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桃园村赞
文/田枫(甘肃)
源远流长,古村桃园,岁月留痕。自夏商伊始,先民活跃,山川形胜,福佑儿孙。洪水流经,梯田层层,桃李缤纷映碧云。风光美,看村舍错落,锦绣如画。
百余载育贤仁,翘楚出、辛勤心血存。念含辛祖辈,情牵乡土,劳心劳力,铺就基根。文化传承,乡愁难忘,智慧勤劳铸此魂。今朝看,正乡村振兴,同力图新。
田枫,男,汉族。生于1955年4月,大学文化程度。籍贯甘肃省镇原县屯字镇田岭村。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退休副教授。
桃园游子回乡记
图文/秦颖儒(甘肃)
穿越时空隧道,承载万千乡愁,甘肃省镇原县南川乡桃园村史馆建成暨《桃园村史》付梓面世,是桃园村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是乡村振兴进程中的精彩亮点,可喜可贺。
桃园村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依山傍水,南川形胜。夏商时期,这里就有人类活动。淳厚质朴的桃园人民祖辈在这里劳作生活,繁衍生息,谱写了色彩斑斓的光辉史话。亘古洪河东西穿流,两岸风景如诗如画,蓝天白云,村舍参差,川台错落,热爱家乡的桃园人民,用勤劳智慧酿造出独特的田园风光。鲜花盛开,桃李芬芳,人杰地灵正是桃园村名的寓意和象征。
晚清至今的百余年间,这块物华天宝的土地上,孕育了一大批仁人志士,涌现出了一大批翘楚才俊,含辛茹苦的桃园人民,用心血汗水铺筑着人才成长的坚实根基。桃园人民是乡村的主体,岁月镌刻着他们的足迹,文化赓续着他们的根脉。他们是桃园村史的书写者,是桃园振兴的推动者。
最近,从浙江宁波,首都北京,古都西安,陕西宝鸡千里迢迢回到故乡,莅临桃园村史馆参观指导的数位桃园游子,是桃园精英,是镇原荣耀,是庆阳名贤。
秦燕北,1977年2月生,桃园行政村秦沟沟自然村人,现任浙江宁波甘肃商会名誉会长,宁波艾森饰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桃园村史馆建设领导小组暨《桃园村史》编委会首席顾问。他出生在贫困乡村,自小聪颖好学,胸怀大志。大学毕业后走向市场,南下打拼,脚踏实地,坚持科技创新,在商场创出一片新天地。经过18年的奋斗和创新,秦燕北将艾森集团发展为集研发、制造、营销、贸易、跨国产销为一体的现代化外向型民营企业。现在越南首都河内和国内分厂就业的国内外员工达到2300多人,年产值达到数亿元人民币。
从创业开始那天起,秦燕北就把民族利益和社会责任溶为一体,无论走到哪里,他都惦记着生他养他的故乡,为家乡捐款修路,安装太阳能路灯,捐资建设桃园村史馆,主持编纂桃园村史,收集保留了许多优秀的文化史料,为乡村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他还以个人和家人名义资助了很多贫因学生,帮助孩子们完成学业。
2024年7月3日,秦燕北携家小一行6人踏上回乡之路,3日下午回到镇原,首先重返28年前曾就读的镇原中学,参观了新老校区,次日早餐后回到老家桃园行政村秦沟沟自然村,莅临他带头捐款建成的桃园村史馆参观指导,看到乡愁记忆和乡村人文等6个展馆的村史文化,兴趣爱好使他触景生情,对陪同参观的乡村干部和村史馆建设者回顾了自己对早年贫困生活的记忆,参观村史馆后领着妻子孩子上坟祭祖,看望父老乡亲后依依不舍离开家乡,由于时间紧迫,公司事务繁忙,5日上午告别庆阳故乡乘高铁返回浙江宁波。
张治廷,1942年8月生,桃园行政村桃园沟自然村人,1971年10月在华北油田器材供应处参加工作,先后在处纪委、建材厂任职,1998年从华北油田器材供应处建材厂厂长岗位退休。
爱人刘玉兰与人和善,品德修养备受乡邑群众推崇。他们教子有方,长子张涛大学毕业,现任华北油田勘探局大队长、党总支书记。次子张波现任北京大学教授、博导,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党委委员,北京大学大陆动力学与资源工程研究所所长。
2024年6月23日,旅居北京的张治廷老人暨夫人刘玉兰女士,由长子驾车千里迢迢赶回镇原南川桃园故居,在桃园村党总支书记张红绒和桃园村史馆建设办公室主任秦颖儒先生陪同下莅临桃园村史馆参观指导。张治廷先生早年当过桃园行政村桃园沟自然村村长,负责筹建了桃园村历史上第一个村学,家访入户,千辛万苦,千言万语,千方百计将没有念书的儿童动员入学。
上世纪70年代张治廷赴华北油田当合同工,因吃苦耐劳成绩突出转为正式工。他们夫妻二人均已八十高龄仍关心家乡建设,为村史馆建设和编纂桃园村史贡献了力量,倾注了爱心。
张宝林,1960年5月生,桃园行政村王沟自然村人。中共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研究生学历,曾任西安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二级巡视员。桃园村史馆建设和《桃园村史》编纂顾问。镇原一中毕业后回村选任生产队会计,1979年考任桃园一校民办教师,参军后曾任团政治处新闻、组织干事、政治指导员、支队党委秘书、机要股长,总队司令部正营职干事,司令部政治协理员。荣立三等功3次。2020年任西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保障组长及弛援武汉副总指挥,圆满完成任务受到表彰。
张宝林同志离乡40余载,关心家乡发展,2004年为南川新合剧场重建捐款,协调资金整修通村道路。2020年带领陕西华侨慈善基金会为母校镇原中学及全县中小学校捐赠价值40余万元的教辅教材。
2024年4月5日,定居西安的张宝林同志赶回老家,在县乡干部陪同下亲临桃园村史馆参观指导,向村史馆捐赠其父张立让1950年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前部队配发给志愿军战士的皮箱。充分彰显了桃园村唯一的“三代军人之家”心系桑梓,热爱家乡的优秀品质和家国情怀。
段 森,1946年10月生,桃园行政村秦咀咀自然村人,1969年参加工作,197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新疆、甘肃两当县工作,曾任两当县煤炭公司经理,经委党支部书记等职,2008年因工作需要延迟退休,享受副县级待遇。2004年他为本村重建新合剧场捐款,2023年为修建桃园村史馆捐款,获得乡邑百姓赞许。
2024年7月7日段森在儿子陪伴下从宝鸡返回故里,在村支书和村史馆建设办公室主任陪同下莅临桃园村史馆参观指导,深情回忆起50年前他从新疆返回到村史馆现址探亲访友的经历。
桃园村人杰地灵,名人辈出。近期返乡参观村史馆的数位名贤,年龄不同,经历不同,职业不同,但关爱家乡,厚爱父老乡亲的心情相同。他们的创业经历客观上印证了北宋关中派创始人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安身立命观。
秦燕北、张治廷、张宝林、段森的经历是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鲁迅先生所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的活写真。进一步验证了唐朝诗人李白《行路难》诗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历史必然性。
桃园游子,名垂村史,功载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