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行吟(组诗)
许泽夫
渭华起义纪念馆
也是五月
也是山丹丹花遍地怒放
走进渭南走进红色高塘
我听见 一串串军号
在蔚蓝的天空嘹亮
引领我 跨越九十六年的时光
乌云压城 腥风低吼
山河破碎 百姓遭䄃
敌人磨着獠牙
一次次举起罪恶的刀枪
西北工农革命军指挥部五间房
刘志丹 谢子长……
一群意志坚定的共产党人
誓把劳苦大众从黑暗中解放
他们的眼里闪着不屈的光
反动派气焰越嚣张
必胜的勇气在他们胸中越高涨
这棵根深叶茂的古树
将近一个世纪之前
见证了一次会议的不同凡响
参加这次军委会的刘志丹
和他的战友 站着
站成一座座蘶峨的山冈
会议散了 他们揣着理想
撤出渭北
冲向硝烟弥漫的战场
四百岁的槐树| 枝叶间
蝉儿为勇士们送行 吟唱
经过这口烈士殉难井
我依稀听见
国际歌的旋律在空中回荡
他们射出了最后一颗子弹
周身的血液己流得精光
他们热爱生命 却又不惧死亡
视死如归 牢记誓言捍卫党章
他们的呐喊穿越时空永远铿锵—
“同志们, 赶紧
踏着先烈们的鲜血前进!”
这十五个汉字啊
是砖 是石 是墙
是血 是肉 是骨
是会大声说话的钢
铺就一条二十米的小路
无限向前延长
直抵新时代的大道康庄
啊,在渭华起义纪念馆
血与火的课堂
我读懂了人生 读懂了旗帜
读懂了 共产党人的忠诚与信仰
我想邀太史公写《刘忠阳本纪》
太史公
请在你博大的史册中
增加几个页码
请用你的如椽之笔
为你的渭南老乡
尧头镇国宝级非遗传承人
写一篇
《刘忠阳本纪》
不止于
他完美继承了尧头
黑窑碗窑瓮窑烧制工艺
他从拉坯施釉烧花
到装窑烧窑开窑
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他为千百名尧头镇后生
传道 授业 解惑
失传百年之久的
原矿青釉瓷
在他十而灵巧的双手
复活
七十二道工序
他游刃有余
一百多个品种
他天人合一
抓一把高原土
舀一瓢洛河水
搅一念执着
拌一腔热情
百炼不必成钢
却让千年的窑火
熊熊旺旺
土头土脸的缸盆碗罐瓶
不屈尊诸候官府
只祈求寻常百姓
小日子红红火火
“收秋不收秋
等到五月二十六。
二十六滴一点,
快到尧头买大碗。”
太史官
写一篇《刘忠阳本纪》
因为尧头窑
是民族的瑰宝
而他 是尧头窑
一件最精美的艺术品
大劦:李润仓
他是大劦地地道道的农民
也是岱祠和岑楼
实实在在的守护神
四十年了
他守护文物守护文化遗产
也守护清贫
守护良心和责任
大劦之行
我记住了魏长城唐高塔
记住了宋岱祠岑楼清丰图义仓
也记住了李润仓
时代的楷模和象征
华山:落雁峰
一阵阵大雁
缓缓收起翅膀
在华山绝顶按下云头
收起了飞翔
井然有序
气定神闲
它们并不是贪恋
这里风景独好
青天在握 星斗可摘
漫漫迁徙之途
经历了风雨太多太多
唯有此处
不会有黑洞洞的枪口
从树林或草丛中伸出
仓颉墓园:抚韵柏
它一定是听懂了
起于青萍之未的微风
弹奏的音乐
而且此曲只有天上有
你瞧它陶醉的样子
风歌之 它便舞之
似醉非醉
似醒非醒
你瞧它享受的样子
三千三百年不改容
许泽夫:中国作协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安徽散文》主编。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