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诗人艺术家温竞清激情诗章---致敬中国红军长征胜利九十周年!为弘扬长征伟大精神!为愤发图强建设繁荣富强祖国喝彩!
每每提起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都让我们中华儿女热血沸腾,让我们无比激动,让我们充满斗志,更让我们愤发图强,同心同德,共谱新篇。
深圳紫竹斋主人温竞清,激情赋诗,七言绝句,以抒情怀。
华夏龙腾情韵生,
青山壮丽忆长征。
精神伟大垂青史,
激励今人再启程。
注 :
1934年10月,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今天,我们要开展“弘扬长征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重走长征路红色研学实践活动。
从中了解了很多长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细节,让红军英勇无畏的精神激励青少年,他们为了人民幸福、国家富强,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今天我们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本领,争做新时代好少年!和孩子们一起参加重走长征路研学活动,就是要让大家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的不易。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引导孩子们把这份财富传递下去,让长征精神在新一代中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弘扬。
漫漫红色研学路,革命薪火代代传。学校结合学校“传承军魂、全面育人”办学特色,重走长征路活动增进同学们对革命历史的了解,把握长征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合红色资源,推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共同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伟大使命,传承的时代乐章。
这是一位学生对长征的认知:
当我们学习历史时,长征这个话题是必不可少的。我们都知道长征是一段历经艰苦卓绝的徒步行军,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也是中国革命的奠基石。但是对于我们这些年轻的学生来说,长征除了作为一个历史事件外,还有着什么值得我们去学习和领悟呢?
长征所蕴含的精神,被我们戏称为“长征精神”。它是一种坚韧不拔、顽强拼搏、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革命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而正是这种精神,使得中国共产党能够从此走上胜利的道路。
作为一名认真学习的学生,我深深地被长征精神所感染。长征是一段极其艰苦的历程,随时可能面对食品水源短缺、天候恶劣、被捕枪杀等困难和威胁。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却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坚定不移地前行。他们没有选择逃避,也没有放弃信念,而是一步一步向前迈进。
长征也培养了红军的团结和战斗力,这正是我们今天需要学习的。在长征中,红军中的每一个人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并且一起承担起了困难。这种集体主义的精神是我们今天所需要倡导的。我们应当学会和他人协作、共同进步。同时,长征时期的红军也具有顽强的意志力和适应能力,这是我们需要学会的重要品质。
在往后的人生中,我们都可能会遇到各种困境和挑战。在这些时刻,我们要学会像长征中的红军一样,始终保持信念,勇于面对困难,迎接挑战,积极应对。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这样才能培养出团结、信任和合作的精神。
长征精神不只是在千里之外的历史事件中体现,更是一种学习和领悟的精神,它能够帮助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更加坚定,更加从容。我深信,只有通过学习和领悟长征精神,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并在生活中实现我们的梦想。
作家诗人艺术家温竞清部分书法作品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