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年前,我在这里读大学(散文)
文/彭雄祥(长沙)
(本期刊所用图片由作者提供和网络选取)
近日,我来到了平江县青冲村的时丰坪。这里,曾经是湖南师范学院平江分院的所在地。1982年11月至1984年7月,我在这里读大学。今年,是我毕业离开这里四十周年。重游这改变我一生命运的圣地,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今天,满怀深情的我,终于来到了这个令我魂牵梦绕的昔日校园。
绵延的围墙,依旧;古朴的校门,仍在。从漫侵的荒草丛里,还可依稀地辨认出当年的水泥大道。参天的古木,寂然于棘草權木之中;坍圮的房舍,凄然于瓦砾断椽之间。宽阔的校园里,没有人影,只有偶尔间从枯藤残枝上传来惊鸟拍翅的声音。这声音,更增添了破门残墙之间的寂静。
踩着浸在泥水中的枯草,从墙洞中进入了当年的教学楼。站在满是残砖碎瓦的教室里,两耳仿佛还在聆听胡犹猶老先生讲《诗经》,拖着长音读“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听叶幼铭教授讲《子虚上林赋》,讲建安风骨、竹林七贤;彭丙成教授讲李白诗歌的雄奇飘逸、讲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刘上生教授讲宋词中的豪放与婉约,讲元曲中的杂剧和散曲;吴容甫教授讲“三国”“水浒”和“红楼”………这些老师,都是湖南师大中文系的知名教授,当年都被我们遇见了。
拨开茅草荆棘,踩着阶沿上的青苔,从半掩半倒的门扇中,进到了我们当年的寝室。进门是一个小厅,墙面上的屏风玻璃还残存一小半;中间是过道,掉落的天花板挡住了往里面去的空间;两边的住房还非常完好。徒存的四壁,仿佛还认识我这位前来吊问的学子。这栋小楼,是当时学院里最漂亮的建筑之一。我与来自靖县的邱自达、来自平江的钟敏俊、来自湘潭的刘海云等几位同学在这里住了二年。在门楣上方,“招待所”三个字还依稀可辨。说明这里后来曾做过招待所。虽然荒芜在杂草藤蔓之中,但是它瓦檐齐整,窗破屋不漏,说明其建筑质量之好。
从敞开的门洞里进入了当年的食堂大厅。 不见了桌椅板凳,没有了饭菜飘香,只有残灰中偶尔露出的水磨石地板和整齐排列的一个个窗口,在不甘寂寞地宣示着这里昔日的热闹和风光。我站在当年经常打饭菜的窗口,幻境中仿佛出现了和蔼可亲的厨房师傅的忙碌身影。一盆饭划成八块,每块三两米的饭;十几样菜品,有荤有素,任凭挑选。五分钱,一块饭,少了,可以再加。一角钱,可以打一份辣椒炒肉;五分钱,可以打一份油煎水豆腐。每个月发的24.5元饭菜票,吃不完。节余的票,可以任意用,买烟抽,买酒喝,买肥皂牙膏,都行。在整个校园里,饭菜票等同于人民币。伫立在饭堂中间,四周空空如也。一只瘦猫无力地蹲在长满蒿草的灶台上。回忆起当年在这里的丰盛的一日三餐,空旷寂寞中仍是满满的温馨。
在校园西边的山包上,六角亭在枯木荒草中孤寂地耸立着。我从地上随手捡起一根树枝:一为拨草,一为防备,一步一步地走了过去。亭子中间的石头圆桌倾倒在台阶上;四个石头坐礅,原封不动地呆在那里,还是那么地忠于职守。当年,在这座亭子里,我背下了贾谊的《过秦论》,背下了司马迁的《报任安书》,背下了苏轼的《赤壁赋》………
走出虽已破旧但古风仍存的校门,来到了汨罗江畔。碧绿的江水,静静地蜿蜒向西流去;远处的幕阜山,一片苍翠;近处是一马平川的原野。这里位置偏辟,这里山清水秀,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满满的灵气。
感恩遇见。
感恩遇见了拨乱反正的好时代。当年湖南省作出决策,从高考指标中划出三百个名额,招收在初中任教的民办教师。文革耽误了青春,满以为此生只能俯身躬耕,谁知竟然能进入大学校园,完成梦寐以求的阶层跨越。当怀揣录取通知书跨进这座校门的时候,颇有点“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得意与自豪。
感恩遇见了地处偏远乡村的好校园。我们这批学生,有着特殊的身份背景:都来自乡村,都是被文革耽误了的“老三届”,都是三十几岁有家有室的中年人。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灯红酒绿的诱惑,没有高档消费的场所;有的是安安然然的恬淡,有的是静谧清新的空气,有的是超然物外的氛围。这样的环境,最适宜我们这群囊中羞涩却求知若渴的寒门才俊。
感恩遇见了博学敬业的好老师。在这所校园里,来给我们授课的都是湖南师范学院的资深讲师和知名教授。他们乘校内班车,从长沙来到这里给我们授课。他们大多是周日下午来,周五下午返回长沙。这些老师的音容笑貌,讲台风采,时至今日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他们的博学,令我们景仰;他们的敬业精神,铸造着我们的师魂。古语说:经师易得人师难求。这些好老师,既是我们的经师,更是我们的人师。
步出荒废了的校园,幽静中惟有几声鸟雀的叫声,似乎在向我这位似曾相识的来客作依依不舍的惜别。出青冲,过伍市,经新市,在汩罗上高铁,返回了长沙。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昔日的校园荒废了,但在我的心里,湖南师范学院平江分院永远是一块圣洁的福地。
作者简介
彭雄祥,笔名淡然。湖南祁东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耕耘杏坛数十载,培育桃李遍天下。辛苦教学工作之余,在诗词、散文创作方面保持浓厚兴趣,且造诣较深。在各级报刊和微信平台发表了不少作品,均获好评。在党报主流媒体重大征文中多次获一等奖。

七律 . 咏六角亭
一一读彭校长佳作有感
绿野(湖南)
六角亭中忆旧年,峥嵘岁月学修研。
雄文赤壁苏公赋,雅句安书司马篇。
壮志培桃江水阔, 匠心育栋杏花鲜。
今朝重返情怀烈,满目凄凉梦里牵。
2024.7.11于祁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