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军休干部幸福“加码”
贺测亮
关爱军休老兵,致敬峥嵘岁月。西安市杨家村第二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休养所,以服务管理工作为己任,急军休干部之所急,想军休干部之所想,不断地给军休干部幸福“加码”,被誉为“军休之家”,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拥军优属的新篇章。
政治上关心 增强军休干部的光荣感
军休干部,是军人的天花板,他们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理应得到尊崇和关爱。每逢接收军休干部安置报到,他们都像欢迎新兵入伍一样,迎接军休干部的到来,使他们前脚离开军营门,后脚跨入温馨军休门。张彩虹所长和陈媛副所长,坚持逐人见面谈话,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解决移交安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做到组织关系接转、退休金发放、医疗保健无缝衔接,一步到位,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此项工作结束,所里还要专题召开工休见面欢迎会,相互认认人,认认门,熟悉一下军干所业务部门和环境,增强融入感。入所的军休干部,大多数曾经是部队师团职领导干部,他们有着强烈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感,关心国家大事。每逢主题教育和重大事件发生,杨二所都要及时开展学习教育,组织专场或分片教育,并采取自学、微信视频学习等形式,使之常态化。为了配合主题教育深入开展,他们先后组军休干部到照金、渭华起义、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葛牌镇等遗址和牛背梁参观研学,引导军休干部不断加强自身思想政治建设,自党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落实军休干部阅读文件、听取报告制度。坚持定期到各分散点现场办公,传达上级的文件指示精神,依托微信公众号、微信群,让军休干部及时了解国家和西安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情况,切身感受发展成果,关心和支持重大决策部署,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汇聚正能量。针对军休干部年龄较大、行动不便、居住分散等情况,上门为他们办理订阅报刊杂志手续,为分散片的建立活动室、阅览室,尽心尽力为军休干部提供便利,确保他们及时了解国内外形势和本地发展新动态。军干所是军休干部人生的最后一站,他们的老弱病死全依靠军休所。老兵住院或病重病危时,所领导和机关工作人员都要到医院看望。老兵去逝后,登门安慰家属子女,积极协助家人办理后事,撰写生平简介,安排车辆,布置遗体告别仪式,让老兵风光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生活上照顾 提高军休干部的幸福感
杨二所秉承“把军休干部当亲人看,把军干所当家建”的服务管理理念,对标对表,守正创新,不断提高军休干部的幸福指数。该所管理着八百余名军休干部,既有军队离休干部,又有军队退休干部;既有师团职行政干部,又有技术干部;既有立过战功的参战干部,又有平时工作中的功勋模范;既有80、90岁高龄的干部,也有刚退休不久的年轻干部。人多面广,构成多元,身体各异,需求多样,这些都对服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他们坚持动态管理,不断更新和完善军休干部信息台账,做到方向明、底数清、情况熟、措施实。每年春节、三八、中秋、八一、重阳等重大节日,我们都要组织全所干部职工及时将慰问品送到各军休点,送到个别独居、行动不便的军休干部家中,把组织的关怀送到家家户户。“八一”节前夕,他们还要组织看望功勋模范和卧床的军休干部,并以军休支部为单位,召开“座谈茶话会”,话军旅,感党恩。形成抓务服务管理的合力,所党委根据军干所人少事多的矛盾,采取部门联动、政府购买、智慧养老等手段,整合多方资源,凝聚为军休干部的服务共识,更好地做好老干部服务保障。每周坚持召开一次服务保障专题会,列清项目清单,落实到人到时,为一些行动不便的军休干部开展“幸福点对点”上门服务。邀请医护专家为军休干部开展养生保健讲座,对家属子女和保姆,开展日常急救知识培训。近年来,先后调整了762名军休干部和60名遗属的生活待遇,为近百名军休干部申请了护理费,为数十名军休干部遗属申请差额生活补贴。为了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技能,他们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理出不同时期服务管理工作中应解决的突出问题,坚持把握共性、突出个性,区分不同类型、不同级别军休干部的需求诉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服务措施,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工作人员,采取岗位练兵、专题培训、个人自学等方式,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奠定服务保障工作的坚实基础。坚持做到,凡是军休干部遇到的生活困难,解决不过夜,让军休干部觉得,在军干所生活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快乐。
组织上管理 深化军休干部的归属感
军休干部从军队移交地方方,变的是管理机构,不变的是军人本色;变的是自身职务,不变的是党员身份。杨二所针对军休干部党性观念和组织纪律性强的特点,坚持依靠党组织管人管事,使人人都在组织中,人人都在管理中。为了方便管理,他们根据所部和分散安置点的不同情况,坚持就近、合理的原则,把军休干部划分为15个支部,选配长期担任领导职务的军休干部任支部书记,配强支委成员,形成战斗堡垒作用。每年都要对支部书记、支委和党小组长进行专题培训,请有经验的支部书记和党小组长介绍经验,给新任的骨干教方法,压担子,学会教育管理。并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即支部党员大会、支委会、党小组会。各支部支委班子成员都能尽职尽责,不嫌麻烦,不怕困难,在政治学习、疫情防控、走访慰问、军休APP注册、监察信息录入等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建章立制,结合军休干部实际情况,规定支部书记离开市区,需向所党委报告,军休干部离开本市一周以上,向支部书记请假,离开三月以上,支部同意后需报所党委备案,三个月以上,由所党委批准。对长期居住在外地的军休干部,规定定期要向所在党小组、支部汇报思想,接受组织监督。不管人到哪里,管理的触角就伸向哪里。目前,已建起了“军干所与支部书记,支部书记与党小组长,党小组长与党员之间的微信、电话网络联络体系”,遇到什么事,一个视频、一次电话就能搞定。为鼓励先进,争做优秀党员,每年利用七一建党节,都要开展表彰先进党支部、优党员话动,为“在党五十年”的党员披红挂花。年终总结时,对先进军休干部实施表彰奖励。一些新近移交安置的军休干部深有感触地说,过去军队管理是“副业”,往往顾不上,现在移交军干所管理是“主业”,一门心思抓落实,比过去的标准更高了,要求更严了,措施更细了。
文化生活上拓展 增添军休干部的快乐感
老年人最怕的是生活单调、孤独寂寞。思想文化这块阵地,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不去占领,低级趣味的生活方式必然会去占领。他们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军休干部的业余生活。近年来,杨二所先后自筹资金数百万元,对所部的文化活动中心、运动场地进行了升级改选,完善了功能。对通信学院小区、省军区一号院小区等支部活动室,进行了装修改造,添置了书画、棋牌、麻将、音响等设备,订阅了报刊杂志,使军休干部活动有场地,娱乐有设施。元宵节,开展游艺会,吃汤圆、闹元宵、猜灯谜、玩游戏,营造了浓浓的节日氛围;“三八节”前夕,开展“巾帼展芳华,逐梦新时代”主题活动,游花海、赏美景,展现了新时代军休女干部风采;重阳节,开展“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集体祝寿活动,弘扬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八一节,为分散安置点、院内军休干部、户县养老院的军休干部举办茶话联欢会和集体生日会,让老兵们共度美好时光。近年来,该所先后开展或承办了上级的指定的门球友谊赛、“贯彻二十大,奋进新时代”书画展,钓鱼比赛、台球比赛、健步走、乒乓球比赛、象棋比赛、军休老党员雷生云红色收藏品展,等等,受到了军休干部的一致好评,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该所以九支部为基础的军休干部门球队,代表西安市出征,获得全省第三名的好成绩,为军休干部争了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