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南关探街巷之六
牛市街
府前街社区:刘孟领
【内容提要】
好南关,是邢台市的外城。相对而言,其内城就是中兴东大街往北到北关街的古老城市。既有内城,又有外城,别具一格的邢州古城,因为“好南关”而闻名遐迩。
好南关共有八条主要街道。从北往南,依次为北大街、靛市街、东大街、西大街、花市街、牛市街、马市街和羊市街。
八条街道各有特色。北大街的茶叶、饭铺、副食是出了名的;靛市街是染料及染坊的集中地;东大街的竹货麻货远近闻名;西大街是好南关的商业繁华区;羊市街以经营皮毛而成为邢台的五大行“老大”;花市街主要经营棉花及棉织品;牛市街和马市街则是买卖牲口家禽之地……
从古至今,好南关老街巷充满津津有味的历史文化故事,令人鼓舞。 六、牛市街——买卖牛、皮作坊市场
牛市街,西起花市街,东至冯家庄,长570米,宽9米,沥青路面,西又高又窄,东又低又宽,街两旁均为居民住宅。
该街是买卖牛的集市,皮件作坊较多,故名牛市街。1969年曾叫先锋街,1976年复原名。
牛市街,小巷子较多,黄家巷、和睦巷、白家巷,分别坐落在南北两侧。小巷向南通向农田,向北通牛 市水台,笔直简洁,四通八达。 从黄家巷(长110米、宽5米)向北,就是牛市水台。水坑壁沿用石片砌成,居民沿坑居住,因此无走向,无起止点,长65米,宽3.5米。牛市水坑是邢台四大水坑之一,俗传为卧牛的一个蹄印。后来,人们认为水坑名不雅(往下是坑,往上即成台),故改名牛市水台。现已围铁丝网拦住,整洁又美观,绿化也漂亮.从牛市水台向东,可到小东街的“鸳水灵井”景点。
和睦巷,为牛市街北侧一条小支巷,南起牛市街,北止牛市水台,长110米,宽1.5米,炉灰路面。此巷原名赵家巷,因和西门里办事处的赵家巷重名,根据巷内汉族、回族和睦相处这个特点,取名和睦巷,为民族团结,社会安定之意。 牛市街上,高门大院较多,多为卧砖到顶的砖木结构,可雕刻砖花木花的较少。各有差异的院内,在影壁墙背后,都有几重宅院,或并列,或进深,严密紧凑,小巧玲珑。房屋建筑时间大多在清朝早期,已有四五百年历史。
牛市街,有义盛祥、礼会信、义和隆、恒达、九江等皮革作坊。羊市街生产的熟皮做原料,在牛市街生产皮革、弓弦、鞭稍、皮鞋等。
牛市街东头,围寨河上的石桥,留下了在这里制革匠人和皮革商贾的足迹,印下了牛马蹄痕和车轮辙印早年塌陷过的石桥碎石,正在河中承受着河水的冲刷。 东隍庙,就坐落在石桥西侧,坐北朝南。岁月的更替,庙内建筑已毁于自然灾害或战火,到中华民国晚年,仅剩下摇摇欲坠的几栋殿堂,几通残碑断裂歪倒,令人残不忍睹。
东隍庙的石龟,千百年来被人们传说的神乎其神:石龟的半个脸被拾粪的用铁锨打成红色的了。夜间,石龟偷偷地爬去围寨河喝水,一个起早拾粪的老头儿一锨砍了过去,砍去了石龟的半个脸。把石龟吓得赶紧爬回原处,继续完成它驮碑的任务。现在,东隍庙早已无迹可寻。可是关于石龟的传说在当地老年人口中说起仍津津有味儿。 龙王庙,位于石桥西侧路北,离东大街的龙王庙、羊市水台的龙王庙都相距不远,虽今都不存,但反映出古邢台是个富水大泉区。邢台称泉城,实至名归。 老居民介绍,牛市街围寨河的桥,就在牛市街和小东街交叉口处。原来的围寨河是从这儿由南来拐弯向东流去的,寨门也在这儿,叫牛市街阁。1963年大洪水后,围寨河才改为现在的位置。 作者简介:刘孟领,笔名孺子牛,男,1954年生人,大专学历,原籍河北邢台巨鹿县。本人自幼爱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尤爱文学和书法艺术,现为《中国文学作家》签约作家,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邢台市作家协会会员,邢台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联大赛组委会授予“文化摆渡人”、“好作者”、入编当代文学网文化艺术人才库,北京巨匠丹青书画院授予新时代艺术先锋人物,并多次获得国家级书画及文学征文写作技能大赛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