十个具有代表性和标志性的重点工程和重大事件,热情讴歌铁道兵的历史功绩和历史贡献。这是一部以纪实手法全景式描写铁道兵历史的史诗,是一部凝结着老铁们心血和情感的倾情力作,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同当铁道兵,同忆铁道兵,同颂铁道兵。让那段如诗如歌的历史,在共和国的筑梦路上,与我们永远相伴!
铁道兵公众号《英雄铁道兵组诗》创作组
组长 邱光明
副组长 远方 张衍海 高翔
成员 王振江 刘安国 老田地 李世斌 李汪源 李玉树 远 方 孙善武 危文炎 邱光明 杨景林 赵成新 张衍海 胡安沁 高 翔
最后统稿人 孙善武 张衍海 远方 邱光明
序诗
孙善武执笔
中国铁道兵,
世纪有威名。
征战卅五载,
艰险任纵横。
地球刻印迹,
华夏记伟功。
领袖题名号,
元帅诗赞吟。
逢山开路,
遇水架桥。
风餐露宿,
沐雨栉风。
志在四方,
奉献为荣。
八千三百忠魂傲青史,
一万二千公里书恢宏。
青春织锦绣,
热血化峥嵘。
七十春秋过,
芬芳遍征程。
铁兵留大路,
大路满诗情。
一诗一画卷,
天地作和声。
解放战争
王振江执笔
及时修复滦河大桥,使北宁铁路关内段畅通无阻,有力地支援了平津战役。接着快速抢修了津海、平汉等干线,为支援解放军南下和渡江作战铺平道路。尔后又相继修复陇海、湘桂等铁路干线,使陷于瘫痪的八千多公里的西北铁路全部恢复通车。为解放军进军西北,为解放全中国做出了重大贡献。
辽沈战役势如虹,
战略防御转进攻。
为助大军壮飞翼,
横空出世铁道兵。
白山黑水踏险征,
背负重任复交通。
牵引军列穿烽火,
运送装备调奇兵。
松花江畔战犹酣,
陶赖昭桥立首功。
踏平坎坷成大道,
一举攻克锦州城。
滦河激流龙腾跃,
北宁铁路虎威猛。
路畅兵驰天津陷,
兵临城下入北平。
风卷红旗过大江,
蒋家王朝敲丧钟。
南京上海得解放,
西北西南又驰骋。
登高英雄杨连弟,①
陇海线上立大功。
野战劲旅追穷寇,
钢铁大道铁军擎。
铁流滚滚驱万里,
抢修连连报捷声。
汽笛高奏山河笑,
新中国唱东方红!
注释:
①杨连弟。解放战争中,他在1949年荣获“登高英雄”称号。1952年5月15日,杨连弟在清川江大桥指挥连队架桥时,被定时炸弹弹片击中头部,光荣牺牲,时年33岁。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追授他“一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他生前所在连队被命名为“杨连弟连”。
抗美援朝
老田地、孙善武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开赴朝鲜战场,反击侵略者。铁道兵团从1950年11月6日起,入朝参战,执行铁道保障任务。
铁道兵团入朝后, 对朝鲜北部敌人溃退时大肆轰炸破坏的铁路。展开了顽强的反轰炸抢修斗争。先后经历了前进抢修、反轰炸抢修、反“绞杀战”抢修、反敌登陆紧急战备抢修等几个主要阶段。铁道兵团全体指战员,舍生忘死奋力抢修铁路,用鲜血和生命创造了一条让世人惊叹的奇迹:“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到1953年7月27日停战止,铁路通车里程延长到1382公里,对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抗美帝,援朝鲜;
卫家国,勇参战。
敌仗优势狂轰炸,
千里交通陷瘫痪。
后勤补给燃眉急,
前线将士忍饥寒。
火速赴朝铁道兵,
抢修士气冲霄汉。
枪林弹雨无所惧,
赴汤蹈火不改颜。
清川浪激壮士吼,
大同桥斗敌机缠。
破冰筑墩沸流江,
正桥被炸便桥连。
水下匿桥施妙计,
善与敌机巧周旋。
打不烂,炸不断;
防空袭,除特奸。
生死相搏反绞杀,②
百岭川上鲜血染。
牺牲过半不退缩,
气壮山河铁九连。③
突击抢修反登陆,
军列呼啸通前沿。
拆弹勇士忘生死,
胆大心细破机关。
敌炸我修无昼夜,
撑起钢铁运输线。
正义斗破纸老虎,
志愿大军奏凯旋。
注释:
①水下匿桥。为迷感敌机,躲避敌机轰炸,把交通线路建在水面以下。
②“绞杀”。从1951年8月至1952年6月,侵朝美军为了摆脱战场和谈判桌上的被动局面,派出大量航空兵对朝鲜铁路线进行空前的大肆轰炸,以轰炸区间线路为主,实行所谓“绞杀战”。妄图彻底切断运输线,断绝中朝部队供应。
