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与欣赏 *
自然鸟鸣的交响与无尽诗意的乐章
--宋红莲诗歌赏析 文/ 九月樵

宋红莲的诗歌犹如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将我们带入一个个或清新自然、或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之中。通过对她发表在《潜江日报》以及《农村新报》上的十几首现代诗歌的深入赏析,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从结构上来看,宋红莲的诗歌往往具有清晰的层次和脉络。以《拜年》为例,开篇通过对远山、鸟声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富有生机的氛围,为后续情感的抒发奠定了基础。接着“慭慭然潜入”这一表述巧妙地过渡到诗人的内心感受,自然而然地引出对思念的表达。这种由景入情的结构安排,使得诗歌在情感传递上更加顺畅和自然。同样,在《一脉呼吸》中,先描写半坡的果树和野竹,然后将农民与山坡联系起来,最后表达出生命同舟共济的主题,层次分明,逻辑连贯。
在风格方面,宋红莲的诗歌具有浓郁的田园气息和质朴纯真的情感。她善于从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观中汲取灵感,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乡村生活的美好与温馨。如在《菜园变花园》中,“门口有菜园,突出一个方便”“现在的老家门口,个个菜园变花园”等描述,充满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变迁的感慨。这种风格既亲切又动人,让读者能够轻易地产生共鸣。同时,她的诗歌也不乏细腻的情感表达,如《芦苇林的心情需要侧耳聆听》中对芦苇林的描写,以及《看望》中对内心憧憬的刻画,都展现出诗人细腻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手法多样,想象丰富
从写作手法上看,宋红莲运用了多种技巧,使诗歌更具表现力。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让诗歌充满了灵动之美。例如在《初春很嫩》中,“太阳很暖和,剪影很嫩,像椿芽”将剪影比作椿芽,生动地表现出初春的鲜嫩和清新;“椿芽很嫩,像小鸟的叫声落在枝头”则通过比喻,将椿芽的鲜嫩与小鸟的叫声联系起来,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感觉。拟人手法也随处可见,如“红苕和土豆绷着劲儿生长”,赋予红苕和土豆以人的“生长”动作,使得它们更加鲜活可爱。此外,对比、夸张等手法也时有运用,为诗歌增添了别样的魅力。
在《花海》中,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油菜花比作大海,“初春的油菜花,依靠平原的辽阔,铺天盖地,激荡成海”,这种大胆的想象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片浩瀚的花海之中,感受到那壮观的景象。在《雕刻》中,“时光穿梭,不会讲感情,也相对公平,不仅绘画出年轮的鱼尾纹,也在雕刻沧海桑田,和永恒”,通过对时光的深刻洞察和独特表达,展现出时间的无情和不可逆转性。

三、刻画细节,追求共鸣
宋红莲的诗歌还注重细节描写,通过对细微之处的刻画,使诗歌更具真实感和感染力。在《拜年》中,“鸟声沸腾,一如拜年”,通过对鸟声的细致描绘,让读者感受到那种热闹而欢快的氛围。在《红苕和土豆绷着劲儿生长》中,“起了苕秧子,就会有一年一头大年猪,刨了新土豆,就会急着赶街割两斤牛肉”,这些对生活细节的描写,让我们对乡村生活有了更具体的了解。
在情感表达上,宋红莲的诗歌真挚而深沉。无论是对家乡的眷恋、对自然的热爱,还是对生活的感悟、对情感的追求,都在她的诗歌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拜年》中表达的对家园的思念之情,《一脉呼吸》中对生命同舟共济的感悟,《菜园变花园》中对家乡变化的感慨,以及《看望》中对憧憬和期待的追寻,都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这些情感既是个人的,又是普遍的,能够引起读者的广泛共鸣。

四、适度夸张,模拟形象
在宋红莲的诗歌中,夸张手法运用得生动且富有感染力。比如在《花海》中,“初春的油菜花依靠平原的辽阔,铺天盖地,激荡成海”,将油菜花的面积夸张成广阔无垠的海洋,生动地展现出油菜花盛开时极其壮观的景象,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那如海洋般浩瀚的视觉冲击;在《雕刻》中“时光穿梭,不会讲感情,也相对公平,不仅绘画出年轮的鱼尾纹,也在雕刻沧海桑田和永恒”,通过夸张地描述时光的力量,强调其对一切的深刻影响,把时光对人和世界的塑造作用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夸张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使读者能更深刻地领略到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模拟手法在诗歌中常常能营造出独特而生动的情境。比如在宋红莲的《看望》中,“匆匆忙忙,为自己栽下一棵树苗,不致于让憧憬变成冬天的一场雪”,这里通过模拟栽树苗与憧憬和雪的关联,将抽象的憧憬具象化,仿佛栽下树苗就能阻挡憧憬如雪花般消散,让读者更能理解那种对未来的期盼和小心翼翼的守护。再如《雕刻》中“也在雕刻沧海桑田,和永恒”,将时光对世间万物的作用模拟成雕刻的过程,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时光那如雕刻大师般塑造着一切的力量。这种模拟手法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使诗歌的表达更加形象化、具体化,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联想,从而更好地沉浸在诗歌所营造的氛围和情感之中。

