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镇往事 (短篇小说)
作者:二月微风
朗诵:刘钰琬
一
豫西马山脚下,有一个偏僻的古老集镇叫吕镇。镇上居住的主要是吕马两姓人家;还有为数不多的张王李赵陈二十几家,全镇共有一千多人。他们都是洪武二年从山西搬迁来的移民。
村民们在此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繁衍生息。离吕镇十里开外周围的山坳里,分布有高家寨、李家湾等其他不少小山村。每逢初一、十五,村民们推车挑担都来吕镇交流山货,卖艺杂耍的也会接踵而至,这两天吕镇就在喧嚣中度过。
上世纪六十年代,县上拨款在吕镇办起了完全小学,吕镇更热闹,更有生机了。这里成了方圆二十多里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村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多识字能飞出穷山窝,纷纷把孩子送进吕镇小学 ,甚至有的孩子已经十四五岁了,才上一二年级,能上到五六年级的学生,大多已成十八九岁的姑娘小伙子了。他们在校读书,放学下田耕作。辛苦平淡中充满希望与快乐。
高家寨的高二虎,当时十岁,是吕镇小学一年级最小的学生。但是他天姿聪明,是一年级学习顶尖的学生。他比同寨已上六年级的王大个楞子的身高与学习,都形成鲜明对比。一个优秀一个不及格。清晨,早读的声音数二虎最尖,十九岁的王大楞声音最粗。每天早晨,有尖尖的粗粗的甜甜的读书声,从各个教室里传出来。那声浪一浪高过一浪,把沉寂的吕镇吵醒了。从此,镇上更加喧嚣热闹了。
镇上有一位卖山货的老光棍吕罗,每天早晨起得最早,总是喜欢在校园门外散步,听那读书的声音,以解除孤独寂寞。
记不清是哪一天,吕罗再也听不到那琅琅读书的声音了。有一天早饭后,他正在纳闷,一行长长的游行队伍敲锣打鼓,学生们带着红袖章,来到吕罗的门口。造反派头头王大楞把吕罗拉出来,先宣布他的罪状:“吕罗,现年71岁,旧社会小偷小摸,还与马山上匪首马五拜把子,是不折不扣的无产阶级的敌人! ”
吕罗极力辨解:“旧社会我没办法,小偷小摸是为养活我多病的老妈,我只偷地主老财,不祸害穷人。 后来我妈走了,新社会我彻底改了。再说我小时侯是和马武拜过把子,可是我没有当土匪呀……”大家不听他这一套,将一顶高帽子戴在他的头上,反绑他的双臂,在镇上游行示众。
“打倒吕罗小偷小摸!”
“打倒五类分子吕罗!”
“扫除一切牛鬼蛇神!”
口号声响彻吕镇上空。
吕罗生性耿直,开始在游行的路上,竭力反抗。但是,遭到红卫兵小将的拳打脚踢。不到十分钟,他就无力反抗了,只能任由摆布。
十岁的高二虎,也在游行队伍中。 他和一年级前面的三位同学李铁蛋、王二牛、陈小丫分别举着写有两个字的标语牌:“革命 、 无罪,造反 、 有理!”二虎举着“革命”二字,心里有些得意。但是,他看着师哥师姐们臂上戴着有“红卫兵”三个字的红袖章,而自己不够格,只能带着奶奶给做的绣有“红小兵”三个字的红袖章,心里既羡慕又遗憾。
特别是今天游斗吕罗老汉,他心里还有说不出的滋味。在他的印象中,感觉吕老汉不是坏人。吕老汉偏瘦,中等个子,走路像一阵旋风,轻飘飘的。有一次放学,他和李铁蛋几个小朋友一起在镇上闲逛,刚走过吕老汉的门口,碰巧吕老汉往门外泼水。铁蛋说:“你把水泼到我们身上了!”吕老汉笑着说:“来来,数数你们衣服上,有几个水点发几块糖!”大家都凑上去,让他数,可是连一个水点也没有,吕老汉仍给每人发一块他自熬的打糖,大家都笑着走开了。还有一次,是前不久学校停课闹革命大串联。王二虎、铁蛋等五位同学为了不迷路,帮镇上一位拉板车进城的壮汉推车进县城。壮汉在路上夸赞他们:“红小兵们学雷峰做好事真好!到城里我给你们买羊肉汤喝!”他们一听推车更动劲了。他们目的并不全是为了羊肉汤,而是想快点到县城,也学师哥师姐红卫兵们大串联。可是到达县城后已近傍晚。也没有喝到羊肉汤,壮汉只给了每人一角钱就走开了。这一群红小兵却不知道上哪里串联。街道上的路灯一闪一闪的,他们在镇上没有见过,觉得很新鲜。他们商量:今夜就在路边看电灯吧,明天就回家!可是腊月的天气寒风刺骨,夜晚特别冷。新鲜一阵过后,带的干粮(窝窝头)也啃光了。路灯仍一闪一闪的,他们觉得在发着寒光,刺骨的寒风吹来,大家身上瑟瑟发抖。再也没有心思看电灯了。正在无助的时侯,正好碰到来县城卖山货的吕老汉。他心疼地说:“看看你们一群娃娃来县城,家里大人不急坏了!”接着,他把五人带到旅店,掏五角钱租了一床棉被,让他们过夜,并给每人两角钱。还嘱咐道:“明天赶紧回家吧!”
所以,王二虎感觉吕老汉心地善良,不像是坏人。一边想着一边随游行队伍走着,有时竟忘了举高“革命”的标语牌,有时竟忘了喊口号,有时竟然只张口,却听不到他尖尖的声音……
(待续)

【作者简介】

【主播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