③铁九连。敌机将位于满浦线上的百岭川桥,作为“绞杀战”重点目标。两个月内被炸26次,敌投弹共约9000吨。铁一师第一桥梁团九连指战员,坚守百岭川76昼夜,伤亡99人。但他们英勇顽强,坚持随炸随修,保证了通车,荣立集体二等功。
黎湛铁路
孙善武执笔
黎湛铁路,自广西黎塘至广东湛江,全长315.6公里,既是出海通道,又是南海联系华南腹地的干线。该线建设,对于建国初期打破敌人海上封锁,巩固海防,发展沿海经济,以及为解放台湾创造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1954年8月1日,毛泽东主席指出,要用抢修的精神,战斗的姿态,迅速抢通。 铁道兵迅捷调集第一、二、四、六、十、十一师和独立桥梁团参加施工。沿线地方政府动员民工108775人配属施工,1955年7月1日全线正式通车。参加修路指战员还每人种树10棵。共植树72万棵,为铁路建起了绿色长廊。
黎湛铁路仅用8个月建成,被称为“革命的速度”。铁道兵被誉为“祖国铁路建设的突击队”。
南海前沿盼安宁,
破除封锁固长城。
经济发展需动脉,
解放台湾方略行。
中央政府急运筹,
黎湛铁路规划宏。
主席指示要快建,
总理落实行如风。①
八万大军同上阵,
龙腾虎跃抢施工。
桂粤两省齐动员,
十万民工壮阵容。②
突击会战撼山岳,
你追我赶气势雄。
号子震天战旗卷,
机械不足人工顶。
手推肩挑掀热浪,
移山开路赛愚公。
多条水系深且阔,
阴雨绵绵阻进程。
江流嚣张将士猛,
誓与洪峰分秒争。
群策群力破难题,
革新发明立大功。
越江踏浪大桥起,
战天斗地路畅通。
一年竣工六百里,
百万新树护巨龙。③
铁路建设突击队,
奇迹当数铁道兵。
注释:
①1954年7月,周恩来总理召集铁道部和铁道兵的领导,对修建黎湛、鹰厦铁路研究部署。中央军委向铁道兵下达命令,要求按战时抢修的原则突击成。8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召见王震司令员,指出关键是快,要用抢修的精神,战斗的姿态,迅速抢通这两条铁路。
②沿线地方政府动员民工108775人,配属部队施工。广西、广东两省抽调干部2483人,成立省、市、县各级筑路委员会,负责对民工的组织领导和筑路所需的物资材料。
③为加固路基,美化路容路貌,铁道兵党委决定,参加修路的指战员,每人在铁路旁种树10棵,从司令员到战士人人动手植树。
鹰厦铁路
杨景林执笔
鹰厦铁路北起江西省鹰潭市,南至福建省厦门市,全长约700公里。线路穿行武夷山、戴云山等山脉,跨越闽江支流、九龙江等水系。构筑两道合计5公里的海堤,将孤岛厦门与大陆相连结,工程艰巨且复杂。铁道兵调集8个师和1个独立团担负修建,闽赣两省组织10多万民工参加施工。全线共有桥梁173座、涵渠1775座、隧道88座,总长63534米。1955年2月重点开工,至1956年12月,历时1年零10个月,实现铺轨通车,比预计工期提前1年。这条铁路干线建成,对东南地区发展经济,尤其是加强台海防务,具有重大的意义。
建国初期百业兴,
东南前线压力重。
闽道堪比蜀道难,
华中出海少交通。
台海战备军情急,
鹰厦铁路上日程。
铁道兵调八个师,
十万民工紧跟行。
王震司令临一线,
兵部前出驻南平。
七百公里掀热潮,
军民携手牵铁龙。
跨越闽江夺天险,
穿行武夷显神通。
戴云山中开山烈,
九龙江上搏洪峰。
集中机械攻重点,
人力为主争奋勇。
锹镐锤钎齐抖擞,
推拉挑抬会群英。
条条隧道穿地府,
座座桥梁跨龙宫。
最是壮观神奇处,
移山填海展雄风。
千帆竞渡运石忙,
万军踏浪气恢宏。
厦门孤岛变半岛,
双堤卧波落彩虹。
苦战一年又十月,
提前一载汽笛鸣。
政经齐飞海防固,
包兰铁路
杨景林执笔
包兰铁路自包头市至兰州市,全长990公里,为华北通往西北的主要干线之一,是“一五”计划交通项目的重点工程。线路沿黄河两岸穿山越岭,三跨黄河,经河套和银川两大平原,穿越鄂尔多斯和腾格里两大沙漠边缘,是新中国第一条沙漠铁路。铁道兵担负东段公庙子至银川437公里,参建部队有第2、7、9师和独立桥梁团。指战员在风沙肆虐的瀚海,经历严寒和酷暑的磨炼,战胜施工中的困难,攻克技术难题。三盛公黄河特大桥,是控制工期的关键工程,全长682.5米,基础施工采用蒸汽打桩机射水沉桩法,使用36米左右的钢筋混凝土管桩共408根,合计总长近15公里。东段工程于1957年3月1日开工,1958年7月30日铺轨贯通。
沙漠铁路大手笔,
包头兰州盼通衢。
施工禁区两沙漠,
鄂尔多斯腾格里。
平原无险黄河阻,
滩涂毗连沼泽密。
东段部署铁道兵,
四百三十七公里。
官兵誓师战必胜,