五、意象运用,主题淬炼
诗歌的意象与主题之间通常存在紧密的关联,意象是诗歌表达主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宋红莲诗歌中,意象和主题不可或缺,且相关致紧。具体选择了《初春很嫩》中的几个关键词,呈现如下。诗歌不长,先辑录于此。
“太阳很暖和
剪影很嫩,像椿芽
刚刚被初春催开骨朵
椿芽很嫩,像
小鸟的叫声落在枝头
打两个鸡蛋,做一道煎饼
直接呈上饭桌
饮之甘露,食之琼浆
好一幅乡村人家
嫩肴肴的生活”
太阳:在《初春很嫩》中,“太阳很暖和”描绘了一个温暖的初春景象,与诗歌中表达的生命的鲜嫩和美好相呼应。太阳的暖和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希望,与主题中对初春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相一致。
剪影:“剪影很嫩,像椿芽”将剪影与椿芽进行类比,椿芽是春天新生的嫩芽,象征着生命的开始和成长。通过这种意象的关联,诗歌表达了对新生和成长的渴望,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椿芽:作为一种早春的蔬菜,椿芽代表了新生和自然的复苏。在诗中,椿芽的鲜嫩与春天的气息相呼应,强调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充满希望的特点。
鸟儿的叫声:“小鸟的叫声落在枝头”这句话通过鸟儿的叫声营造了一种欢快、活泼的氛围。鸟儿的叫声常常与自然的美好和生机联系在一起,与诗歌中对春天的描绘相契合,同时也增添了诗歌的生动性和音乐性。
鸡蛋:在《初春很嫩》中,“打两个鸡蛋,做一道煎饼”这句诗描绘了一种简单而美味的生活场景。鸡蛋作为一种常见的食材,代表了生活中的基本需求和简单的快乐。这个意象与诗歌中对乡村生活的描绘相符合,强调了生活中的美好和满足。
煎饼:煎饼是一种传统的食物,常常与家庭、乡村和温暖的回忆相关联。在诗中,煎饼的制作过程和呈现出的美味,象征着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价值观的珍视。
乡村人家:“乡村人家”这个意象代表了一种宁静、和谐的生活环境。它与诗歌中对乡村生活的赞美和对简单幸福的追求相呼应,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田园生活的理想化描绘。
嫩肴肴的生活:“嫩肴肴的生活”这个表述强调了生活的新鲜、美好和充满活力。它与诗歌中对春天和生命的赞美相呼应,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生命的热爱。

宋红莲诗歌中的意象与主题紧密相关,意象的选择和运用有助于表达诗歌的情感、氛围和主题。通过对这些意象的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歌所传达的意义和情感。
总体而言,宋红莲的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她以清新自然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描写、巧妙独特的写作手法,构建起一个个充满诗意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既能领略到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又能感受到生活的温暖与美好。她的诗歌不仅是对生活和自然的赞美,更是对人性和情感的深刻探索。通过阅读她的诗歌,我们可以获得美的享受,也可以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和力量。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宋红莲的诗歌犹如一股清泉,流淌在我们的心田,让我们在忙碌之余能够静下心来,感受生活的真谛。她的诗歌让我们明白,生活中处处都有诗意,处处都演译着诗意乐章。只要我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颗敏感细腻的心,无论是乡村的一草一木,还是城市的一角一落,都可以成为诗歌的素材,都可以被赋予深刻的内涵。
宋红莲的诗歌也让我们意识到,诗歌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可以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珍惜身边的一切;它可以让我们更加关注自然,保护我们的环境;它可以让我们更加理解他人,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在这个充满喧嚣和浮躁的时代,我们需要宋红莲这样的诗歌,来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宁静与美好。
据了解,宋红莲多才多艺,写作勤奋。小说散文方面也收获颇丰。希望宋红莲能够继续坚持自己的创作风格,为我们带来更多优秀的作品。让我们一起期待她在诗歌领域也能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诗歌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也希望更多的读者能够走进宋红莲的诗歌世界,感受那自然鸟鸣的交响,倾听那无尽诗意的乐章。让我们在诗歌的陪伴下,共同走过人生的每一段旅程,留下属于我们自己的诗意足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