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雨巷文学

作者简介:
陈顺志 浙江省杭州市人。
学历:浙江大学本科毕业;浙江省委党校 在职研究生毕业
原工作单位:浙江省电力局,下属发电厂工作。
现已退休,居杭州市。
毕生热爱文学事业,曾在国内多家媒体发表散文、诗歌等作品,深受读者欢迎。
《中国雨巷文学》顾问、驻社作家。

散文:夏夜
作者:陈顺志 - 杭州
蝉鸣夏日长,闷雷惊四方。忽闻小暑至,生长好时光。
小暑忽至,盛夏荷花十里香,寻觅一方清凉,度一场清欢。夜色青草蛙声鸣,漫漫夏日等清风。池水绿,荷塘红,不负骄阳,追光而行。何以消烦暑,窗前看清风,雨后荷叶香,柳下纳新凉。
小暑,是盛夏的伊始,此时此刻,寻一方清幽之地,不问世间名利,只爱清风微凉。心静自然凉,风定荷叶香。
小暑盛夏,光芒万丈。七月的每一天,都有“暑”不尽的美好,丰盛的快乐。
夏夜,是属于荷的,属于静静而流动着月光的池塘。满地的荷花和荷叶静谧地醒着,池塘里的水也醒着。
银白的月光从树叶缝隙里透出来,趴在荷塘里的花上、叶上,画出各种各样的图形和图案,同时也给它,装饰了一种绮丽的,深深浅浅或明或暗富有层次的光影。
满池的清香水一样漫过来,飘入鼻腔。即使不知道荷之所在,你只需循着香气走,就能正确地来到荷塘边。地面的光影,池塘里是满地画卷。那是标准的意境幽美,具淡雅清丽之风的美。

夏荷
荷花与叶安静的几乎要让你停止呼吸,倾听它们的轻语。是的,荷有荷的语言和对话,需要用心去聆听。荷,也会歌唱和舞蹈。它的极致美,需要用心去体会。
荷的天空有飘逸的云,有蓝蓝的天,有清爽的风。风起,情动,思维即放飞天涯。独立于喧嚣的尘世之外,皎洁于混沌的嘈杂声中,洁雅、安宁、淡定、从容,而又清丽纯粹。
有诗曰:“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而我国最早的字典汉初时的《尔雅》就有关荷的记载:“荷,芙蕖,其茎茄,其叶,其本密,其画菡,其实莲,其根藕,其中药,菂薏。”
当水声潺潺轻响,悄翻细波,那定是鱼儿戏耍在荷间穿梭,尽管夜晚的光线暗的迷糊,但树和荷一样静谧,喧闹的鸟儿这时寂静无声,它大概是沉醉在荷香里做美梦呢。
夏天的夜晚,人们都喜欢散步悠闲,当轻风把我吹到荷花池边,我的诗心便痒痒的,来一首又何妨?
夜色阑珊斑斓梦,湖面鱼虾水中戏。
炊烟袅袅篱笆上,池塘远近菡萏香,
听耳畔,蛙声脆,朦胧流影思乡醉。
湖面烟波浩渺荡,抬眸已是两鬓霜。
大概意思是:清风一缕,吹动了帘栊,吹动了树影,吹落了我岁月的星辰,遥望夜色月光,让我在夏夜的晚风,扬成了随风的诗文。

夏夜
这是月明夜读时与一缕夜风邂逅的随性之感,夜风清浅,在这夏夜时光里有文学趣味的快感,有诗友老师们的温暖,有你们的诗作达人,我们日日相拥,夜夜敲打文字勉励鼓劲,即使文字两三点,都能掀起一激千浪,一行诗文,让我们迎风而阅,品味墨香,凉爽清风。
品了自己的拙作诗文,自然会想到古人神笔之作,故而想到辛弃疾的这阕《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外天,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先人的神来之笔,阐述了天边的明月升了树梢,惊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
这神笔之作,真把夏夜写活了,把山村田园的小动物描写的栩栩如生。夏的晚风中,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
在夏夜的描述中,杨万里的一首《夏夜追凉》让我们带着追忆进入他的诗行,朝着那份夏夜的清凉一起去追!

夏夜树林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想不到夜晚还是和中午一样炎热,那么热,打开门,到月光下去站一会儿。
远处的竹林和树丛里,传来一声声虫子的鸣叫,不时一阵阵清凉的感觉,可是,迎面飘来的并不是风。
竹林深深,树荫密密,虫鸣唧唧,夏日夜晚,清幽静谧,夜深气清,静中生凉。这应该就是那句心自幽静中的“心静自然凉”吧!
盛夏的夜晚,我听到庭院外传来拨动弦音的笛声,耳边萦绕不绝。晚风初定,池中莲花盛开,幽香散溢,沁人心脾,好心情,舒感由生。
夏有清风,池塘莲动,天上月光星空,荷叶之下鱼儿游动,是谁把盛夏的美如此摇逸?是谁让浮躁的心沉浸?是谁让我掩卷书笺,享受凉风?
风从何来?是夜色,是月明,是古人的诗文,还是……
2024年7月7日(杭州)

夏季的约会

中国雨巷文学
责任编辑:陈继业
2024年7月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