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翰廉(乐昌市文艺评论家协会)
2024年7月4日在乐昌市博物馆欧伦彬馆长办公室内,我有幸地接触到了来自《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追革命烈士足迹,寻共和国之根”第六分队的九名老师,并参加了他们的红色之旅采风活动,深感荣幸之至,不亦乐乎。
一次偶然的邂逅,让我和赵敏老师团队的这帮江西老表们结下了不解之缘。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我决定第二天回穗之前,有些事要到博物馆找欧馆,当我们谈完乐昌当地一位红军后代愿捐赠其红军历史文物的相关事情后,正起身告辞时,馆长说待会儿江西有几个老师要过来参观博物馆并说要去五山红色教育基地,去瓦片山看红军战壕,你也可以跟她们一起去呀,一听说这么好的机会,我赶紧说谢谢馆长。就这样带着兴奋,带着向往已久的又一次红色之旅梦想,我们出发了。
第一站首先参观了乐昌市博物馆,欧馆亲力亲为地和另一位女馆员深入浅出的讲解,如数家珍,出口成章。据说光西汉至秦代馆藏文物多达5000多件,这在国内众多的博物馆中也是极其少有的。
我最喜欢那件镇馆之宝,一个如紫砂壶般小巧玲珑的二千多年的西汉陶药罐里,竟然写有40个隶书字迹。此带字的小小药罐据说全国独有,实属罕见。
而陶药罐的内容主要是“属矮颈,小圆肩,下腹微内收,斗笠形器盖。器身饰方格纹,并刻铭一组文字"初元五年十月甲申郴黄稚君所为口口与苏口路药器令稚君药万岁令子路藏药千岁为子孙所宜口口"共40多字。"初元"是汉元帝年号,五年即公元前44年,文中的"郴"疑即桂阳郡治,位于今湖南郴州,"黄稚君"应是人名。”别看它体积小,但内容信息不小,很有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体现了中原文化的碰撞在佗城与湘南地区的影响,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才干。
接着,我们去第二馆室二楼参观了乐昌红色文化的足音。在这里,我已是第二次参观了,而每观看一次都会给我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和震撼。是中国工农红军和无数的革命仁人志士在那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里,不忘初心,牢记史命,用血与火的身躯阻击了国民党与反动派的前后夹击,用生命迎来新中国的解放。一件件实物,一座座丰碑,都是历史的见证,颇感人肺腑。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我们赢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参观完毕,用过午餐后,下午又马不停蹄地迎着夏日火辣辣的阳光于14..00整我便跟随她们租的二辆小车前往五山镇瓦片村观看一号和二号红军战壕。
一号战壕,其实不叫有路,有路也是老村长他们事先深一脚浅一脚地挖掘出来的。每前进一步都要则着身横着脚大步跨才可往上走,路湿地滑草丛落叶多,不时杉木刺手等,但大家都是党产党员,都有一颗顽强的心,大家互相鼓励,有说有笑地往上走,终于在许村长勉费向导的带领下,克服困难男女老少一个不少地上来了,终于上到山顶,亲眼目睹了红军部队于1934年那年挖掘的一号战壕,约300多米长,有弹道坑、有掩体、有类式“今天圆桌会议”的土墩台、有撒离通道或战场伤员护送道等沿着山顶纵横开去,很隐秘很实用、很正规的战斗部队当年挖好的一号战壕。还是那么坦露着博大的胸怀,还是那么引人注目,还是那么焕发无限光彩。
记得当时许村长说,听其爷爷说过,当年他的爷爷见红军那么好,对老百姓好,对山里人好,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帮老乡挑水、劈柴、扫地等,他被感动了,经常跟红军一起,并带他们上山挖战壕等。我们就这样在许村长的带领下,沿着第一战壕从左到右走一遍,好象非要感受一次红军于90年前的那场风烟战火的洗礼一样。
走着走着,许村长又跟我们说了一个故事。当一号战壕修整完毕不到几天后,就有一架日军飞机绕过崇山,向这边山头猛然飞过来,当时,这里没有树木,只有低矮的杂草作掩护,当敌军飞过瓦背山时,我红军以掩耳迅雷之势很快把敌机打下来了,只见日本鬼子的飞机冒着滚滚浓烟向对面山头俯冲撞去,一下子就报销了,飞机最后仅剩下一点点碎片残片,整架飞机飞灰烟灭在崇山峻岭中。
听到这里我很兴奋,虽然遥远的九十年已经过去了,那一幕胜利的场面还是多么的鼓舞人心,那一幕大山深处对侵略者的迎头痛击还是那么听得津津有味。仿佛这里的每一颗树就是英勇的红军战士一样,时刻守护着瓦片村的安宁,守卫着祖国的一山一水,一花一草。
紧接着,我们沿路返回,徒步向后走约十分钟左右,就又到瓦片山第二红军战壕。在这里,我们沿一条山中小路登步走进半杉木半毛竹的密林中,又沿一处坑坑洼洼,高高低低的泥泞山路上山,仅用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又上得第二山顶第二战壕。据说这战壕有200多米,我们随许村长后面在山顶上走完了这个战壕点,见到有四位老乡在清理战壕边的荆棘杂草落叶,听说是义务劳动。他们为了我们能顺利上山,走好红军路,而不辞辛苦,背着锄头草刮干的正欢呢,使我很感动,这些纯朴的农民,就是这样为了这片红色的土地,为了这方留下红军足印的热土,用他们的方法迎来送往我们,让我们有一个对这片曾经的热土更多的考量,更多的了解。
是的,那耸立的杉树不会忘记这里曾经的光荣与梦想,那翠绿的毛竹不会忘记这里曾经的战斗故事。
第二战壕不但有单人战壕,而且还有可容纳两人一组用枪阻击敌人的战壕。两山之间战壕相隔不远,只有一刻钟的路途。转一个大湾即到,互为犄角。我想,这就是一个奇迹,战壕它躺在这里九十年的风风雨雨了,亲眼目睹了的这山谷里的风,目睹了瓦片村的过去今天与未来。给人以心灵上的启示和最耀眼的回忆。
一次有意义的活动,牵动两地心。一次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追革命烈士足迹,寻共和国之根”的活动,同时,也给我留下了最美的印象,感恩江西的朋友们,感恩五山镇瓦片村的许其墩老村长及父老乡亲们的辛勤付出,五山有你们这里不会沉默,红军长征精神更加会发扬光大。乐昌有你们这里将会走向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