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泛黄照片的回忆
文/李庆明
在岁月的长河里,一张照片总能轻易的唤醒沉淀已久的回忆。
我的母亲离世巳经四十年。我在几本大相册里,翻到了一張泛黄的照片,那是我亲手为母亲拍摄和洗印的,这也是她毕生中仅有的一张相片。
我看着这张老照片,心中涌起温暖的潮水,她面对我微笑得如此熟悉,像穿越時空的屏障,轻轻的扶摸我的脸脥,让我想起母亲在世時的点点滴滴和这张照片的来历。
那年,我在单位搞政宣工作。一天,我从工地采访回来,我对母亲说:你一辈子没拍过照片,今天照相机正好顺便带回来,里面还有两张空白胶片,我给你拍一张,还未等我把话说完,母亲连忙摆摆手:“不行不行,那是公家的东西,我们不要去用”,我对她说,我自己会冲洗,等上班我去单位财务上缴两毛钱工本费就行了。后经再三劝说,连拖带拽将她按在椅子上,才拍下了这张她终身唯一且珍贵的晚年留影。
那天晚上,我拿着母亲这张黑白相片,还有缴给财务股的两毛钱工本费收据,一起放在母亲面前,她这才滿意的笑了笑。
后来,我从事了一段時间财务工作,每当看到账簿上我的两毛钱交款记录和凭证后面那张发票存根,我就被母亲那心底无私天地宽的胸怀所感动。几十年来,我没有忘记母亲的那句处人处事平淡而朴素的口头禅:宁愿钱吃亏,不让人受罪。我理解她的话意,始终把她这句简朴的话语当作座右铭,她的精神也激励着我在漫长的经济工作中,坚持了对母亲所作的:“金钱诚可贵,但非我所欲,心中有所守,不为外物移”的承诺。
我看着照片中的母亲,巳经滿头银发,她脸上的一道道皱纹,宛如岁月雕刻的印记,诉说着母亲的不屈故事,那是与贫穷、困苦、和艰难搏斗留下的印记,它深深浅浅记录着母亲过往的风霜。
我手捧着这張照片,仿佛能听见岁月的回声在耳边响起,那些我们与母亲共度的日子,如同电影般在脑海中放映,我看着照片,就看到了母亲整天忙碌的身影,想起了她在低矮的小灶房里被烟熏火燎、挥汗如雨场面,想起母亲在小煤油灯下为我们缝补衣物,那细密的针脚里,缝进了她对家庭的深情。
我捋着手中的照片,也仿佛感受到母亲身上散发出那种特有的温暖气息,她的脸上带着笑容,我像听到了母亲轻轻的唤叫我的乳名,那声音虽然穿越了時空的阻隔,依然如此那么清晰和亲切。
我凝视着这张四十多年前的老照片,心中涌起了一股莫名的感动,那時的母亲,已被岁月磨砺,腰被重担压得有点驼背,她的步伐已经不再那么娇健,眼神中多了几分沧桑,但那份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人的关怀,我们永远历历在目。每当我想起艰难的岁月,总能看到母亲那瘦弱但又坚强的身影。
我的老家原在农村,后来因生活所迫,搬迁到一个偏僻的小港镇。那時惨淡的天空,仿佛总是蒙着一层厚厚的阴霾,风带着剌骨的寒意,吹过荒凉的田野,吹过破旧的屋舍,也吹过了母亲那滿是皱纹的脸庞。
看着照片,不由想起母亲常年手中忙着无尽的活计。无论是黎明前的第一缕阳光,还是黄昏后的最后一抹余辉,她都在为生活奔波,为家庭而操劳。她的双手粗糙而有力,这双手是岁月和劳动对她的馈赠。
在那特殊艰苦的年代里,父亲在码头上被盐包砸断了右腿,丧失了重劳动能力,我们的家犹如雪上加霜,像天塌了一样,失去了经济来源,每天的生活是捉襟见肘。从此,我们一家老小的脸上蒙上了一层愁云,这時唯有母亲默默的承担起家中的一切。面对艰难的生活,她不抱怨,不言弃,用她那柔弱的肩膀,为我们撑起了一片天空。记得那些年,生活的艰难如同一张无形的网,将我们紧紧包裹。家里的重担全部压在母亲的肩上,有時没有粮食下锅,只能吃点瓜菜填肚,母亲看着饥不择食的我们,默默的流下了眼泪。为了全家人的生存,母亲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她虽是个小脚女人,但是她一边料理家务,一边做着男人的事情,她到码头上抬盐包、缝包口、扒船盐,去十几里外拾烧草,为家里换来温饱,每天早上,在朝霞的映衬下,她的身影显得格外挺拔,我看到她远去的背影,如同一座静默的山,稳重而坚韧。当我们再看到母亲的那双手,心中便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酸楚,我知道,那是为了我们的生活所付出的辛劳,在那些日子里,她的脸庞虽被风霜侵蚀,但眼中却显露出不屈的光芒。
困难時期,父亲深得镇上居民们的信赖,被选为村代表,每月手中掌握公家救济粮五百斤、红糖十斤的分配使用权,凡是生活无来源的困难居民,每户每月可以从中解决十斤粮食和半斤红糖,每当我看到父亲将红红的小印章盖在小纸条上,交到困难居民手中時,不谙世事的我,总是那么的不理解,为什么母亲不向父亲也要一张这可以填饱肚子的“纸条”呢?而母亲宁愿和父亲到废弃的盐坨上开点荒地,种点大麦和豌豆,也从没有为难过父亲,更没动用过公家一两的救济粮和红糖。那時我们要想闻到荤味,唯有等到中秋和春节,因我家是当时全镇一千多户村民中仅有的三户抗属之一,节前可以得到政府拥军优属分得的贰斤猪肉和粉条。母亲没有因为她是革命军人的母亲而自居炫耀,更没因哥哥在外南征北战出入生死而向政府提出过半分要求,她以无私的精神守护着家人,以顽强的意志支持着儿子在外的革命事业。
然而母亲的坚韧不是生来就有,她曾在夜晚里为生计偷偷的抹泪,为艰难的生活而心痛,为全家人生存而四处奔波。她也曾在无助的時候默默的祈祷,但在我们的面前又显露得那么坚强。
那時侯,我们年纪尚小,无法理解母亲的辛苦,向母亲要这要哪,但她从未向我们发过火,她的目光里总是对我们充满着期待和希望,让我们感受到无尽的温暖。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渐渐长大,开始理解母亲的艰辛,我看到了她为我求学而省吃俭用,我看到了她一年四季总是穿着鹑衣百结的蓝色褂裤。每当遇到困难时,她总是鼓励我们要坚强,要勇敢去面对,她告诉我们,生活中没有过不去的坎。她的存在,如同星辰般照亮了我在艰难岁月中的每一步。
如今,母亲的照片是我心中最珍贵的宝藏,在我感到孤独或迷茫時,我凝视着它,感受着来自母亲的温暖与力量,让我勇敢的面对生活的各种挑战。
此刻,我轻轻的将照片放回相册。我在想,这张照片,不但记载了一个時代的瞬间,更承载着我对母亲无尽的思念和感激,它是我心灵的慰藉,也是我前行的动力,在母亲的身上我学会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只有经风雨,才能见彩虹。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秉持着母亲的品格,去传承这份深沉的母爱。
2024年7月6日
注:抗属,即对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军人家属称呼,后来统称为军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