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故乡开远畅怀
作者:陈怀志
题记:开远,余之第二故乡也。四十余年寓居,血液早已融入。
若问:一和二有何区别?答曰:早已融于一体也!俗话说:谁不爱
咱家乡好!余曰:既爱之则须歌唱之。于是乎,咏成此诗,以飨读
者,并求教于方家。
君不见利斧横劈天地分,补天斩蛇又塑人;
神话纷呈呈异彩,沧海桑田涵更深。(1)
君不见僻乡开远变闹市,演绎多少大故事;
故事讲来好动听,听罢长志又增智。
噫!试问故事谁开篇?顺理成章腊玛猿;
年享千五百万岁,堪称人类老祖先。(2)
忆腊玛,感惊诧:开远无文化,此言多讹诈!
战国青铜任锈磨,先民舞钺又挥戈;
西汉已设毋掇县,唐后钱物用马驮。(3)
文明边塞史悠久,厚重深沉誉不朽;
元代设置阿迷州,羁糜政策不保守。
多种民族明代迁,移民屯田又戊边;
中原先进带入境,僻壤百艺共翩跹。(4)
声教阻绝成旧史,朴陋无文到此止;
先进生产助农耕,刀耕火种渐消逝。
兴修水利筑堰渠,东西沟水沃稻蔬;
布沼褐煤始开采,乌金闪亮民欢愉。(5)
吁嗟乎!农业固根本,古荒遍开垦;
百业肩并肩,发展快又稳。
州城应运建学宫,教育事业大繁荣;
愚昧已被聪明替,民智大增难见庸。(6)
难见庸,庸难见;俭与勤,美德遍。
天宝物华韵无穷,地灵人杰数英雄;
敢为人先创奇迹,千秋彪炳万世功。
壮烈哉!土官普氏归洪武,顺应历史壮歌谱;
爱国不忘一统天,走向光明掀序幕。(7)
廷表捐资建学堂,培养人才好兴邦;
桃李争艳满天下,建设家园演沧桑。(8)
知州民皞重修志,阿迷名片传后世;
有史为鉴励后人,更见眼亮心更炽。(9)
赵公堰亭通福源,两沟肥水灌良田;
卓著功勋入碑记,提起碑记仰先贤。(10)
南桥长虹留倩影,各显风流壮美景;
后代见桥如见人,杨徐吴赵令人敬。(11)
嗟夫!敬频添,似涌泉;
数功绩,展华笺。
咏梅诗篇自古有,几人一生咏百首?
两庵妙笔竞生花,咏梅双百只一宿。(12)
维骐将军抗法军,战功赫赫青史存;
宽猛相济真儒将,赈荒倡教倾尽心。(13)
回味仙液杂果酒,自有殊香盈满口;
宝福造酒制藠头,芳名美誉信长久。(14)
泽南连任参议员,不与逆流汇成涓;
回乡创办电灯厂,又办国学不贪眠。(15)
书绅弃笔投军校,黄埔毕业抒怀抱;
抗击倭寇屡建功,壮烈殉国朝天笑。(16)
开远取代阿迷州,当敬子孝有胆谋;
迷惑混沌寿终寝,伸开联远百代讴。(17)
嗟夫!开远名叫响,联结自然广;
更夸路脉通,成真诸梦想。
一九一零火车鸣,滇越铁路南北行;
开远不愧中转站,笑迎八方诉衷情。
路脉畅通意义大,百业振兴金桥架;
工业城市奠宏基,开远大步朝前跨。(18)
嗟乎!我知开远是史诗,轻吟浅唱意气驰;
大海桑田几番变,真正腾飞始何时?
一九五零得解放,大功归于共产党;
从此黑暗永消踪,人民更将大权掌。(19)
团结拼搏伟业兴,艰苦奋斗破寒冰;
改天换地辉煌铸,家家户户享安宁。
紧抓机遇不松手,脱贫致富精神抖;
工业主导农奠基,七十余年凯歌奏。
君不见布沼煤海逐浪高,树起支柱逞英豪;
电力发展加速度,充当主将领风骚。(20)
化肥生产基牢固,五谷丰登辉煌铸;
水泥产质誉全滇,高楼大厦树处处。(21)
甘蔗科研果琳琅,更有糖厂属中央;
工农携手创奇迹,甜蜜事业吐芬芳。(22)
我唱赞歌颂开远,做新做大又做强;
百业腾飞生态美,园林城市誉远扬。
君不见滚滚泸江开口笑,莽莽东山曼舞蹈;
广场公园乐趣多,幸福草坪真热闹。
君不见自然搬进城市来,鸟语花香喜连排;
绿化美化加净化,南国福祉盛宴开。
君不见一山一湖一湿地,更让市民都获利;
惠风和畅气象新,人类宜居真旖旎。
君不见百年奋斗党施恩,家家端起聚宝盆;
与时俱进不停步,坚定信念向前奔。
吁嗟乎!支柱产业排成队,鎏金品牌齐荟萃;
工业新城将梦圆,现代人文令人醉。(23)
美丽开远影婆娑,开远人民幸福多;
生在开远千般喜,喜气漾成万首歌。
君不见开远壮美兮泸江景观是缩影,
环境优美兮如仙境;
君不见卅万英雄兮同心协力建家园,
和谐开远兮谱雄篇。
我将沧桑从头阅,无限尊崇寄伟业;
我又昂首看明天,忽见前头金光烨。
祝福开远再铸功,未来事业更恢宏;
行稳致远朝前闯,营造天堂任从容!
