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领导:李耀锋史家寨任职记(二)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李耀锋在史家寨小学之所以取得这样亮眼的成绩,当然同环境的改善有关。首先村上支持,其次乡上教育组支持力度更大。这奌在学校硬件的改善方面作用尤为明显。
但从根本上来说,还在于李耀锋的领导方式,与时俱进,符合领导规律,达到了领导生涯的成熟阶段。这可以从多种领导学理论中得到解释。
按照西方领导行为理论,衡量领导方式有两个尺度,定规和关怀。
所谓定规,即领导者运用组织手段,通过确定目标、分配任务、制定政策和措施,使其下属成员的行为纳入预定的轨道,以严密的组织和控制来提高工作效率。
定规明显是以任务为中心的领导方式,也可以说是突出管理,讲究制度和奖惩的领导方式。也就是俗话说的胡萝卜加大棒。听话的,干得好的给胡萝卜,表扬加奖励;不听话的,干不好的,批评加惩罚。这种领导方式,又叫交易性领导方式。领导和下属之间,你给我要的,我给你要的。
所谓关怀,即领导者与其下属成员之间建立友谊、信任、体谅的关系,以良好的人际关系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关怀明显是以人为中心的领导方式,也可以说是比较人性化的领导方式,它讲究对员工的尊重和心理需求的满足,追求上下和彼此之间的和谐关系和加强整个组织的凝聚力。因此强调超越个人而形成整体目标和追求,也就是俗话说的同心同德。面对新的形势或危机,它讲究上下同心,形成新的共同意识,继续前进。因此这种领导方式又叫变革性领导。它不是不追求利益和管理,而是一种超越管理,更符合领导本质的领导方式。
当然,没有绝对的定规和关怀。这两种因素可以有多种结合方式,形成不同的领导行为类型。
李耀锋在孙家坡的领导行为,明显以定规为主,到了史家寨小学,明显以关怀为主。这是一种符合规律性的转变。
按照领导权变理论,领导方式要同领导环境相适应,领导环境变了,领导方式就要调整。
领导环境则取决于领导者行使权力得到的组织支持程度;任务结构即工作任务和个人职责的明确程度;下属的拥护程度以及领导者对下级的爱护程度。
在李耀锋任职的三个学校内,由于其本身的讲义气和让名于上级,让利于下属的个性,受教师拥护和上级支持程度基本相同,但东升小学那里得不到村里有效配合,行使权力的环境差,调皮学生比较多,因此需差别对待,任务明确程度差,因此要加强控制和指导,适合采用以任务为中心,定规为主的领导方式。李耀锋正是如此,所以他成功了。
而在孙家坡和史家寨,受村子支持程度高,学生服从程度高,课程和教师任务明确,李耀锋不需要在教学上花费更大的精力,可以对教师采取个人关怀的比较人性化领导方式。同时把精力用在把握整个学校的发展方向和指导所有老师需要注意的共同性问题上,扮演一种"教师爷"和"总设计师"的角色。李耀锋在史家寨小学让大家学书法和业务会上给大家开课就是表现。
从教师个性来说,他们都是受过各种教育的,对于各种事物具有较独立的见解的脑力劳动者,因此个人关怀的人性化领导方式比单纯强调制度的领导方式更受老师欢迎。正像西方最新的"超级领导者"理论所说,"教师爷"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充当"超级领导者",培养教师自己负责,充当自己领导者,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李耀锋在史家寨小学不检查老师讲课,不批评教师上课时间洗衣服就是表现。
"文革"中,毛泽东主席曾一度被林彪称为"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本人只取了一个"伟大的导师",其实就是"教师爷",这就说明什么是高境界的领导。
李耀锋领导方式的转变,是他在史家寨比孙家坡更为成功的根本原因。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太上"法从自然,是道家心目中领导的最高境界,谁也无法达到,但向它靠近,还是能够做到的。从李耀锋领导方式的转变看,他从孙家坡小学时"以法为要"、"以德为先"的儒法并用的领导方式进化到了道家"顺天应人"、"因势利导"的领导方式,达到了他领导生涯的高峰。是他用心思考,不断进步的表现。
为了史家寨的教育,李老师不仅费心劳力,也付出了血。
史家寨小学前院里有两棵柳树。北边的那棵位于食堂门口,枯枝败叶经常落下来掉到学生的饭碗里。李耀锋看到了,没有惊动别人,就自己支了桌子,拿着电锯去锯树枝。事实上,他参加工作后,在家里,是从不干这些体力活的,何况上了年纪,儿女都长大成人,就更少干活了。