唱好“一五”重头戏。
挺进瀚海斗自然,
饮雪吞沙志不移。
狂风施暴掀屋顶,
飞尘蔽日埋工地。
黄河两岸遍沟壑,
平原水网布难题。
改建涵渠八百座,
高填深挖奋战急。
两座大桥跨天堑,
难度突出控工期。
三盛公桥重中重,
射水沉桩创奇迹。
管桩四百零八根,
连接总长三十里。
安全炸冰渡凌汛,
长虹飘扬胜利旗。
戈壁大漠走铁龙,
西北发展插双翼。
贵昆铁路
邱光明执笔
贵昆铁路是三线建设重点项目之一,起自贵州省贵阳市,至云南省止。全长639千米。由铁道兵第一、五、六、七师担负施工。于1958年8月开工, 1966年3月建成。
该线蜿蜒于乌蒙山区,地形复杂,山峰纵列,荒芜阴森,暗河交错。还有风化层、煤层、溶洞和废弃的旧煤井,施工难度很大。参建部队以当年红军征服天险的“长征”精神,军民团结一心,在国家困难时期,艰苦奋斗,战胜重重困难,建成了这条西南钢铁大动脉。重点工程有梅花山隧道和天生桥大桥等。
横断山,阻重重,
大三线,路待通。
磨刀霍霍帝修反,
备战铮铮铁道兵。
健步乌蒙走泥丸,
兵发贵阳向昆明。
竹片房,油毡顶。
灾荒年,粮食紧。
肩扛机械入深山,
风卷战旗赫苍鹰。
野菜甜菊充军粮,
为国分忧苦犹荣。
可渡河,恶名声。
壁千仞,暗河涌。
河如游丝沉谷底,
马帮过此犹心惊。
柔性桥墩天生桥,①
铁兵巧手夺天工。
老虎嘴,水帘洞。
狮子口,梅花红。
蛇形线路降坡度,
隧道绕行叠三层。②
巨龙飞落长征路,
凯歌唱到北京城。
注释:
①:可渡河特大桥,施工中为防止因扩大地面的承载区域可能导至的变形,采用柔性钢支架桥墩。如今列车能高速通过该桥,就是借助这种设计。
②:贵昆线到宣威以东,开始以二十多公里、层叠三层的S字型展线,在山谷中降低坡度。
清绿铁路
邱光明执笔
清绿铁路起自兰新铁路清水站,止于绿园,是服务0029工程的秘密专用线。1959年中央军委急调铁道兵第十师抢建清绿线。由于地处戈壁和盐碱地,植被少,水源缺乏,风沙特大,居民稀少,施工和生活困难重重。指战员们钻地窝,睡帐篷,战风沙,斗严寒,按时抢通专用线,保证了我国第一座导弹试验基地的运行。由于保密,地图上清绿铁路一直没有标记过。四十年后,它的神秘面纱才逐渐揭开。
军情紧,急调兵。
中南海,亲点名。
千里奔驰向戈壁,
铁兵神速车疾行。
才离江南别稻浪,
直奔塞外驭长风。
莽戈壁,响驼铃。
猛将军,亲自巡。①
清水缺水人烟稀,
绿园未绿树难兴。
争分夺秒抢工期,
边搞设计边施工。
钻地窝,斗严寒。
鼓干劲,巧发明。
乱沙蔽日拌饭菜,
狂风扫地卷帐篷。
秘密基地物资急,
抢运不待铁路通。
蒙面纱,四十年。
图不标,路无名。
三百四十余公里,
通车未闻广播声。
默默酒泉长剑起,
卫星飞船遨太空。②
注释:
① :兵贵神速,李寿轩司令员骑骆驼进行实地踏勘。
② :卫星上天,浩宇传来东方红,全国欢腾,铁兵泪奔。
嫩林铁路
杨景林执笔
嫩(嫩江)林(大兴安岭林区)铁路,干线全长680公里,两条支线合计232公里。 大兴安岭地处北纬50至54度之间,是我国最为寒冷的地带,长期被认为是人类难以生活的高寒“禁区”。 然而大兴安岭林木总量居全国之首,素有“绿色宝库”之称。
嫩林铁路由铁道兵第3、6、9师修建。1964年8月重点开工。1968年和1970年,铁6师和铁9师先后调离。铁3师施工至1983年年底,全线贯通。宝库打开,宝藏源源不断输送到祖国各地,有力地支援了社会主义建设。
大兴安岭半年冬,
绿色宝库冰雪封。
一声令下大开发,
挺进八万铁道兵。
立下誓言站住脚,
一定夺取得全胜。①
红旗映照千里雪,
铁流冲决百丈冰。
穿越蛮荒闯禁区,
驰骋北疆踏绝境。
车载物资冰上跑,
雪地扎营更豪情。
地火龙暖抗酷寒,
冻结法助挖基坑。②
倒扣塔头垫路基,③
伐木破冰道影清。
无人区里开通道,
永冻层上铺彩虹。
冰雪为炊激斗志,
四皮加身傲雪松。④
宿露餐风苦为乐,
挥汗洒血旗更红。
硬骨头战士张春玉,
舍己救人传美名。
一心为公好榜样,
部队上下学英雄。
二十年修嫩林线,
九百公里飞铁龙。
林海雪原变新貌,
兴边开发筑长城。
注释:
①“兴安”称谓有“兴边安邦”之义。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要求施工部队“一定要站住脚,一定要取得全胜” 。
②“冻结法”是采取逐层剥冰,制作冰体沉箱,用来开挖基坑的建桥方法。
③“塔头”,由草根与泥灰炭积淀凝结形成,散布于名为塔头地的沼泽当中。
④“四皮”是指用毛皮制作的帽子、大衣、手套和大头鞋。
成昆铁路
高翔执笔
