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没有如果
谨防暑期溺水
特约作者:饶晓辉
珍惜生命防溺水
少年儿童需谨记
校园课堂常提醒
学生远离水和井
家长朋友不可松
少儿莫贪水凉爽
出门不知水深浅
误入水中方悔晚
珍惜生命责任重
全员防范保平安
生命易逝不复返
莫让家校总焦心
随着盛夏时节的到来,各地中小学、幼儿园也已全面开启了漫长的暑假生活。然而,面对本该轻松愉快的假期,一个切实的话题一一暑期安全,尤其是防溺水安全,不得不引起社会和家庭的关注。据WHO统计,全球每年由于溺水死亡的人数大约为50万人。欧洲每年大约3万人死于溺水,相当于每天大约有80人溺水死亡。在我国儿童溺水死亡率约为8.77一10万,0-14岁儿童占溺水死亡人数的56.04%,溺水是0-14岁年龄组儿童的第一死因,也是盛夏时节的“第一杀手”。
“如果孩子要去玩水,当时有大人陪伴就好”、“如果带了救生圈下河游泳,或许就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诸如此类事后的如果,太多太多。可是生命没有如果,失去了就成永远,它不像一些物品的丢失,还有可能会失而复得的。
快乐放暑假,安全不放假。预防和杜绝溺水事故的发生,就是要提高“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意识,做到“防”字当头,远离危险。媒体的反复宣传,老师的再三提醒,都不及家长朋友的最近距离的监督。所以说,千忙万忙,监护职责不能忘。
附防溺水“四知道”“六不准”:
“四知道”:
1.知去向;
2.知同伴;
3.知归时;
4.知内容。
教育孩子做到:
“六不准”:
1.不私自下水游泳;
2.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3.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4.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5.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6.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请教育孩子做到 “两会”:
1、发现险情会相互提醒、劝阻并报告;
2、会基本的自护、自救方法。
家长一定要切实履行监护责任,确保孩子的安全,严防溺水安全事故的发生。
安全没有小事,千防万防都敌不过百密一疏。记住“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加强防溺水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让溺水事故减少到零!
作者简介:饶晓辉,笔名:筱野,网名:竹林听雨,江西抚州东乡区人。1981年10月至1985年10月在福建厦门某部服役。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先后在《解放军报》、福州军区《前线报》以及厦门、泉州等新闻媒介发表稿件。1992年南下广东汕头,就职于一家工艺进出口公司,任公司中层管理。期间,在《羊城晚报》、《汕头日报》、《特区晚报》等发表各类稿件千余篇,并被南方报业集团《汕头特区晚报》聘为特约记者。都市头条采菊东篱文学社执行副社长、特约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