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易中天说龙说起2龙的功能
庞进
网络上流传着易中天先生谈及龙的一段视频讲演。易先生说:“龙其实是没有的,龙是虚构出来的,虚构出来吓唬人的。”
关于龙的虚与实问题,笔者已写文章谈过,本文由易先生的“虚构出来吓唬人”一语谈谈龙的功能问题。所谓功能,通俗地说就是有什么用、做什么用。
生活在几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中华先民为什么要发明、创造龙呢?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引用马克思写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的名言:“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龙就是先民为了征服、利用自然力,用想象和借助想象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的成果。简要地说就是:先民在生产、生活中有了发明、创造龙的需要,而龙的出现,使先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和实现。这里的发生学逻辑是:人要活下去,就要从自然界获取生活资料,就要与身外自然力打交道。于是,体现自然力的蛇、鳄、蜥、鱼、鲵、猪、鹿、熊、牛、马等动物和雷电、云、虹、龙卷风等天象就成为先民感悟、认知、希望利用的对象。原始氏族有首领,氏族成员在其首领的率领、管理下从事生产、生活,这样的情况,使具有类比思维的先民想到自然力也会有它们的首领。于是,龙就作为先民心目中的,可以总括、体现、代表、管理自然力的首领被发明、创造了出来。
古往今来,龙的功能、身份,可以概括为六个:司水灵物、通天神兽、吉祥符号、人杰喻体、皇权象征、民族标志。这六个功能、身份的形成,有一个由“司水灵物、通天神兽”到“司水灵物、通天神兽+吉祥符号+人杰喻体+皇权象征+民族标志”的历程。也即开始的时候,龙是以司水灵物、通天神兽的功能、身份出现的,后来逐步地累加上了吉祥符号、人杰喻体、皇权象征、民族标志等功能、身份。
龙初出现时候,主要功能是以灵物身份司水、以神兽身份通天。这两项功能都源于龙的容合对象们的自然品性,是容合对象们自然品性的综合、升华。在龙的容合对象中,鳄、鱼、鲵是水生动物,蛇、蜥、猪、鹿、熊、牛、马等离开水也不能生存,而雷电、云、虹、龙卷风则与水密切相关,于是,作为容合了上述动物、天象品性的龙,自然就有了喜水的品性和司水理水的功能。在龙的容合对象中,既有能游于水的鳄、鱼、鲵,也有能行于陆的蛇、蜥、猪、鹿、熊、牛、马等(其中蛇亦能游于水,蜥也有可游于水的品种),还有飞于天并贯通天地的雷电、云、虹、龙卷风,这样,容合了诸多动物和天象的龙,就自然而然地具备了通天的功能。这通天的功能,对古人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左传·成公·成公十三年》记古代社会“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戎是战争,祀是祭祀。祭祀是在特定的时间,采用一定的仪式向天神或祖先表示礼敬以求得福佑。于是,具有通天功能的龙就有了大用,成为祭祀活动尤其是祭天仪式的介质信物。
考古发现为上述判断提供了证据。如辽宁阜新查海遗址出土的,属于兴隆洼文化,距今约八千年的石块摆砌龙,就位于氏族部落聚居地的广场中央,其作为祭祀介质信物以沟通天地的功能很明显。再如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出土的,属于仰韶文化,距今约六千五百年的蚌砌龙,被置放在墓主人身旁,表明具有通天功能的神龙,不但在墓主人生前作为祭天的介质信物发挥作用;而在墓主人死后,也能继续发挥作用,引领、帮助墓主人升天。
笔者对龙的功能身份的考察,还体现在对龙下的定义中:龙是中华先民对自然界中的多种动物和天象,经过多元容合而发明、展现的,具有“容合、福生、谐天、奋进”等精神蕴涵的神物。其本质是中国人对宇宙自然力的感悟、认知和神化。经过八千年甚至上万年的演进和升华,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广义图腾、精神象征、文化符号、文明标志、信仰载体和情感纽带。海内外华人大都认同自己是人文意义上的“龙的传人”。
这样看来,易中天先生说龙是“虚构出来吓唬人”的,就显得轻率、简单了。
(2024年7月8日于加拿大枫华阁)
作者简介:庞进 龙凤文化研究专家、作家、龙凤国际联合会主席、中华龙文化协会名誉主席、中华龙凤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西安日报社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中华龙凤文化网(www.loongfeng.org)主编,加拿大中文作家协会理事,加拿大西安大略出版社副总编辑。20世纪70年代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化研究,至今已发表各类作品逾千万字,出版《创造论》《中国龙文化》《中国凤文化》《中国祥瑞》《灵树婆娑》《中华龙文化》(上、中、下)《庞进文集》(一至十九卷)等著作五十二种,获首届中国冰心散文奖、首届陕西民间文艺山花奖、全球华文母爱主题散文大赛奖、西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八十多次。有“龙文化当代十杰”之誉。微信号:pang_j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