成昆铁路起于成都止于昆明,全长1096公里,为大三线建设的重点工程。1958年7月动工,一度停建。64年复工到1970年7月1日建成。成昆铁路穿越地质大断裂带,有500公里位于裂度为7度到9度的地震区。沿线有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有的断层隙水的涌水量每昼夜达2万吨。沿线山势陡峭,深涧密布,工程之艰巨前所未有,不愧为“修路禁区”。
毛泽东审视形势指出“成昆铁路要快修!”“铁路修不好,我睡不好觉”!铁道兵第一、五、七、八、十共五个师扩编到18万人,和独立机械团、独立汽车团一起参加成昆铁路修建。全线开凿隧道427座,其中3千米以上的长大隧道9座。桥隧总长460公里,占全线总长的百分之四十。成昆铁路建成,对于改善西南地区交通状况,建立机动灵活的战略大后方,巩固国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铁军剑指大西南,
筑路禁区红旗卷。
滑坡粉砂泥石流,
犹如地质博物馆。
猴子崖见危岩落,
水帘洞连火焰山。
气死猴子吓死鹰,
行路难于上青天。
天梯溜索运物资,
钢钎铁锤凿巉岩。
通天洞里战塌方,
地下空中建车站。
四十九跨龙川江,
七处环山大盘旋。
沙马拉达长隧道,
地下暗河铁龙穿。
空心桥墩似板凳,
大小凉山长虹牵。
凌空天下第一柱,
石拱桥架一线天。
金沙江上烟吞日,
大渡河水卷狂澜。
一千公里卧忠骨,
川西血沥彩云南。
数学大家华罗庚,
嗟叹忠诚无法算。
开国元帅叶剑英,
卅载追记铁兵赞。
二十世纪三奇迹,
苏联卫星美飞船。
成昆铁路排首位,
人类征服大自然。
象牙雕惊联合国,
世界路史第一篇。
铁道兵建盖世功,
英雄史诗千古传。
京原铁路
孙善武执笔
京原铁路,自北京市石景山南站至山西省原平,全长418公里。于1965年11月开工,1971年10月30日通车。该线对山西煤炭外运,加强首都战备,具有重要作用。
京原铁路逶迤于燕山、太行山山区。经过紫荆关、平型关等关隘。地势险峻,沟深谷切,工程艰巨。全线隧道桥梁总长约占线路的三分之一。铁道兵第四、十三师各2个团负责修建,后由第十四师接替援越抗美的十三师进入施工。
1967年春,两师兵力全部上场。驿马岭和平型关两座长隧道相继开工。克服断层、涌水、坍方等困难,创造单口月百米成洞162次。驿马岭隧道全长7032米,为当时全国最长隧道。十四师六十八团24个月完成隧道主体,平均双口月成洞281米。四师十六团,在永定河畔荒沙滩上生产出合格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大梁,满足了铺架工程的需要。
斗两霸,强国防;
重备战,固后方。①
京原铁路蓝图绘,
首都战备添保障。
任务艰巨时紧迫,
四万雄兵入太行。
依山傍谷扎营盘,
供应不便伴荒凉。
山高谷切势险恶,
桥隧相连三成强。②
永定河阔长虹跃,
拒马流急岂能挡。
平型关下掘隧猛,
紫荆关前兵歌扬。
出生入死迎考验,
劈山蹈险似战场。
驿马岭穿七千米,
攻克涌水战塌方。③
长洞短打抢工期,
掘进记录破天荒。
一等功臣孙明超,
为救战友献荣光。④
不怕艰苦不怕死,
甘为祖国重担扛。
自力更生创奇迹,
荒沙滩上造大梁。⑤
苦战六载传捷报,
京晋千里汽笛扬。
注释:
①两霸。指当时的美国、苏联。
②三成强。京原线新建铁路356.38公里,桥梁216座、延长18.038公里,隧道120座、延长86.980公里。桥隧相连约占新建线路总长的十分之三。
③驿马岭隧道。全长7032米,为当时全国最长隧道。24个月完成隧道主体工程,平均双口月成洞281米。④孙明超,铁四师十九团十八连政治指导员。1970年6月在东长城2号隧道施工遇塌方瞬间,他迅速将一名战士推离险区,自己被巨石砸中,壮烈牺牲。⑤荒沙滩上造大梁。为满足京原线铺架工程的需要,在永定河畔荒沙滩建露天桥梁成品厂,生产出合格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大梁。
北京地铁
远方执笔
北京地铁,是我国第一条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的地下铁道。一、二期工程即一号线和环线,由铁道兵十二师和十五师及其他施工单位修建。
