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金华老龙
文/周天明
诗曰:
八素深幽卧老龙,方坑九井白云封。
大寒问暖函关楚,帅令投鞭霸气浓。
叱石何须新说法,移山尽可旧循踪。
扁舟一叶逍遥外,无限风光入画秾。
进入小暑,酷热难当,望白云发呆,遥对历山龙王潭,想龙王也应出来走两步了。
忽翻到《俞溪头村志》,里面记载着一段“取龙求雨”的往事,民国3年、13年、23年、30年、33年皆大旱,俞溪头全村组织百人队伍,浩浩荡荡前往金华八仙潭迎龙接雨。
俞溪头是永康东部绝尘山麓的大村庄,他们舍近求远到金华八仙潭取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因前期了解到一些金华八素山八仙潭八仙溪的故事,2012年又曾经随爬山队去八素山中的方坑老村活动,并写过一首小诗,脑海中浮现出一些既清晰又朦胧的映象。查了查地图,才知道八仙潭就是现方坑水库所在地。按图索骥,我立马驱车百里前往寻访,现将寻访经过记录如下:
一,驾车330国道到上茭道,转义武省道,过内外八仙,转入沈家村乡道,进入方坑水库大坝脚。↓
沈家村处在八素大山深处,环境十分清幽,传当年朱总视察武义时,甩开众人直奔沈家村,似乎寻觅什么。

公示牌标明方坑库容量510万立方米。建造年份未标明,但资料显示为1970年10月一1984年12月。

大坝建在Ⅴ字形谷口上,坝高76米,厚5米,条石浆砌,两头嵌入山体各5米,变半径变圆心双曲拱形结构耐抗压。投工111.8万,工程量4万,牺牲6位年轻民工生命,换取茭道乡4000亩良田旱涝保收,上万人生产生活用水得到保障。
谷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谷底干枯露出一口口旋涡形的石井。石梯曲直交替忽隐忽现。可惜门锁着,不得临近细察。
二,打开铁丝网虚掩着的铁门,迈上586步台阶,七拐八弯,气喘吁吁,终于登上坝顶,多重视角见证了大坝风采。↓
禁令森严,挡不住探秘的脚步。八素山属永康、武义、金东、义乌四县交界,众人之山见者有份,挡得住飞鸟挡不住驴友团,何况我是独行侠。
这样长的阶梯要登五重哦。
半空中看到悬崖峭壁上的“红旗渠”。
终于爬上坝顶,拱形,约3米宽,172米长,两面护栏。正对的山峰是白云峰吧,山那边应是永康八字墙和陈弄坑。
朝大坝外侧看,最上层有二个泄洪口,水满溢时形成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往下看外坝中部有二圈,这二圈都是空中走廊,疑是供游人观赏或坝体检查时用的。二圈中间“方坑水库”四个红色大字,是在数百块所垒的条石上凸凿出来的。最下层是斜倚的钢架直梯,连通涵洞、渠道、空中走廊等。整个大坝像个精致的艺术品,给人以匠心独运的强烈震撼。
再朝下看,沟底石井石臼相串,栈道起伏绵延,崖上管渠横穿。其中“沟底石井石臼相串”正应证了《金华府志》中“八仙潭有九井”的记载,九井中藏着龙,只是过去到此是“取龙求雨”,现在此处是“蓄水养龙”。
水库内绿水青山,分外妖娆,可是铁将军把门进不得。搜索地形图,似乎水库有条公路与义乌的慈溪村相通,另一条山坑被称为永康大峡谷,自武义方坑老村溯流而上到永康山后胡。据说义乌慈溪与永康山后胡都是八仙溪的源头,水经下茭道注入金华江。
三,对着若隐若现的山川痴迷,决定赌上一把,去寻找解秘的快乐。↓
重新驰上义武省道,过了慈溪棚洞,拐进大寒山乡道,有班车相遇。约5分钟到达慈溪。村沿山沟而筑,很长,有不少农家乐,路边有三五群游人,相比其他村,这山坑村最有人气了。将近中午,我欲寻小卖部买饼干充饥,却一路寻不着。急急赶路,出村尾前行,山路十八弯不见村庄,也不见方坑水库,上了岭头开始下行,大约过半小时见到一漂亮村庄,牌坊上刻着“芷芳村”三字。现在意识到,我与方坑水库南辕北辙了。
原来,芷芳村是连接慈溪村的起点,这半小时车程,翻越大寒山,如果没这山区公路,不知慈溪人怎么出行的。自从有了义武公路后,经芷芳到慈溪的班车就改走义武新线路了,难怪这山道上出奇的荒凉,一路上连个鬼都没碰上。
骄阳似火,干脆到义乌赤岸镇再返回。返回从3968米长的高寿尖隧道穿过,高寿尖是义乌与武义的交界山吧。
过了高寿尖隧道,回到武义方坑地界,心仍有不甘,便打开导航寻找方坑水库入口,在方坑隧道两头又兜了三圈,还是找不到方坑水库入口,最后连导航自己都不耐烦了,说了声“目的地已到达。”便残忍地自动关闭了系统服务。
四,悻悻回程永康,绕道三十里坑陈弄坑和八字墙,从永康角度看八素山脉。↓
陈弄坑村后两山峰间有一条凉亭坑古道(地图上标方坑),道旁立有昭示牌,说这条古道途经白云峰、方坑老村、止于山后胡村,还有条支路通往武义方坑水库、武义沈家村、义乌慈溪村。相传古道是东汉光武帝刘秀往大寒山逃难,三国吴国太到永康烧香经过之路,也是六支队迎接解放大军出发的地方。
然后寻访八字墙水能治病的清泉寺,途中误入新修的西坑塘和三八塘,掉头讨信田头老农,才知道清泉寺位置。清泉寺目前虽只有大雄宝殿一座,但看工程正在扩复之中。这里是白云峰南麓,山势奇伟,座向高标,实为难得的禅界静修之地,大有蓄势待发再造空间。
山脚布满这样的山塘水库,整修后的堤岸牢不可破。三十里坑的水注入小白溪,经内白汇入武义江。八素山,仙白二龙傲然上天入海。
葱茏穿越半登天,破壁残窗新竹前。
路陡他迁蜂寄户,林深荒种蔓耕田。
山禽意满云中去,野果勾留背上牵。
水唱莺啼空籁里,游人自醉弄清泉。
12年前曾游此,12年后又仰之。
记于2024年7月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