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给我带来的烦恼
付朝兰

我自1996年4月12号考取驾照,此后的生活中,汽车陪伴出行的日子占据其他交通工具首位。这要感谢我所在的公司,它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个财务工作人员,亦可以是单位驾驶员,所以开车养成了习惯走快车道。
机动车走快车道没毛病,但是我偶尔想骑摩托车、电瓶车、更有甚者骑现在的共享单车,也因习惯走快车道。我驾乘这些交通工具就自然而然走进了快车道。有时走了十几米才发现,今天的交通工具不是机动车而是非机动车。
今年参加活动多,为了出行方便,我大多时间都是选择电动车为交通工具。
今天我去万象城,从居住的小区出来就是经十路,我骑电瓶车直接进入快车道。在非机动车与机动车完全分开的路段,我才发现自己竟然又犯错了。触犯了交通法规。先来看看交通法对非机动车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对非机动车通行做出了以下规定:
- 行驶规定:非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应当遵守有关交通安全的规定。非机动车应当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在没有非机动车道的道路上,应当靠车行道的右侧行驶。
- 横过机动车道:驾驶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三轮车在路段上横过机动车道,应当下车推行,有人行横道或者行人过街设施的,应当从人行横道或者行人过街设施通过;没有人行横道、没有行人过街设施或者不便使用行人过街设施的,在确认安全后直行通过。
- 行驶时速限制: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时,最高时速不得超过十五公里。
我走在机动车最边缘,从我家到第一个红绿灯快一站地的路程。机动车在身边呼啸而过,偶尔有摩托车并行。我被自己的习惯吓出一身冷汗。
到了十字路口,我急忙并进非机动车道,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下来。我随着非机动车队,绿灯通行。由于非机动车较多,我身居车队中间,有时是被动前行的。因为车队排列整齐,前面的车走你就必须跟着走,不然后面的非机动车主就会鸣喇叭。还有假如你打算左转或者右转,必须挥手示意后面的骑车人,你要转弯了,否则你就只有直行,车挤在队列中着根本变不了车道。
非机动车没有左转弯车道,但我在多次外出时发现,非机动车都跟着机动车一起转弯。我都把这些骑电瓶车转弯的人,归为和我一样应该是驾驶员。
我通过一个多小时的观察和体验,骑非机动车的人,大多都是与时间赛跑的人。非机动车停在停止线内,眼睛盯着红绿灯变化,当信号灯由红变黄,从数字9开始向下变化时,会禁不住一起跟着数字变化数数,8、7、6、5、4、3轰鸣声响起,那些排在最前面的非机动车(摩托车)驾驶员,已像利剑一样冲出停止线,他们大多走快车道,骑电瓶车的也随着把电瓶车加速器运动起来,后面的驾驶员在前面驾驶员迟疑空间加速超越过去,一般都是走到十字路口一半红绿灯才完全变绿。更有甚者会在十字路口黄灯亮时就左右观察一下,没车,一溜烟通过。对于这样的行人,我都把他们归纳到出门少,未见过大的交通事故的人。
我的谨慎行车,是因为出远门见过大货车和行人出现交通事故,行人当场去世的情景。还有一辆车碾压几口人,伤的伤,死的死。看着那些鲜活的生命,顷刻间离世或者缺胳膊少腿,那种因交通引起的伤痛教训深刻。所以礼让行人成为根深蒂固的习惯。只是开车的好习惯也给自己带来了诸多烦恼。一个红绿灯车子右转弯时时都没挪动半米,给工作带来烦恼。现在又因更换交通工具带来违反交通法规的错误行为。
好习惯能开启好基因,给我们带来益处。但对于大脑来说,没有所谓好习惯或者坏习惯,在大脑来看,只是在一定时间内重复进行某项行动而已。无论好习惯还是坏习惯,我们的身体都会记住这项行动。
犹如我出门上班,送货,经常开车,养成习惯走机动车道,这一行动在脑海里形成记忆,所以出门就不由自主会上机动车道。即便改用交通工具也习惯性走机动车道,不是及时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我开车养成的良好习惯,这一刻竟然成了坏习惯。
庄子说:“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
无需纠结好习惯,坏习惯了,顺其自然就好。