即将锯掉,由于用力过猛,两腿发软,桌子一晃,把李耀锋摔了下来。手上电锯还在转动,碗口粗的柳树枝(至少三五百斤重),砸到头上,顿时血流如注。
一个路过的老师看见了,喊来其他人,扶着李耀锋趴了起来。
隔壁就是村卫生室。村里小青看了一眼,大吃一惊,说伤势太大,只能作紧急包扎处理,还得上大医院去。
学校里并没有多余的人,老师们各有自己的事情。李耀锋只好自己开车,在一个老师的陪同下,去航天医院。
到了医院,急诊处置完毕,医生建议住院。 当时正是双高双普省级验收的准备阶段。李耀锋惦记学校里的工作,尽管头上纱布还在渗血,又开车返回学校,继续上班。
一天假都没修,一分钱的医药费都没报销,一句话都没说,一个上级领导都不知道,也就一个人都没有来看望一下。
当然,李耀锋的多年心血也没有白费。他于1999年和2015年两次获得蓝田县委、县政府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2013年蓝田县教育局教育督导办公室聘任他为兼职督导员。
而他"三不争"的处事方式,也使他获得了上级和同事的尊重。
2014年教师节表彰,分给史家寨小学一个优秀教育工作者表彰指标,领导明确指示:这就是给校长的名额。李耀锋把登记表拿回去让刚调入的副校长填了。后来领导特意指示李校长也要参加会,奖品当然有李耀锋一份。副校长很感动,后来的工作很配合,充满了干劲。
2016年教师节表彰又分李耀锋一个指标。李耀锋如法炮制,把登记表让教务主任填了,并且以有事为由,回避参加会议。会后领导亲自开车到李耀锋家里送来礼品。
双高双普示范和迎检,为完善部室设施,花了不少钱。全校的门窗帘子共计一百多套,按当时的市场价格至少需要五万左右。但当时不但没有钱,而且工期很紧,根本来不及。为了应急,李耀锋只能打电话给制作帘子的女儿,让她和朋友昼夜加班,按时完工,用了三天时间就做好了。李耀锋自己开车运回来,然后发动会安装的朋友帮忙安装。这样应收的加工费、运费和安装费都省下来了,五万左右的工程,只花费了一万多的材料成本费。这一万块钱,当时也是赊欠着,直到李耀锋退休两年后,才分几次付完。
不过,这些吃亏的事情,大家也都是看得见的。渠内损失渠外补,上级也知道这些事情,有机会就进行弥补,给李耀锋孩子介绍了好多生意。总的来说,还是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不争为争,无为有为,是一个小学校长的最高境界。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李耀锋德才兼备,能力很强,能和大家打成一片,而小学这样的组织,人不多,以教学为业务,需要的就是他这种懂教学,会管理,能够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开拓局面的业务型领导。但他个性很强,身上不乏知识分子的清高之气,说话有时还很犀利,颇有些"合则留,不合则去"的义气,这在他领导前期表现比较明显。虽然后来改进了不少,但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要他做到八面玲珑,不得罪人,是不可能的。他这种个性在更高层级的,行政性更强的组织,最多作个副职。对这奌,李耀锋也有清醒的认识,他说,他本来想当好一个教书匠,不料风云际会,当了小学校长,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时间长达二十五年之久。
退休了以后,李老师回首往事,感到很充实,不负此生。他对我说:"在史家寨,算是个辉煌时期,有成绩,也发挥了人脉的作用,为别人(主要是同事,其次还有周边的人)帮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小忙,得到了‘算个好人’的名头。""我对得起史家寨小学,对得起史家寨村民和学生,对得起教师、校长这份职业。更重要的是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从李耀锋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小学校长是如何由一个成功的管理者进化成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看到了领导者不断成熟进步的过程。
小学校长李耀锋的领导生涯,给了我们无穷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