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丫口印象》
作者:班京 诵读:茉莉花香
黄丫口,一个让我永远记忆犹新,难以忘怀的地方。
一九六八年,正值文革期间,我随全家被下放由鞍山来到了这里,当时这里的全称是营口县建一公社后松大队,直到八二年落实政策回城,我在这里整整渡过了十四年,屈指算来,我离开这里回城工作已经28年了,在这二十八年来,我时常会梦到它的容颜,时常会回忆起那里的风土人情和个人经历。
黄丫口,就像一个美丽的姑娘,她会不停的变换着自己的装束……
春天来了,那里树木苍翠,映山红会早早的开遍了山岭、崖头,积蓄一冬的冰雪化成溪水沿山涧奔流而下,田野中农夫耕作,黄牛犁地在慢悠悠的走,小鸟在田间的枝头上欢快的跳着舞,唱着歌……
我最乞盼的就是夏天,暑假一到,我就会拉着我的小伙伴,山子,海子。疯狂的玩着,闹着,直到快要开学了,才知道作业还没有做,于是便连夜突击抢任务。夏日里,山林中枝叶连天,松涛涌动。白天知了在鸣;夜里蛙声如潮。那时,河水很大,夜里总会听到潺潺的流水声。
秋天终于到了,蓝天白云下,山野间红叶绚丽,瓜果累累,山葡萄,元枣子,野核桃都是那里的特产,随处可见。这个季节,是人们最忙碌的季节,只要你勤劳,你就会收获这里的一切。
冬天总是在不经意中来到,忽然间的一场大雪,人们又会置身到一个冰雪世界。举眼望去,山上山下白雪皑皑。山沟旁缀落着几户人家,房顶院子里全都是雪。一切都宁静了,只有那袅袅炊烟,告诉人们这里还有人家。生活依然在继续着,大雪一过,总会有一些人出去掏獾子、围猎打狍子、套野兔和山鸡。那时山里什么都有,冰上随意打一个窟窿,鱼,虾会成瓢的往外舀,我最爱玩的就属冰车了,坐着冰车,沿河势而下,不费劲的一滑几里地。
黄丫口,她又像一个魔术师的道具盒,里面有说不完的传奇与神秘……
黄丫口又名一脚踩三界,确实如此,沿村口东上五公里就是丫口了。山岭呈丫字型,站在丫口岭顶,东坡是岫岩哈达碑,北坡是海城岔沟,西坡就是大石桥建一镇属地了。
站在岭顶上,看日出,壮观极了,红日喷薄而出,站在万山之巅,与日同高,心旷神怡。
夏日里来这里玩可要注意了,这里有时像婴儿的脸瞬息万变。刚才这里还是烈日当头,转眼间,阴风怒吼,云雾滚滚而来,此时你会有世界末日到了的恐慌,脚不知往哪里迈,也不知道哪里才是回家的路。
我小时候时常会跑到这里玩,最好玩的时候是在雨后,雨后天晴,空气清新,一口气跑到峰顶,这时常会有彩虹架起,此时在向西眺望,海天一色,有人曾用肉眼看到营口海的巨轮了。
我不仅欣赏那里的自然奇观,我还时常去探寻另一些神奇。
传说,在日本投降撤去的前夕,许多村里人看到有个日本军官领着四个日本兵,牵着两匹马,马驮着,人抬着,看似很贵重的东西上了黄丫口。在山上不知做了什么,大半天功夫,只有当官的走回来,其他的人和马以及东西却不见了,后来就有许多人到这里探求究竟。 黄丫口不仅有许多传奇,更有丰富的矿藏,如铁石、玉石、硅石等等,这里是一个物藏丰富的地方。
另外,在这里也有我人生中最美好最惬意的一段经历,我在这里完成小学一至六年的学业,毫不夸张的说,我无论在那一年,那个学科,从来都没考过第二,全都是第一,而且每次考试都耍小聪明,总是第一个出考场,考试几乎都用不上半节课时间,每每参加全公社或全县赛考,回来后几乎都取得成绩并受校长大会表扬,我也一直是全校体育委员和全校课间操领操员,在那个村里几乎有小神童称号。
那里也是我与母亲共同生活时间最长的一个地方,母亲84年离世时我才21岁,21岁的年龄里在这里就呆上了14年,我似乎每次对母亲的回忆几乎都是那里的场景。
当你身感疲惫时,当你心情烦乱时,你若登临此界,你的心情会骤然悦起,风的浪漫,海的感觉,巅峰远望,幸福与希望就在你的眼前。魂牵梦绕黄丫口,绿海松涛起蜃楼,登临绝顶踏三界,云涌雾动荡飞舟。
这就是我对黄丫口的印象,我豪不夸张的说,我踏遍了大江南北,我也去过了许多国家。也许是心态问题,也许是上了年纪,我真说不出哪里玩的开心,哪里吃的香甜。在我内心深处,只有这样一个地方让我魂绕梦牵、刻骨铭心、终生难忘,那就是我的故乡——黄丫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