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觅生命的活化石
--北疆博物院研学游记
作者/侃珂
合诵/相逢一笑·月娥
配乐合成/月影
不知道有多少来自中外各国的游客,
慕名前往天津外国语大学马场道校区,
先后走进中国最早的北疆博物院,
漫步徜徉于法国混合结构三层洋楼建筑,
从南北楼每一个展室到桑志华旧居遗址,
驻足浏览百年珍蕴馆藏精品文献展。
慢品细赏那些古生物标本及旧石器,
那些只栩栩如生的雪豹等野生动物标本,
那些幅再现桑志华人生传奇的图文画卷,
探寻那些孕育生命的活化石之源。

法国天主教耶稣会神甫桑志华,
是一位爱好收藏古生物和动植物标本以及化石的博物学家,
1914年开启了逐梦东方的心愿,
践行二十五年的科学考察之旅,
穿越五万公里路程和风雨沧桑,
走遍中国黄河流域的十几个省份,
采集收藏古生物、动植物、岩石、古人类、旧石器等标本二十余万件。
1922年在天津法租界工商学院内,
创建了中国北方地区最早的博物馆,
它最初称之为天津黄河白河博物院。
展出挖掘的上新世蓬蒂期动物化石、河套人牙齿和披毛犀的骨架化石以及旧石器石片等重大发现,
填补了中国北方古生物领域考察的空白点。
那些未曾相识的动植物化石标本令人目不暇接,
惊叹大自然孕育古生物的神奇斐然。
让后代人领略百年北疆的科学精神,
铭记博物学家探索大自然的重要贡献。

穿越数十万年时空沧桑的变迁,
那些古生物标本、动植物标本、动物骸骨化石、岩石与矿石标本,
那些生命活化石的分布图和图片。
那些桑志华制作的标本和手稿以及研究成果,
那些珍贵罕见的科学考察调查文献。
那些采集发现的大量绿色植被标本,
均载入我国第一部现代《中国植物图谱》文献。
那个失踪的北京人头盖骨原件复制模型更为弥足珍贵,
讲述着人类祖先北京人走过的历史轨迹,
散发着追溯人类生命之源的迷人魅力,
记载着大自然生命变迁的历史画卷。

不知道有多少中外各国科学家,
经常参加与北疆的科考或学术课题研究,
那些震惊中外学术界的重大发现,
均出现在享誉世界的北疆博物院。
那些百年北疆厚重的历史积淀,
吸引各地游客带着孩子们前来参观。
先后走进向往已久的北疆博物院,
身临其境地沉浸于北疆奇妙夜的互动体验。
恍惚听见生活在远古时代飞禽走兽的呼唤,
探寻冰河时期三趾马等动物群的生存空间。
寻觅那些藏在贝壳或岩石里的古老秘密,
揭示美丽的地衣等古生物的神奇演变。
那些极为罕见的百年馆藏珍品文献,
彰显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精彩靓点。
令参观的中外游客和学生大开眼界,
陶醉于探索自然科学的视觉盛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