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杨明臣先生所说的“四贵”到底是什么呢?杨明臣滔滔不绝地讲道: 一贵沉静。李世民《笔法决》云:“夫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玄妙。”即言字静先必心静。作小字必心不忐忑,气不局促,目不旁视,神不他虑,心静方能腕实,腕实方能指稳,指稳方能使心中所思所想生发于毫端,此所谓心法统摄手法也。在心法统摄下,无论用笔、结字、章法、气息,都要自觉追求一个静字,使作品远离狂野、浮躁、粗俗、轻佻之气,多几份安闲、清淳、静逸、书卷之气。 二贵精严。大字作品入目,往往先有宏观,由整体之势尔后局部。小字作品,人们往往近而观之,目光常聚焦于一字一画,用笔务精,结字务严,方能经得起审视玩味。古人论书多涉及用笔与间架,此二者对小字尤为重要,不可稍怠,不可偏度。其用笔,贵在精准细腻,一点一画、一撇一捺,一钩一挑,须起始有法,运笔有神,遒劲而不失漂浮,厚重而不失臃肿,少画而不失单调,多笔而不失雷同。
三贵高古。夫书法,民族之国粹,贵有传承。若离根绝源,必如断线之风筝,不知所终也。得古法之奥,出高古之气,此书之上品者不可或缺也。习小字者,或一碑一帖,或数法帖兼而习之,皆为正途。惟其师古,或得其用笔之妙,或得其结字之法,或得其气息之韵,于创作皆大有裨益。人之不同多矣,故对书法风格之所好所求亦多矣,有好飘逸峻拔者,有喜古拙厚重者,有求整肃丰茂者,有慕欹变多趣者。而品格欲立,师宗宜明,不可盲目摸索,徒费时日。窃以为欲飘逸峻拔者可师献之《十三行》及褚、虞法帖;欲古拙厚重者可师锺元常诸帖及右军《乐毅论》;欲整肃丰茂者可师颜鲁公及北碑墓志小字帖;欲乐欹多变者可师黄道周、张瑞图诸公。此为一孔之见,可因人而参酌。不论何种风格,皆不可远离古意。古来以书比人或以人喻书者皆多有之,人者,“腹有诗书气自华”,书者:“字有古意品自高”。
四贵有我。书无我不立,然“我”非孤立之“我”,是在师古基础上之“我”,是得古人之法又融入我意、法、情、趣之“我”。如一人之而不类万人,形神仪态卓然自立。为书完全成自家像殊乎难矣,非数十年累功不能成也,初或稍有我像,而浸淫日深,追求不止,品格日彰。或为一种意韵,或为一种格调,或为结字之巧,或为用笔之精,出于心而载于手,得于古而出于新,膺于时而脱于俗,使人观其字如见其人。立自家品格,书难于斯而贵于斯,当为书家毕生所求也。
温文尔雅,淡泊自守的他,平日不事张扬,唯以踏实工作潜心治艺为乐事,追求一种至真恬淡的人生志趣。他追求的不仅是清新秀逸,婉丽多姿,同时也是风骨铮铮,气吞大荒的审美境界。“毫端蕴奇墨存香,染翰挥毫神韵长”,我们期待着杨明臣以旺盛的创作精力和执著的艺术追求,在书法艺术的殿堂中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