铁道兵部队遵照毛主席“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的批示,克服地下水位高、水量大和地面交通线路多、干扰大等困难,采用“明挖浅埋”等施工方法,突破深井泵降水等各种施工技术难关,坚持干中学、学中干,较好地完成了各阶段任务。从1965年担负地铁修建任务到1975年底移交北京市的10年 间,共完成土石方2713万立方米,结构成洞48073米,正线铺轨67.94公里,投 资143107万元。为加强首都战备、改善城市交通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也初步积累了城市地铁施工的有益经验,为进一步加快地铁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地上有一个城,
那是历史悠久的大都城;
地下也有个城,
那是一座流动的钢铁长城。
二十多条地下长廊,
近千公里的总里程,
都源于五十多年前,
铁笔划下的那一环、
那一横。
那是一个凯歌行进的年代,
开路先锋,誓师北京。
一时间,长安街敞开了胸襟,
中国第一条地铁破土动工!
伟大领袖亲笔题词,
“精心设计,精心施工”;
两支劲旅攻城略地,
直道奋力挺进,
环线步步为营。
别说技术装备落后,
别说专业经验为零,
注重实践干中学,
攻关创造搞发明。
降水固基,明挖浅埋,
多层防护,坚壁强顶。
四邻不扰深挖洞,
三更夜战对华灯。
一期建成开二期,
秘筑地宫十年整。
多少心血和汗水,
换来皇城根下游潜龙!
为了首都战备,
为了城市交通,
铁兵战士勇开历史之先河,
才有今日四通八达大道行。
是啊,这里是祖国的心脏,
心脏怎能没有大动脉的畅通?
难怪,每当我们乘上北京地铁,
心中就涌起咱老铁的无限豪情!
援越抗美
李汪源执笔
1965年6月,铁道兵奉命以二师为主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工程队第一支队工程指挥部开赴越南援越抗美。一支队下辖二、六、七、九、六十三团和高炮628团(一月后归建)。1966年12月番号改为“中国后勤部队一支队”。1968年8月调入五十八团、六十一团,负责河内以北4条铁路的抢修和100个项目的新建改建以及战备工程的抢建任务。以十三师为主组成援越公路工程部队六支队,下辖五十八、六十一、六十二、六十四团,担负北方3条公路的抢修和保障任务。铁道兵共投入8个团4.5万余兵力,其中122名女兵全部属二师建制。
在援越抗美战争中,铁道兵担负铁路、公路抢修任务,艰苦卓绝,无往不胜。为越南夺取战争胜利和战后经济恢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五个伟大”(伟大的国家,伟大的党,伟大的人民,伟大的军队,伟大的领袖)争了光。
难忘一九六五年硝烟蔽南天,
腥风血雨湄公河美帝逞凶顽。
南望邻邦变焦土铁肩担道义,
援越抗美举战旗秘出友谊关。
脱下军装着便衣兵心军魂坚,
后勤保障挑重担配备高炮团。
精兵强将四万八个个龙虎胆,
枪林弹雨只等闲勇往更直前。
老街孟康至巴丹西庄板南贡,
北线中线和西线克夫到太原。
敌机空袭如飞蝗投弹似雨点,
公路炸成马蜂窝铁轨扭成辫。
抢修抢建改三轨头顶三角板,
防空防特排哑炮脚踩定时弹。
帐篷闷热似蒸笼毒蛇蚊虫袭,
更有旱季血与火雨季泥和汗。
一等功臣何为华浴火北江桥,
一级战功李永久魂留黄连山。
钢筋铁骨铸鸿基热血铺大道,
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枕木并肩轨相连同心抗美帝,
五年征战写华章浩然正气篇。
击落敌机数百架路桥披铁甲,
友谊勋章胸前佩雄师凯歌还。
襄渝铁路
刘安国执笔
襄渝铁路东起襄樊西抵重庆,横贯鄂、陕、川三省,全长916公里。全线由铁道兵组织施工,地方民兵、学兵配合,先后有83万余人参加建设工程。襄渝铁路沿线山高峰险,川大流急。全线桥梁716座,隧道405座。桥、隧长度占线路总长的45%以上,有35个车站建在桥上和隧道里。它复杂的地质条件,恶劣的自然环境,同成昆铁路几乎不分伯仲;它的建成,是我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伟大创举。
三线建设形势急,
襄渝筑路备战荒。
主席心忧难入睡,
将帅排兵布阵忙。
祖国需要我们去,
军民学兵斗志昂。
巴山汉水二千里,
峰峦如聚壑万丈。
居无地,把炮放,
百丈崖上建营房;
油毡顶,芦席墙。
滚石洪水灾害狂。
羊肠道,人来往,
背扛物资和给养,
无行路,攀藤上,
腰系麻绳空中荡。
乱石纷纷落如雨,
避闪腾挪不敢望。
武当隧道十余里,
斗车板锄干风枪。
