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甜城,被持续数日的绵绵夏雨浇得特别凉爽,没有了丁点儿盛夏的闷热。甜城,因内江盛产甘蔗,以“甜”而出名。清末民初,内江境内种蔗面积达22万余亩,有糖房1400余家,漏棚1000余家。那时,四川产糖总量占全国的69.2%,内江又占四川的70%。冰糖、白糖、红糖、蜜饯,这些带“甜”系列的内江特产闻名遐迩,远销全国各地,糖业成了内江的传统产业,“甜”也成为内江的文化符号,“甜城”内江,因此而得名。有幸走了趟阔别37年,新中国第一路,成渝铁路旁的甜城,参加重庆分会召开的上半年度工作会。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在重庆铁路分局綦江工务段从事工会干事工作,有幸考入四川自贡工会干部中等专业学校,来到自贡东方锅炉厂坎脚的桃花山下,沱江边上那所中等专业学校,念了三年“工会管理”班的书,綦江~自贡经常路过甜城。那时候,川黔线经由成渝线的直通旅客列车,仅有贵阳开往成都,成都开往贵阳的81/82次绿皮快车,直接从小南海进入成渝、川黔线抵达成都、贵阳,节省了去菜园坝上下客,再经成渝、川黔线的3小时路程,其余客车都要进入菜园坝,再经成渝、川黔线终到成都、南宁、广州。每次返校,家里吃过晚饭,不㤺不忙来到川黔线綦江站,乘坐19点50分,贵阳开往成都的82次过路快车,5小时车程到达内江站,下车换乘0点30分,甜城开往自贡的夜班车。那是一个中秋节的凌晨1点多钟,川南的夜空,突然下起大雾,茫茫大雾笼罩着中秋的夜色,伸手不见五指,我乘坐的夜班车慢得出奇,好几处转弯路段,随车售票员下到车头前,用打开的手电筒光,前面照着为司机带路,那车速慢得像蚂蚁爬行,不到50公里路程,足足行走了四个多小时,凌晨5点钟才赶到学校。新中国第一路,成渝铁路诞生后,甜城身旁的号志口,内江东片区,内江~宜宾,宜宾~珙县的内宜线(后来的内昆线),宜珙支线,成都~内江,内江~重庆的成渝沿线,3万多名成铁人,祖祖辈辈,驻扎在铁路沿线,无私奉献,默默坚守,不辞辛劳,尽职尽责,为这几条铁道线上的客货运输服务。伴随时代变迁,那几条既有线,虽然被2009年开通的成遂渝准高铁,2015年开通的成渝客运专线,2020年开通的川南城际高铁取代,原有的老成渝铁路、内宜(后来的内昆铁路)、宜珙支线,依然肩负着货物运输的使命。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到2005年“3.18”,我在重庆铁路分局文明路风办工作期间,同分局领导,各科室负责人,走遍沿线大小车站、片区,指导基层站段开展文明片区、文明单位建设,先后在内江建筑段、内江电务段、内江机务段,召开工电房、机务、水电、供电系统班组建设现场会,与甜城结下了不解之缘。按照行程安排,迎着盛夏里的绵绵细雨,提前来到重庆西高铁站,乘坐15点26分南宁东开往西安北的G3740次过路动车,50分钟车程,一溜烟飙拢内江北,下车步出高铁站。内江的雨,依旧下着,眼前一片雨雾茫茫,冒雨步入枢纽站,换乘公交车,一口气来到甜城。
入住沱江河畔的假日酒店,刷卡步入19楼房间,推开房门,放下行囊,来到落地窗前,拉开落地窗帘,抬手推开两扇窗,雨雾中的新鲜空气,顺着推开的窗户涌进房间,很快替换掉沉闷了一天的废气。站在窗前望沱江,沱江河水映甜城,碧绿江水美如镜,蜿蜒流长的沱江河,静静地淌在高楼下,无不让我心旷神怡,深深吸上一口从窗外飘来的新鲜空气,那股压抑的闷味顿时消失。下了一天的蒙蒙细雨滋润了甜城,滋润了静静地淌在沱江河畔的那条滨江路,滋润了坐落在沱江河畔的那座飘然欲醉的甜城,让我也跟随窗外的美景一同陶醉,一同飘逸在窗外那片似醉非醉的雨雾中。酒店楼下的那条江,那条静得出奇的沱江,像牛魔王的芭蕉扇,像铺在滨江路旁的一张硕大的芭蕉叶,在雨雾中碧绿如镜,静静地淌在假日酒店身旁,把我下榻的假日酒店妆点得如痴如醉,美丽妖娆。阔别了37年的甜城,而今也是今非昔比,37年不见,今又甜城连成片,高楼大厦入云天,沱江河水绿如镜,大千故居名千古,甜城风光在雾中。
37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昔日的成渝路,早已被成遂渝准高铁,成渝客运专线取代,内江~宜宾的内宜线,宜宾~珙县的宜珙支线,已经被川南城际高铁取代,昔日成渝两日还,今日成渝半日还,待到在建中的成渝中线高铁贯通,成渝间的距离,还将压缩到一小时之内,内江到成渝两地,仅在半小时之内。吃过夜饭,甜城的雨,依然下着,站在酒店门前望甜城,下了一天的雨,给甜城带来特别凉爽,虽是盛夏宛如春,今又甜城好风光。37年前的甜城,早已变成了婀娜多姿的美少女,让多少游客流年忘返,让那片印记在沱江河畔,印记在甜城每一个角落里的足印,却永远无法让我淡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