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第二届“中国知青作家杯”征文大赛颁奖典礼等活动
作者:戴经邦
第二届“中国知青作家杯”征文大赛颁奖典礼,于今年初夏在北京隆重举行。岁月的风霜虽然染白了我们的须发,为期四天的活动也早已落下帷幕,但大会的盛况依然让人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5月25日,老天开了个大玩笑,雨整天在为我们奏响礼赞的乐章。来从全国各地的知青冒着大雨,纷纷赶到北京惠侨饭店报名,一进门,一路的舟车劳顿,立刻就被接待人员的微笑与热情服务驱赶得烟消云散,室内热闹非凡。我们报到,每人领取一套《知青之歌》,会议代表证,还有设计新颖的印章大礼盒与夏天用的紫砂保温杯。
这套沉甸甸的获奖文集有180多万字,共有五大本——《综合卷》、《纪实散文卷》、《中篇纪实文学卷》、《小说·诗歌·评论卷》和《女知青卷》。我和妻子的文章分别发表在《纪实散文卷》与《女知青卷》里。厚厚的作品中,每个作者都在讲述自己或者他人的知青故事,劳动中的风霜雨露,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命运里的跌宕起伏……一言一语,一举一动,扣人心弦,感人肺腑。它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我,一直看到深夜才睡。
26日,晴空万里,阳光灿烂,天气真好。我们来到中国文化的最高殿堂,中国现代文学馆C座报告厅,高大庄重的会议厅里灯光璀璨。主席台鲜红的屏幕上:“‘第二届中国知青作家杯’征文获奖文集《知青之歌》首发式暨作品研讨会”,这两行标题红底白字,格外光彩夺目。主席台上,端坐着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华知青学会名誉主席叶辛,《知青之歌》主编、中华知青作家学会主席孟翔勇,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高振,武汉大学出版社副社长、中国《知青文库》主编张福臣,文化部《文化大视野》执行主编傅实,北京绿荫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主任张天芒。他们一个个精神焕发;台下是来自五湖四海的获奖知青作家、评论家,厅内座无虚席。我们喜气洋洋,欢聚一堂。
上午9:00,会议由张天芒主任主持。在热烈的掌声中,叶辛、高振等领导先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尤其是叶辛,他深受广大知青的喜爱,尽管是赫赫有名的大作家,却平易近人,话语更是温暖人心,他们高度赞扬这是一次值得纪念的知青文学盛会,一次意义重大的知青文化活动。
一个知青,一个故事,1700多万知青就是一部厚重的知青史,无论大家从哪个维度去思考,去书写,都是知青这一辈真实的青春,人生真正的轨迹,灵魂深处的自白。《知青之歌》为历史提供了非常珍贵的素材,它会告诉后人,也会告诉未来……中国知青虽经磨难,却是顶天立地的脊梁;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毕竟,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部作品将在历史的长河里熠熠生辉。
接着,傅实宣读了获奖名单,尔后,我和另一位女士代表全体同仁上台发表获奖感言。我,一个八旬老翁,还能站在这个获奖台上,慷慨激昂,实属三生有幸,是时代给与了我晚年的安逸和幸福;是中华知青作家学会为我搭建了老有所为的平台,给与我荣誉与欣喜。我从心底里感谢他们。其实,他们不仅精心策划、有序组织了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知青文化大会,还成功编辑出版了《永远的知青》、《记忆的森林》、《知青之歌》三部知青文化大书,其中的辛苦不言而喻,责无旁贷的担当,呕心沥血的编修,亦让我钦佩与赞赏。知青文学任重道远,我们虽然渐行渐远,但老骥伏枥,还是为时不晚,因为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欢快的乐声中,一队队知青排列有序,走上颁奖台。主席台上,叶辛等老师为每位获奖者颁发获奖证书。我们夫妇正巧在同一个队列上台授奖,当我双手恭恭敬敬接过孟翔勇老师为我颁发的一等奖证书时,是愉悦,激动,并情不自禁地说谢谢。大家还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前拍摄了130多人的大合影。湖南共有8位获奖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我们自由组合,拍了小合影,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记忆。
下午,我们又举行了中华知青学会2023年度文学创作奖颁奖仪式,还召开了中华知青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增选了7位学会副主席和57人为理事会理事,学会董事会决定:古谷为协会小说创作委员会主任,张建国为诗歌散文创作委员会主任,赵志华为海南海岛作家村文学创作中心副主任。
快散会时,著名作家叶辛、孟翔勇、海外知青作家穆小芒分为三处,为每位与会者签名赠书。叶辛的作品是《往日的情书》,孟老师著述的是《红地毯》;穆小芒写的是《诗和远方》与《一路秋风吹叶黄》。他们低着头,忙个不停,为我们一一签名。
下午5:00,第二届“中国知青作家杯”颁奖典礼活动圆满结束了。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人民日报》网络版登载了《知青之歌》首发式的盛况,它将载入中国知青文化的史册,成为中华文学宝库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晚上我起草了一首《参加北京颁奖大会有感》:
一声号令奔天涯,山乡茅屋即安家。
白日田间挥银锄,夜间灯下学文化。
蹉跎岁月不蹉跎,火红年代笔生花。
晚年坚持勤笔耕,一代知青耀中华。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孟主席主持了中国知青作家座谈会,他幽默地介绍了自己的写作经验,知青们也各抒己见,滔滔不绝,讲述各自成功的秘诀,最后举行了中国·海南海岛作家村文学创作中心签约仪式,知青们纷纷加入,大家殷切地憧憬着,未来的创作意境更加深远。
这次活动,我们夫妇收获满满,既双双获得征文比赛一等奖,又获得2023年度文学创作奖,还继续成为新一届的会员,继续当选为理事,并成为海岛签约作家。知青文学的沃土让我们收获了快乐,赢得了成功,老年越活越精彩。
28日晚上,知青作家举行了别开生面的联欢晚会。表演了十几个精彩的节目。我也上台声情并茂地朗读了27日晚起草的《欢聚北京城》:
五湖四海老知青,欢聚首都北京城。
文学馆里开大会,气氛热烈舒激情。
召开大作首发式,颁发证书喜盈盈。
难忘当年下乡日,《知青之歌》照汗青。
【作者简介】
戴经邦,湖南省邵阳市政协文史研究员,邵阳市作家协会会员,邵阳知青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湖南知青网邵阳栏目版主。1945年出生,1964年下放,1979年返城。从1999年开始,从事知青纪实文学的创作和编辑工作。主编《深沉的回眸》,与他人合作主编《湖南知青纪念文集》《中国知青纪念文集》,2018年发表个人专辑《岁月留痕》第一部《知青诗集》,荣获首届“中国知青作家杯”征文大赛二等奖;第二部《知青回忆录》已付梓。其中10万字的《深沉的回眸》荣获第二届“中国知青作家杯”征文纪实文学类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