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米,大约是 470多年前从中南美洲的墨西哥等国传入我国栽培的一种农作物。
对玉米,不陌生,我应该是知详的。 昨日就移栽了玉米苗到地里,现在的甜糯玉米主要是为尝鲜,而不是供正餐食用。 记得以前生产队的时候,入秋要种几十亩大田玉米和山坡地玉米。种玉米,有移栽玉米苗和下籽种玉米两种方式。
移栽玉米苗,不能在下雨天进行,有一句俗话,说是下雨天移栽玉米苗是“爊(ao)腰萝羹”,意即搅和玉米羹,不宜,湿地容易踏实,玉米苗就会霉根,长不好。
下籽时,我记得还发生过这样一件趣事。生产队长在天快黑下来以前叫俩文盲中年妇女去仓库里抬包“过磷酸钙”来施底肥,村民们故意将此化肥戏称为“半夜三更”的。这俩女人竟抬了包水泥过来。原因是天黑咕隆咚,仓库里伸手不见五指,又没照明。她们手忙脚乱,就误将水泥当成了过磷酸钙。而大家大家都没发觉。结果,撒了水泥下种的那块地自然没出苗——水泥结壳将玉米籽封死了。!
也曾记得,在野外烧火烤鲜玉米的事,烤得有点焦黄的鲜玉米一入口,咔澎好吃!还有灶膛里煨鲜玉米,同样嘎嘭脆,味道好极了!
老玉米爆玉米花的事,想必人人都知道,过去零食罕见,爆玉米花给小孩吃,那时也算是件奢侈享受的事儿了。
在豆大的灯光下,深夜里脱粒玉米,我们叫“捻腰萝(土话)”,或“搣(音 mie)腰萝”,在玉米成熟季那是常有的事。熬夜脱玉米,那个农家的孩子没过过这样的夜生活!
用个小小的“腰萝钻”将腰萝蒲中间钻二三道沟,这样用手或已脱完粒的腰萝芯绞着搣,速度就快多多了。
肚子饿了,舀一大碗鲜玉米拿去炒了吃,味道真好!如果伴有番薯,或芋艿,烰了吃,端上来,热气腾腾的,那就更是一番绝妙的享受,有如同古小说所形容之“富翁进了天国,而贫汉当上了皇帝”也似的那般感觉哟!
我家的以往难忘,我的玉米情结始终未减,现在我们不需去买鲜玉米吃,因为居家养老后,妻子和我就种有玉米,我们没有贪图绿色食品的奢望,也并不是吃大鱼大肉吃腻了,要去吃吃从前我们延续生命的玉米蒲。而是老了也得动动。自留地也不能撂荒着。
很记得早年把最好的玉米摘回家,燃起炉灶,把玉米串起伸进微火里,玉米被火烤得哔哔剥剥的响,我的口水就流出来了。那种香味一直延续到了老年,因此直到现在我还想吃吃那种煨出来的玉米蒲。

请欣赏我曾写过玉米的小诗——
其一
玉米今朝味道鲜,
不为正餐供尝新。
休闲食品摆上桌,
营养肠胃五谷全。
其二
玉粒如金名世上,
赤胆忠心诚献粮。
缨袍外裹含娇韵,
养育黎民解倒悬。

我也曾写过稚嫩的童话诗——
玉米田(童话诗)
从玉米地回来
我也是一个喜获丰收的人
两只蟋蟀举行了婚礼
田野的风也甜
遗落田地里的一粒玉米
因回不了家而哭泣

我更仿写过这样的散文诗篇———
玉米多么用心,再一次敲响岁月的窗棂时最后的一声蝉鸣,在朝阳的部位,在身体的内部已被清理,人们睡了,玉米醒着从金色的梦想出发从手茧的边缘出发从田上,地里,和房前屋后出发从春雪中出发从菜豆中间出发,攻占了一个又一个阵地后,开始在弹洞的墙上迎接风霜雨雪的吹打,一点一点,被腌制成黄土一样的颜色,只要挂在中国,您一眼就能辨出哪是岁月的骨头,哪是长城的垛口
是拔节的号子,还是岁月的胸章在田野里,在丰收的方阵里从第一声男高音开始,就把玉米棵高高举起,举起火炬,举起鲜鲜嫩嫩的歌唱,一直举到您在长城上,把秸杆交给大地,把大地交给沉默,把沉默交给火焰,把火焰交给星辰,把星辰交给祝福,把祝福交给房屋前悬挂的玉米,岁月沧桑在玉米粒里沉淀的思想,是理性成熟的智慧之光,属于高于大地的粮仓
从庄稼棵到墙上的灯盏,是玉米的一个转身在房屋前,玉米再一次挺直脊梁沿着金色的走向,完成辉煌的提炼,该用什么语言来形容您和季节的背影,从种子里提炼汗水,从汗水里提炼果实,从果实里提炼秋色,从秋色里提炼轮回,从轮回里提炼生活的本质,让所有看到玉米挂的人都到梁家河的故事里来一下到红色的血液里来一下到一种精神里来一下,春分注定要涂抹在劳动的地方,与阳光和乡音并肩站在山梁上,让抽穗的村庄加重人们对生活的爱
我的玉米情结至死不渝。
2024年7月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