起床熄灯连轴转,
提前贯通受表彰。
大巴山隧超武当,
软硬不吃似虎狼。
山崩地陷若天葬,
喷泥涌水大塌方。
七跨汉江桥高长,
百米悬空放钢梁。
没有重机巧借力,
铁道兵前无阻挡。
凿开隧道四百座,
蜀道难行有长廊。
架设桥梁七百一,
彩虹飞渡动脉畅。
中南西南联系紧,
京通铁路
李世斌执笔
曾有一位专家献言,一枝兵扼住山海关,东北就没有了……于是,京通线很快就动工修建,其战略地位显而易见。它是沟通我国华北和东北地区的又一条重要铁路干线,在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京通铁路,原名沙通铁路,1972年12月兴建,1977年12月建成,1980年正式通车。起点为北京昌平至吉林通辽市,全长804公里。铁道兵八、九、十一、十三、十四师、舟桥团、机械团,及工程通信第一、二、三营承担施工。其中还有民工十万人,投入人力达二十万人。隧道160座,桥梁450座。其中,伊逊河分水岭的红旗隧道最长,达5848.3米,九师负责施工的老哈河大桥1447米,是当时铁路桥梁之最。
出京畿,穿燕山,
越沙漠,闯雄关。
八百公里摆战场,
二十万人大会战。
古北口外觅水难,
地下长廊声名远。
白河挖基探龙穴,
彩虹飞架恶水前。
军民协同改工艺,
红旗隧道克天险。
钻井台车显神威,
转载岀碴效率添。
漫天黄沙科尔沁,
千里绝地无人烟。
特大桥横老哈河,
征服流沙险连环。
舟桥笑望千层浪,
风枪劲穿特坚岩。
一百六十隧相接,
四百五十桥比肩。
塞北荒原添新景,
北京通辽动脉连。
百姓口碑颂英雄,
铁兵留痕天地间。
南疆铁路
危文炎执笔
南疆铁路自吐鲁番至库尔勒段(一期工程),全长476.5公里,由铁道兵五、六师和十九、二十团、独立机械团及直属通信工程二营共五万多人参加施工,1974年4月开工,1979年11月全线铺轨通车。
沿线地质、地貌十分复杂。东段戈壁滩地号称“火州”“风库”,有12级强风和风沙危害;中段的奎先冰达坂,海拔高差2185米,奎先隧道6152米,被誉为“十里地下长廊”;西段是沼泽、洼地、水网、盐渍地和流沙河。全线5次迂回成“s”型,建有7座螺旋型隧道,11次跨阿拉沟,25次跨乌拉斯台沟,削山填谷,迂回展线,桥隧共长41公里。
南疆铁路是横贯天山,沟通南疆地区与内地联系的一级铁路干线,对于开发边疆资源,促进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风雪天山横空出,
层峦叠嶂道险阻;
千古驼铃唱愁肠,
固疆富民盼坦途;
五万神勇铁道兵,
艰苦卓绝开新路。
火州烈焰燃激情,
风卷砾石击战鼓;
日忍炙烤斗沙暴,
夜栖地窝御寒暑;
浩瀚戈壁牵铁龙,
敢与大圣比赢输。
高寒缺氧四季雪,
达坂腹中豪情抒;
冰笋倒悬征衣凌,
泥沙涌喷烟气毒;
热血融开永冻层,
丹心谱奏长廊赋。
沟壑纵横坡峭陡,
削山劈石填深谷;
展线迂回桥接隧,
如龙出水戏明珠;
立体交叉螺旋洞,
巧夺天工惊叹服。
翻浆盐土百余里,
似虎当道勇降伏;
苦攻流沙胶质泥,
开都河上彩旗舞;
沼泽洼地脚下踩,
汽笛豪迈荡博湖。
寒暑五载捷报频,
气贯长虹丰碑铸;
手鼓丝弦赞铁兵,
雪莲红柳伴忠骨;
民族团结花吐艳,
丝路长卷绘新图。
青藏铁路
张衍海执笔
青藏铁路工程分为两期,铁道兵承担的是一期工程任务。一期工程长约846公里,东起西宁,穿崇山峻岭,越草原戈壁,过盐湖沼泽,西至昆仑山下的戈壁新城格尔木。青藏铁路沿线海拔大多在3000米以上,是中国第一条高原铁路。国家用于西藏发展的重点物资,绝大部分都要通过这条铁路转运至西藏。这条铁路被沿线各族人民誉为团结线、幸福线、生命线。
1974年,根据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铁道兵第七师、第十师数万名指战员奉命重上高原,克服缺氧、缺水、多风、多盐等恶劣自然条件,展开653.5公里的青藏铁路哈尔盖至格尔木段建设大会战。数万名铁道兵历经十年,终于完成青藏铁路一期工程任务,把铁路修到了格尔木。柴达木从此与全国经济建设接轨,进入了发展繁荣期。
青藏凝云罩雪山,
亘古无路出行难。
胞民脊背驮物走,
牦牛骆驼当车船。
柴达木见旃旌展,
铁道兵来扎营盘。
河床绝水沙垫褥,
漠上狂风夺炊烟。
篝火围餐胸前暖,
凉气彻骨背后寒。
荒野飞尘朝悬幕,
戈壁走石夜拍帘。
举目罕觅鸟飞旋,
投足稀遇草木现。
冻土恒温竞破谜,
盐湖开道敢攻坚。
无问归期关角颤,
抢战塌方仗豪胆。
血染兵旗男儿去,
汗浸军衣裹尸还!
