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沪慈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从慈利县城驾车进入东岳观镇,只需十多分钟,大大地缩短了过山车的距离,再继续东行两三公里,过了桃树垭渡槽,就已经踏入了凉桥村境内。
张家界奇峰三千,秀水八佰。凉桥村与奇峰秀水硬是不搭界,也不着边。南北两条山脉把它夹在中间,只有横七竖八的小山沟沟,弯弯曲曲,溪流潺潺,汇入澧水。不知是谁给起的这个名字,我们这地方大名叫东洋冲,凉桥村是东洋冲正中间的一部分。上世纪七十年代,庄塔水库北干渠引水到关田溶水库,解决了凉桥村农田灌溉用水的问题,修建了对字垭、桃树垭两座渡槽,这两座渡槽的建成,也是大集体时代的丰硕成果。它们现在成为凉桥村标志性的最髙建筑。它们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经历了数十年的风风雨雨,它们依然挺立在那里。从这渡槽中让你慢慢体会耕读之本。生命源于水,水是农民生产生活的命脉。
建设美好家园,桃树垭渡槽、对字垭渡槽,在那过去的年代,全靠人工体力搬运石头和混凝土沏成。完全是匠工的精神,两座渡槽是充满历史时空和克服一切困难,进步和发展的产物,让你似乎感受到哗啦啦的流水声,感受出生命的伟大力量。
凉桥村是我的出生地,心中总有一股说不清,讲不出的滋味。这也许是人们常说的“妈妈的味道”,这里依然住着我一奶同胞的两个姐姐,她们是大家公认的天底下最勤劳最朴实的两个姐姐,也是两个最伟大的母亲。她们的儿女们都在外地工作,可她们依然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歇的农耕生活,鸡、鸭、鱼、腊肉、小菜绵绵不断的输送给儿女们和我及小妹。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现在的酒家处处有,牧童你指向凉桥村好不好。土家人热情好客,三道道茶让你喜上眉梢,大碗喝酒,大块逮肉,吃出土家人的冲天凌云志。 凉桥两字让我如此的惆怅,审视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铸成了一缕阳光和明天美好的愿望。
我的凉桥村,生我养我的地方,三个垭写尽人间春秋。写尽国仇家恨的血泪史,划字垭是日寇和国军七十三军浴血抗战的地方,牺牲了数名英雄战士。现在人们自发的为抗日英雄修建了纪念碑,已成为当地一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时,凉桥村就有多名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地参加了抗美援朝,就我个人所知,这其中就有我王氏家族中的两个叔叔王勋进、王勋和及唐灯海。我的亲三叔王勋进在抗美援朝中负伤,耳朵被大炮震聋,从此就在无声的世界中度过。
凉桥村是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我们的后辈一定要牢记历史,不忘初心。
故乡啊我的故乡,血染的风彩。画家难以描绘。故乡名子凉桥村,勤俭持家众乡亲。 红色基因不能忘,千秋万代做传人。
作者简介:王章萍,笔名钟婧,湖南慈利县东岳观镇人。少时家贫,姊妹八个,排行老六,上学七年即辍学。当过中药学徒,后入畜牧行业,获中级兽医技术员职称。笑对生活,热爱文学。退休后开始写文写字,不图名,不图利,只求一个健康的好身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