(1)中国文学从神话开篇,神话纯属主观幻想,但反映出人类创造世界的美好愿望。“利斧横劈天地分”,指神话传说中的盘古开天地:“补天斩蛇又塑人”,讲述天神女娲的故事。
(2)1956年至1982年,共4次在小龙潭煤层发现距今1500万年前的腊玛古猿下齿、臼齿、上颌骨化石25枚。
(3)开远大庄、羊街、碑格三乡交界的大黑山一带出土战国时代青铜兵器16件。开远发掘出唐代以后各类钱币6000余枚。后又发掘出众多文物古迹。
(4)元代至元十三年(1276)置阿迷州后,明代后历代王朝实行羁糜政策,汉民族与其他民族陆续涌入开远,带来了中原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也使开远逐渐形成移民城市。
(5)明洪武(1368-1398)末期,邑人赵堰亭出资开挖总长50余公里的东西沟。明代初期,布沼坝(小龙潭)已开始人工采煤。
(6)开远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兴建学宫。
(7)明洪武十五年(1382),阿迷(开远)土官普宁归附明朝。
(8)明嘉靖三十年(1552)邑人王廷表等33人捐资另建学宫,培养了大批人才。
(9)明嘉靖年间(1522-1566)邑人王廷表与四川状元杨升庵纂修《阿迷州志》,杨绍庵续修。明康熙三十年(1673)知州王民皞主修《阿迷州志》,康熙二十五年知州胡永昌续修。
(10)邑人赵升(堰亭)历时三十年,修成东沟西沟,270年后,知州毛振翧撰《东西沟碑记》赞赵升之壮举。
(11)开远有三座南桥,即清顺治年间(1644-1661)乡贤杨北、徐兆升捐资所建冰泉桥,1956年所建之新南桥,1999年所建之梦圆桥。开远桥梁颇多,最负盛名的是由吴襄垣、赵嗣源设计、1961年建成的长虹桥。
(12)明嘉靖十三年(1534)阿迷进士王廷表和四川新都状元杨慎冬夜在开远状元馆围炉而坐,以梅为题,各赋梅花诗百首,传为千古诗坛佳话。
(13)马维琪(1846-1910),回族,阿迷州(开远)大庄人。出师安南(越南)抗法,功绩卓著,诰授建威将军。维琪热心公益,曾在家乡募捐数万金以赈荒岁,并创办龙泉书院,在新平、宁洱建江桥以利交通。
(14)邑人王宝福、孙如兰夫妇于20年代中期开设源永利酒庄,研制出酒中精品杂果酒和美食甜藠头。杂果酒后更名六果液 ,后又恢复原名。
(15)邑人周泽南(1857-1927)先后被选为云南省一、二、四届省参议员,1916年选为中华民国参议院议员。赴北京出席参议会,值曹琨贿选,周不愿同流合污,告假还乡,集资筹办阿迷通明电灯公司,又首办国学社,1917年改建为阿迷县立初级中学。
(16)张书绅(1909-1940),开远大庄人,毅然投笔从戎,入黄埔军校,并积极参加共产党外围组织读书运动,抗击日寇,屡建奇功。1940年参加南昌会战,不幸壮烈殉国。
(17)开远旧名阿迷州,从字面诠释,有迷惑不解,是非不清,善恶难辨,愚昧无知之嫌,故明代万历二年(1574)始,有云南巡抚邹应龙、大西军部将孙可望、李定国、知州王明皞、毛振翧众多有识之士倡议改名。民国20年8月18日,阿迷县县长蒋子孝取“四面伸开、联结广远”之意报省政府,终于由内政部“飭准于民国21年2月19日改为开远县”。
(18)清宣统二年(1910),滇越铁路全线贯通,开远成为其间枢纽,更为开远发展为新兴工业城市打下了坚实基础。
(19)开远于1950年1月18日解放,当年4月27日开远县人民政府成立。1981年1月1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开远县,设立开远市。
(20)铁路修通,小龙潭于1953年开始煤炭生产,褐煤大放光彩,形成开远支柱产业;开远发电厂于1955年4月23日开工兴建,电力发展迅猛,独领风骚。
(21)1958年8月1日,驻昆解放军化肥厂始建,后又建成红河州磷肥厂,成为滇南龙头产业。1969年12月26日,开远水泥厂建成投产,现已发展到年产水泥200余万吨,为全省最大水泥企业。
(22)1956年9月国家食品工业部云南甘蔗试验站(后改为甘蔗研究所)在开远成立,数十年间为甜蜜事业的发展创建了巨大功绩。1958年8月始建中央(开远)糖厂,1960年建成投产,为省类首家日榨千吨的机制糖厂。
(23)开远从一个农业小县一跃而为新兴工业城市,现代人文科学不断发展,可见开远历史、文化悠久及沧桑巨变。
艺术简历
陈怀志 1945年2月生于云南石屏。迄今在全国300余种报纸、杂志、书籍发表文学作品200余万字。出版长篇历史小说《明代王廷表传奇》、古籍评赏《杨升庵王钝庵双百梅花诗鉴赏》、小说选集《清河缘》、130首诗词入编《诗书画三人行》,待出版散文集《文心琢玉》、诗词集《倾听天籁》。《世界文学》签约作家。
“伟大征程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577621.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