钢轨闪闪距天近,
路基迢迢离乡远。
建功雪域非遗愧,
寄志国强岂留憾。
竖抚桥墩疑箫管,
横拨枕排若弹弦。
壮哉征战交响曲,
唱醒青藏大高原。
一期工程庆凯旋,
下马归营听调遣。
何日再闻军号声,
挥师重上昆仑山。
通霍铁路
张衍海执笔
通霍铁路自内蒙古的通辽市至霍林河,全长419公里,是运输霍林河露天煤的铁路。这条铁路对褐煤外运,解决东北、内蒙古地区能源不足,促进沿线经济发展和巩固国防具有重要意义。
1977年8月铁道兵八、九、十四师各部队1977年秋末冬初开进新线工地,翌年春季展开施工。1978年8月底,全线桥涵大部分主体工程基本完成。1980年7月,通辽至珠斯花400公里的路基土石方工程基本完成。后由于国家改变通霍铁路的设计,以及霍林河煤矿总体规划长期不定等原因使工程受到很大影响。1983年,随着矿区铁路变更设计的落实,部队又掀起施工高潮,1983年11月全线铺轨到霍林河终点站。在铁道兵撤编前夕广大指战员无私奉献,向草原人民和伟大祖国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远望黄毯接绿坪,
近听风嚎驱虫鸣;
马蹄飞踏夕阳碎,
塔拉敖包少人踪。
勒勒车走裹沙行,
丛丛草舞释春声。
霍林河畔露天矿,
久待长龙输热能。
荒原旷古梦奔腾,
千里纵横唯铁兵。
羊煤土气成宝地,
挺进苍茫扎军营。
额吉送来奶茶浓,
巴特支前当民工。
民族团结一家亲,
云端莺歌鱼水情。
铺架机行绘彩虹,
套马杆扬任驰骋;
百驹千骏齐奋蹄,
万亩草场飞铁龙。
铺轨架桥展豪勇,
凿隧建站亦称雄。
边疆筑路造福祉,
马头琴颂铁道兵……
同蒲铁路
赵成新执笔
同蒲铁路北起山西大同经太原市南至运城市同蒲镇,继而在风陵渡过黄河,在华山站接入陇海铁路,全长 865公里。
同蒲铁路是贯穿山西省中部的南北铁路干线,是连结陕豫冀蒙的交通大动脉。它诞生于1933年,抗战后几近瘫痪。
新中国成立后,同蒲铁路是贯穿山西省中部的南北铁路干线,是连结陕豫冀蒙的交通大动脉。它诞生于1933年,抗战后几近瘫痪。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铁路纵队完成了抢修北同蒲线的修复工程,滕代远司令员亲临通车剪彩。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铁道兵一、二、五、七师,先后会师同蒲铁路,进行电气化工程改造、提质提速工程和特大铁
桥隧工程施工。直至改工后创造了开山凿隧、铺路扩轨丶防渗三战三捷佳绩,为同蒲铁路的现代化建设,促进晋煤外运,支援国家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赤旗飘,汽笛鸣;
铁兵悍,百战勇。
北同蒲线抢修急,
风餐露宿据雄兵。
不惧严寒斗冰雪,
汗水换来全线通。
乌金滚滚出晋地,
筑路架桥立头功。
雁门险,北岳雄;
峰峻峭,岭葱茏。
四化建设需能源,
雄师会战气势宏。
挖潜改造开新路,
三战三捷铺长龙。
五年凿开百仞山,
十载伟绩同蒲惊。
黄河啸,旭日升;
风陵渡,飞彩虹。
月度掘进超千尺,
万米长隧赛龙宫。
军民并肩耕山海,
重点防渗技称雄。
钢铁大桥跨秦晋,
高原铁色傲苍穹。
兖石铁路
胡安沁执笔
兖石铁路西起兖州到石臼所全长307.8公里,于1980年部分开工,1982年全面开工。1985年底交付运营。由铁道兵一师(代管29团)和四师(代管41团)修建。
兖石铁路从津浦线程家庄站接轨,途经曲阜、临沂、日照到达石臼所港,跨越溫良河、沂河、付潼河等河流,穿越石鼓山,一路向东而行。在施工中积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大力推广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广泛开展创优活动的建设项目,如引进日产大型机械、设备。在沂河大桥桩基施工中,胜利穿越多发性溶洞。
这个工程是在铁道兵兵改工的形势下进行的建设项目,官兵们经受住了考验,兖石铁路被评为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
鲁南大地写华章,
兖石铁路摆战场。
旌旗猎猎歌声起,
车轮滚滚筑路忙。
技术领先工艺新,
兵民协力装备强。
深挖石堑巧预裂,
高填砂堤披新装。①
沂河汹涌奔腾激,
岩溶发育洞穴长。
桩基攻坚多磨难,
溶洞穿越更无双。②
汽笛鸣,军号响,
告别军旗再启航。
凫村基地鏖战急,
石臼港湾翘首望。③
架梁铺轨势无敌,
收尾配套秀群芳。
长龙延绵贯东西,
乌金奔涌呼海浪。
精雕细琢创美誉,
国优榜上盛名扬。
戎马无问来与去,
大业自有英雄创。
注释:
①预裂,爆破技术,即先在轮廓线爆出一条裂缝,以缓冲对岩面的冲击。填砂路堤再用粘土包边、植紫穗槐防护。
②41号墩仅桩基施工就用时一年另三个月。沂河大桥所处地层为多发性散布溶洞,穿越溶洞时采取回填片石或混凝土、缓慢钻进、及时纠偏的方法,几经试验,方得成功。
③凫村是铺轨基地,负责轨排生产和桥梁、轨排编组,在铁路施工中,一直是施工控制的重点。石臼站是港湾站,站场规模很大,相关运输设施和设备很多。
引滦入津
远方执笔
20世纪70年代末,天津遭遇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水荒,全市生产生活用水全面告急。党中央、国务院一声号令,引滦入津工程于1982年5月11日正式动工。引滦入津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修建一条234公里的输水干渠,其中最艰险的地段,是要穿越燕山山脉,修建引水隧洞。铁道兵第8师、11师52团,担负开凿7210米的引水隧洞和1565米的明挖埋管任务。工期紧 , 地质差,塌方极度频繁 , 渗水泛滥严重,他们“分兵合击、长隧短打”,上重兵、攻重点、争主动、往前赶,先后战胜大小塌方591次,排出地下水370万立方米。1983年9月11日实现正式通水。一年零四个月时间,就完成原计划三年的任务,工程施工创奇迹,“顽强拼搏、为民造福”的引滦精神世人称颂。
天津,曾是著名的九河下稍,
可不知从何时起却流断水少,
市民只能强咽地下咸水,
整座城市都在干渴和苦涩中煎熬。
水荒笼罩,
拉响警报,
一项空前宏大的引水工程,
在党中央关怀下鸣响了开工礼炮。
二百多公里引水明渠,
军民携手参战热情如潮;
十公里地下引水隧洞,
铁道兵把最重的担子挑。
“老虎团”雄风猛志,
在地层深处发威咆哮;
“攻坚连”火线冲锋,
风枪铁镐都上了刺刀。
洞子深,长隧短打,
卡口多,分兵包抄;
断层密布,一道道穿越,
塌方频繁,一回回清剿。
五百二十七级台阶,
将帅挺身战壕;
没有新娘的婚礼,
士兵家事全抛。
数百个日夜,
数百天浴血奋战;
数十个掌子面,
数十处激情燃烧。
慰问团送歌送戏,
把助阵的战鼓猛敲;
铁道兵司令员深情敬敬礼,
吹响冲刺的无声号角。
终于,这军旗下的最后一仗,
只用预定工期的一半时间,
就在地球上留下完美的痕迹,
向党和人民献上胜利捷报!
滦水来了,甜水来了,
万众欢腾,山呼海啸。
三岔河口的盼水妈笑了,
津沽大地涌起滚滚春潮!
尾 声
孙善武执笔
已往成史篇,
长留天地间。
耳旁闻战鼓,
梦里忆烽烟。
为国尽忠勇,
壮志撼河山。
军号声远去,
铁流魂不散。
长持彩练舞,
大地巨龙欢。
会战京九激,
拼搏青藏巅。
城轨鼎一足,
高铁半壁搴。
跨国辟市场,
竞争瞄高端。
百强中铁建,
全球勇领先。
胸有铁兵志,
奇峰也敢攀。
开路上天际,
架桥到云边。
强国迈大步,
一步一重天。
铁道兵艺术家提供图片
责任编辑 李汪源
文字校对 张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